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亿募资计划搁浅,中国茶叶IPO为何“紧急刹车”?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3-26 09:17 1

摘要:近日,由于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茶叶”)及保荐机构中信建投撤回申报,上交所公布对其主板IPO终止审核的决定,这也意味着中国茶叶长达5年的IPO征程戛然而止。对此,中国茶叶表示“此次撤回上市申请是公司基于战略发展的主动调整”。此前,中国茶叶曾受到上

近日,由于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茶叶”)及保荐机构中信建投撤回申报,上交所公布对其主板IPO终止审核的决定,这也意味着中国茶叶长达5年的IPO征程戛然而止。对此,中国茶叶表示“此次撤回上市申请是公司基于战略发展的主动调整”。此前,中国茶叶曾受到上交所问询,但其并未回复。问询回复的“难产”似乎已为其上市受阻埋下了伏笔。

曾收到证监会69条反馈意见

回顾中国茶叶的上市之路,早在2020年,中国茶叶便向证监会申请主板IPO,同年11月收到证监会多达69条反馈意见,内容涵盖规范性、信息披露、财务会计资料等多方面问题,IPO进程随之陷入中止状态。随着全面注册制的实施,其于2023年2月将上市申请平移至上交所审核。

此次IPO,中国茶叶拟募集资金11.4亿元,其中约2.9亿元用于扩大云南普洱茶产能,2.5亿元用于建设营销网络和品牌,剩余6亿元将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茶叶申报IPO于2023年2月28日获得受理,3月15日收到首轮审核问询,然而直至被终止审核都未见其公布首轮问询的回复。

关于撤回IPO的缘由,中国茶叶回复风口财经记者称:为顺应公司战略调整及深化内部改革发展需要,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决定向上海证券交易所申请撤回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申请文件。此次撤回上市申请是公司基于战略发展的主动调整,不影响公司正常经营与长期规划,公司下一步将以战略优化为核心,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为未来长远发展蓄力。

募资必要性问题或成“拦路虎”

官网显示,中茶公司成立于1949年,是商务部认定的中华老字号企业,创造了“中茶”核心品牌及“海堤”“蝴蝶”“猴王”“百年木仓”“龙冠”等品牌。公司主要产品包括乌龙茶、普洱茶、花茶、红茶、六堡茶、白茶、安化黑茶、绿茶及相关制品等。

招股书显示,2019至2021年以及2022年上半年,中国茶叶的营业收入分别约为16.34亿元、18.93亿元、24.34亿元及14.2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约为1.66亿元、2.39亿元、2.84亿元及1.98亿元。2021年,公司净利润增速明显放缓,由上年44.8%降至21.1%。

据悉,2017至2019年内中国茶叶进行四次现金分红,分红金额合计3.69亿元。2020年11月,证监会要求发行人结合报告期内的重大资本性支出及资金使用情况,说明2019年度连续两次现金分红的合理性,说明本次募集资金的必要性。

尽管中国茶叶在2023年的招股书中强调募投项目符合公司战略发展目标,具有经济和社会效益,但对于监管及市场尤为关注的“募资必要性”这一核心问题,公司却未进行详尽阐释。在2019年分红1.02亿元后,2020年又分红1.4亿元,相当于分掉了同期近六成的归母净利润。如此高额的分红与当下募资需求形成鲜明对比,使得监管和市场对其募资合理性存疑。

此外,中国茶叶在上市进程中面临多方面棘手问题。在企业自身架构与股权方面,中国茶叶及下属公司历史上存在国有企业改制未履行清产核资、国有产权协议转让未取得有权国资主管部门批复、未进行资产评估备案等瑕疵。

传统茶企资本化困局

中国茶叶的遭遇折射出中国传统茶企上市难的普遍困境。据统计,A股目前尚无纯茶业上市公司,澜沧古茶、八马茶业等企业均在冲击A股未果后选择转战港股。其中,澜沧古茶与中国茶叶同年申报IPO,此前已于2023年底港交所上市。然而上市仅一年,澜沧古茶便遭遇业绩“滑铁卢”,2024年营收与净利润双双下滑。

而在行业竞争格局方面,蜜雪冰城、奈雪的茶等新式茶饮品牌正加速布局原叶茶市场,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中国茶叶在招股书中表示,茶行业涉及茶叶品类众多,行业集中度相对较低、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如果公司不能持续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快速拓宽销售渠道和营销网络、及时推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新产品,将有可能面临市场竞争加剧、市场份额降低的风险,进而导致公司经营业绩受到影响。

对于中国茶叶自身而言,撤回IPO并不意味着发展之路的终结。公司应以此为契机,全面梳理自身业务和管理体系。在解决监管关注问题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募资合理性,优化资金分配和使用计划,确保募集资金能够切实助力公司长远发展。

来源:第一风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