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涉退役军人网络乱象说“不”!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1 16:06 2

摘要:近日,中央网信办部署开展网上涉退役军人不当行为和有害信息内容专项整治,自8月29日起至9月底,剑指各类借“退役军人”名义牟利、损害退役军人形象的网络乱象。这一举措不仅是对当下网络歪风的及时纠偏,更是对退役军人荣誉的坚定守护,彰显了党和国家维护社会正能量与弘扬家

向涉退役军人网络乱象说“不”

评论员 刘 新

近日,中央网信办部署开展网上涉退役军人不当行为和有害信息内容专项整治,自8月29日起至9月底,剑指各类借“退役军人”名义牟利、损害退役军人形象的网络乱象。这一举措不仅是对当下网络歪风的及时纠偏,更是对退役军人荣誉的坚定守护,彰显了党和国家维护社会正能量与弘扬家国情怀的鲜明态度。

退役军人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从保家卫国的战场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现场,他们始终以军人的担当扛起责任。无论是抗震救灾中的逆行身影,还是乡村振兴里的实干足迹,兵支书、兵委员、兵校长、兵教师、兵经理等作用凸显,退役军人形象已成为“忠诚”“奉献”“可靠”“能干”的代名词。这份荣誉来之不易,既源于他们曾身着戎装的使命坚守,也源于全社会对“最可爱的人”的深切敬意,容不得半点亵渎与消费。

然而,近期部分网络账号却将这份敬意异化为牟利工具,上演了一幕幕“消费情怀”的闹剧与丑剧。有人穿着仿制军服、佩戴假军功章营造虚假人设,靠“卖情怀”收割流量;有人借“退役老兵”身份售卖假冒伪劣商品,甚至用“军需”“军品”噱头误导消费者;更有甚者,以低俗表演、虚假摆拍博眼球,编造退役军人待遇谣言引流炒作,或是利用AI技术制作虚假军装视频混淆视听。这些行为看似是“个人营销”,实则是对军人、退役军人荣誉的践踏——当“军人”身份沦为流量密码,当军旅情怀被包装成赚钱套路,消耗的不仅是单个账号的信誉,更是全社会对退役军人群体的信任,甚至可能模糊公众对“荣誉”“责任”的价值认知,侵蚀社会精神根基。

这次专项整治以10类重点问题为靶向,精准打击乱象,其意义已经超过“清理不良信息”本身。一方面,它明确了网络空间的行为边界,任何触碰底线、损害群体形象的行为都将受到整治,这既是对违规者的警示,也是对公众价值判断的引导。另一方面,整治压实了平台的主体责任——网站平台不能只做“流量的看门人”,更要成为“荣誉的守护者”,需通过技术排查与人工审核结合,主动识别、快速处置违规内容,从源头切断乱象传播链条。尤为重要的是,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清朗的网络环境能够让历史记忆与英雄精神更好传承,避免杂音干扰,为纪念活动营造庄重、肃穆的氛围。

同时也要看到,专项整治是“攻坚战”,更是维护退役军人形象的“持久战”。短期的集中清理能迅速遏制乱象,但要从根本上杜绝此类问题,还需多维度发力构建长效机制。一是完善相关法规细则,明确涉军网络内容的审核标准与违规处罚机制,让治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避免“弹性执法”;二是强化平台日常管理,将涉退役军人信息纳入重点审核范畴,建立“事前预防、事中监测、事后追溯”的全流程管控体系,避免“一阵风”式治理;三是加强正面宣传引导,主流媒体与网络平台应多挖掘真实退役军人的奋斗故事,比如转型创业者的坚韧、基层服务者的坚守,用鲜活案例展现他们的时代风采,以正能量挤压不良信息的生存空间;四是畅通社会监督渠道,鼓励网民对违规账号及时举报,形成“政府监管+平台负责+公众参与”的共治格局,让乱象无处遁形。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荣誉更不容肆意消费。中央网信办的专项整治,既是对不良账号的当头棒喝,也是对全社会的深刻提醒:守护退役军人形象,就是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国情怀;维护网络空间的清朗,就是守护每一份正能量的生长土壤。期待这次整治能成为长效治理的起点,让“退役军人”这一光荣称号始终与荣誉相伴,让军旅情怀真正成为激励人心的精神力量,而非被异化的牟利工具。这不仅是对退役军人的致敬,更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捍卫。

来源:中国退役军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