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九月开学季,学生回到校园后,人员密集度增加,加之季节交替时气温变化大,容易引发各类疾病。学生返校后需要注意的防病要点,帮助大家做好自我防护,保持健康状态。
九月开学季,学生回到校园后,人员密集度增加,加之季节交替时气温变化大,容易引发各类疾病。学生返校后需要注意的防病要点,帮助大家做好自我防护,保持健康状态。
1
做好个人日常防护,切断传播途径
坚持良好卫生习惯
勤洗手:接触公共物品(如门把手、课桌椅、楼梯扶手)后、饭前便后、咳嗽或打喷嚏后,务必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遵循 “七步洗手法”,确保清洁到位。
注意呼吸道礼仪: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盖口鼻,或用手肘弯曲遮挡,避免飞沫传播;不随地吐痰,痰液需用纸巾包裹后扔进垃圾桶。
避免共用物品:个人餐具、水杯、毛巾、文具等不与他人共用,减少交叉感染风险;如需借用物品,使用后及时消毒。
科学佩戴口罩
在人群密集的室内场所(如教室、食堂、图书馆)、乘坐校车或公共交通工具时,建议佩戴口罩;若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需全程佩戴口罩,避免传染他人。
口罩需定期更换,佩戴和摘取时避免接触口罩外侧,用过的口罩放入专用垃圾桶,不随意丢弃。
2
关注身体健康,及时应对不适
做好健康监测
每天关注自身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体温≥37.3℃)、咳嗽、咽痛、乏力、呕吐、腹泻、皮疹等症状,不要隐瞒,立即告知老师和家长,及时回家休息并就医。
就医时主动告知旅居史、接触史,配合医生诊断;确诊为传染病(如流感、水痘等)时,需遵医嘱居家隔离至痊愈,凭医生证明方可返校,避免带病上课导致疫情扩散。
增强自身免疫力
保证充足睡眠:小学生每天需睡 10 小时,初中生 9 小时,高中生 8 小时,避免熬夜,规律作息,让身体得到充分休息。
合理饮食:不挑食、不偏食,多吃新鲜蔬果、全谷物和优质蛋白(如鸡蛋、牛奶、瘦肉),少吃高油、高糖、生冷食物;饭前便后洗手,不吃来源不明的零食,不喝生水。
坚持适度运动:利用课间、体育课等时间进行户外活动,如跑步、跳绳、打球等,增强体质,但避免剧烈运动后受凉。
3
配合校园防疫管理,共同维护环境安全
遵守学校防疫规定
积极配合学校的晨检、午检,如实报告自身健康状况;按要求参加校园内的清洁消毒活动,如擦拭课桌椅、整理个人物品等。
遵守教室、食堂等场所的秩序,不聚集、不扎堆,排队时保持适当间距;在食堂就餐时,尽量错峰用餐,餐后及时清理桌面。
保持学习生活环境整洁
主动维护教室、宿舍卫生,及时清理个人垃圾,不随地乱扔杂物,保持环境通风干燥(课间主动开窗通风,每次不少于 30 分钟)。
宿舍内衣物、被褥等勤晾晒,避免潮湿滋生细菌;个人物品摆放整齐,减少卫生死角。
4
重点防范秋季高发传染病
流感:通过飞沫传播,症状为发热、咳嗽、肌肉酸痛等。除做好日常防护外,可自愿接种流感疫苗,降低感染风险。
诺如病毒感染:传染性强,主要通过污染的食物、水或接触传播,表现为呕吐、腹泻。要特别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冷食物,饭前便后洗手;若身边有人患病,避免直接接触其呕吐物或排泄物,接触后立即彻底洗手消毒。
手足口病、水痘:多见于低年级学生,通过接触传播。注意观察手、足、口腔是否有疱疹,或全身是否出现皮疹,发现异常及时报告;避免与患病同学密切接触,玩具、文具等定期用消毒剂擦拭。
学生是校园防病的重要一环,做好自我防护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同学和老师的健康负责。只要每个人都养成良好习惯,就能有效降低患病风险,安心投入新学期的学习生活。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