摘要:当人们说"运动让我感觉年轻了十岁"时,这可能不仅仅是一种感觉。东北大学川村卓司领导的最新研究显示,定期运动确实能够在分子水平上逆转人体的衰老进程,这一发现刊登在权威期刊《衰老》上。
信息来源: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5/08/250831010510.htm
当人们说"运动让我感觉年轻了十岁"时,这可能不仅仅是一种感觉。东北大学川村卓司领导的最新研究显示,定期运动确实能够在分子水平上逆转人体的衰老进程,这一发现刊登在权威期刊《衰老》上。
研究团队通过分析表观遗传时钟——一种测量DNA甲基化模式以评估生物年龄的先进技术,发现结构化运动不仅能延缓衰老,甚至可以逆转已发生的分子层面老化。这项研究为长期困扰科学界的问题提供了明确答案:运动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人体的真实衰老速度?
表观遗传时钟揭示运动的真实力量
传统上,我们用出生年份来定义年龄,但科学家们发现这种计时方式过于粗糙。表观遗传时钟通过检测DNA甲基化模式的变化,能够精确反映细胞和组织的实际功能状态。这种生物年龄测量方式比实际年龄更能预测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和寿命。
结构化运动似乎可以延缓分子衰老,研究表明,多个器官和系统的生物年龄显著下降。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川村卓司的研究团队发现,并非所有运动都具有相同的抗衰老效果。虽然散步、做家务等日常活动对健康有益,但有计划、重复且目标明确的结构化运动在减缓表观遗传衰老方面表现更为出色。这种差异可能源于结构化运动对人体产生的更为深刻的生理适应性改变。
在一项针对久坐中年女性的研究中,仅仅八周的有氧和力量训练组合就使参与者的表观遗传年龄平均降低了两年。这一结果令人震惊,因为它表明运动的抗衰老效果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显现。另一项研究则显示,摄氧量水平较高的老年男性——这是心血管健康的关键指标——其表观遗传衰老速度显著slower于同龄人。
多器官受益的抗衰老机制
长期以来,运动医学研究主要关注骨骼肌的适应性变化。然而,新的证据表明,运动的抗衰老效应远不止于此,它能够同时作用于心脏、肝脏、脂肪组织甚至肠道等多个器官系统。
在动物实验中,研究人员观察到结构化的耐力和阻力训练能够减少肌肉组织中与年龄相关的分子变化。这些变化不仅局限于训练直接作用的肌肉组织,还扩展到其他重要器官。心脏作为运动训练的直接受益者,其心肌细胞的表观遗传年龄在长期运动后显著降低。肝脏作为人体的代谢中枢,同样表现出运动诱导的分子年轻化迹象。
更令人意外的是,脂肪组织和肠道微生态也受到运动的积极影响。脂肪组织不再仅被视为能量储存器官,而是一个活跃的内分泌器官,其表观遗传状态的改善可能与运动带来的全身性抗炎效应相关。肠道作为"第二大脑",其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功能在运动干预后呈现出更加年轻化的特征。
精英运动员的启示
奥运会运动员的研究为运动抗衰老提供了极具说服力的证据。这些长期接受高强度训练的精英运动员,其表观遗传衰老速度显著慢于同龄的非运动员群体。这一发现暗示,持续的高水平体育锻炼可能产生累积性的抗衰老效果。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需要达到奥运会运动员的训练强度。研究显示,即使是中等强度的结构化运动也能产生明显的抗衰老效果。关键在于运动的规律性和持续性,而非单纯的强度追求。
心肺功能被证明是预测表观遗传衰老速度的重要指标。那些具有较高摄氧量的个体,无论年龄如何,都表现出更慢的分子衰老速度。这一发现强调了有氧运动在抗衰老中的核心地位。
个体化运动处方的必要性
尽管运动的抗衰老效果已得到科学证实,但研究人员发现不同个体对运动的反应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与遗传背景、基础健康状态、年龄、性别以及运动史等多种因素相关。
川村卓司的团队指出,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对于最大化抗衰老效果至关重要。这意味着未来的运动医学可能需要像精准医学一样,根据个体的生物标志物特征来设计专属的运动处方。
研究还发现,不同类型的运动对各个器官的影响程度不同。有氧运动主要改善心血管系统和肝脏的表观遗传年龄,而力量训练则对骨骼肌和骨组织的抗衰老效果更为显著。这提示我们,综合性的运动方案可能比单一类型的运动更有效。
久坐行为的负面影响
研究同时关注了久坐行为对表观遗传衰老的负面影响。长时间的静坐不活动不仅缺乏运动的积极效应,还可能加速衰老进程。现代生活方式中普遍存在的久坐问题,可能是导致过早衰老和慢性疾病的重要因素。
数据显示,减少久坐时间与积极参与体力活动同等重要。即使是轻度的活动,如站立、短距离步行等,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抗久坐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为那些由于工作性质无法进行高强度运动的人群提供了实用的建议。
未来研究方向与临床应用
川村卓司的研究为运动抗衰老机制的深入理解奠定了基础,但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团队呼吁开展更多长期队列研究,以明确不同运动模式对各个器官系统表观遗传衰老的具体影响机制。
同时,科学家们希望能够识别出预测个体运动反应性的生物标志物,为制定个性化运动方案提供科学依据。这将有助于优化运动干预的效果,使更多人能够从运动的抗衰老效应中获益。
临床应用方面,表观遗传时钟有望成为评估运动干预效果的客观指标,帮助医生和健身专业人士调整运动方案。这种基于分子水平的评估方法比传统的体能测试更能反映运动对健康的深层影响。
这项研究的意义不仅在于证实了运动的抗衰老效果,更重要的是为我们理解衰老过程和开发干预策略提供了新的视角。随着表观遗传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基于科学证据的运动处方将成为延缓衰老、促进健康老龄化的重要工具。
来源:人工智能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