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昆仑关:广西大地上的抗战史诗,致敬永不褪色的民族脊梁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1 16:32 2

摘要:在广西南宁东北约 50 公里处,有一座被誉为 “南方天险” 的雄关 —— 昆仑关。85 年前,这里爆发了一场震惊中外的血战,它是抗战时期广西境内规模最大、战况最惨烈的正面战役,更是中国军队首次对日军精锐实施攻坚并取得胜利的经典战例。在抗战胜利 80周年暨9.3

在广西南宁东北约 50 公里处,有一座被誉为 “南方天险” 的雄关 —— 昆仑关。85 年前,这里爆发了一场震惊中外的血战,它是抗战时期广西境内规模最大、战况最惨烈的正面战役,更是中国军队首次对日军精锐实施攻坚并取得胜利的经典战例。在抗战胜利 80 周年暨 9.3 大阅兵到来之际,让我们重回这片浸染鲜血的土地,缅怀用生命捍卫山河的先烈。

1939 年 9 月,德国闪击波兰,二战全面爆发。日军急于灭亡中国,腾出兵力抢占亚洲太平洋殖民地,而广西境内的滇缅公路、滇越公路,正是中国获取海外援华物资的 “生命线”。为切断这两条补给线、困死中国,日军集结 3 万兵力、70 余艘军舰、2 艘航母及 100 余架飞机,从广西钦州湾大举进犯,甚至狂妄宣称这是 “解决中国事变的最后一战”。

11 月 17 日,日军占领钦州防城,24 日攻陷南宁,12 月 4 日更是夺下战略要地昆仑关。彼时广西兵力空虚,南宁危在旦夕,国家存亡之际,国民革命军第 5 军军长杜聿明冒雨请战,直言 “我五军将士愿赴前线,与日寇决一死战,以救危局”。蒋介石当即下定决心反攻,委任白崇禧统筹指挥,而主攻昆仑关的重任,便落在了杜聿明率领的第 5 军肩上 —— 这是当时中国唯一的机械化军,装备有坦克、重炮,堪称 “国之利刃”。

这支王牌部队下辖三支劲旅,每一支都由铁血将领率领:

第 200 师师长戴安澜,有 “海鸥将军” 之称,部队以勇猛善战闻名,是中国首个机械化师的核心力量;荣誉第一师师长郑洞国,久经沙场、沉稳果敢,麾下士兵多为伤愈归队的老兵,战斗意志极为顽强;新编第 22 师师长邱清泉,作战风格凌厉,被称为 “邱疯子”,擅长迂回突袭,是战场上的 “奇兵”。

1939 年 12 月 18 日凌晨,昆仑关反攻战正式打响。中国军队以重炮轰击日军阵地,日军则凭借飞机、大炮及坚固工事疯狂反扑。第 200 师与荣誉第一师的将士们端着刺刀、顶着炮火冲锋,与日军展开近身肉搏,逐寸争夺阵地;邱清泉率领新 22 师则迂回穿插,攻占公路桥,彻底切断了日军的退路,形成 “关门打狗” 之势。

12 月 24 日,日军精锐第 5 师团第 21 旅团旅团长中村正雄率部增援,途中遭中国军队伏击。激战中,中村正雄被炮弹击中,临死前他在日记中写道:“我 21 旅团在日俄战争中之所以有‘钢军’的称号,是因为我们战胜了俄国人的顽强。但在昆仑关,我们遇到了一支比我们更顽强的军队。”

此后,中国军队发起总攻,荣誉第一师组成敢死队,战士们身绑手榴弹,冲进日军坑道与敌人同归于尽。12 月 31 日,经过 14 天的浴血奋战,第 5 军终于攻克昆仑关,歼灭日军第 21 旅团主力,击毙包括中村正雄在内的日军军官超 85%,士兵约 5000 余人。

这场胜利的代价同样惨重:中国军队伤亡 2.4 万人,其中荣誉第一师 1.3 万人出征,最终仅 700 余人撤出战场。战后,杜聿明为阵亡将士立碑,并亲笔写下碑文:“血花飞舞,苦战兼旬,攻克昆仑寒敌胆;华表巍峨,扬威万里,待驱倭寇慰忠魂。” 字里行间,满是对先烈的缅怀与抗日到底的决心。

如今,80 年过去,昆仑关的硝烟早已散尽,但山上的阵亡将士公墓、纪念塔依然矗立,见证着那段烽火岁月。当年先烈们用生命守护的山河,如今国泰民安;他们曾渴望的和平盛世,已然如约而至。今天的我们,站在抗战胜利 80 周年的节点上,回望昆仑关的血色荣光,更应铭记: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曾为我们负重前行。愿先烈们安息,这盛世,如你们所愿!

来源:李少闲聊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