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洗脑歌,撑起一家平价超市的新记忆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1 14:28 1

摘要:灌篮高手有一首主题曲,叫《直到世界的尽头》,这是一首很燃的歌。在那个还用MP3的年代,只要这首歌的前奏一响,走在大街小巷,哪怕只是在校园的几公里范围内,都会觉得自己仿佛真的走到了世界的尽头。

灌篮高手有一首主题曲,叫《直到世界的尽头》,这是一首很燃的歌。在那个还用MP3的年代,只要这首歌的前奏一响,走在大街小巷,哪怕只是在校园的几公里范围内,都会觉得自己仿佛真的走到了世界的尽头。

这就是旋律的力量。它能在一瞬间击中人,直接调动情绪,唤起场景记忆。所以说,音乐往往比文字更快抵达感官,也更容易在脑子里留下印象。

就像这两天,我总是在抖音上刷到一首魔性循环的歌:“今天超盒算,明天超盒算,后天也要超盒算,今天盒算、明天盒算、后天盒算,超NB。”旋律轻快,歌词简单重复,让人不知不觉就跟着哼了起来。几句歌词下来,“超盒算NB”这个名字就深深印在脑子里。

点开一看才发现,原来这并不是随便的一首网络神曲,而是最近盒马NB在品牌名称焕新为超盒算NB时,专门推出的品牌歌曲《NB省钱经》。

这一刻,我脑海里闪过一个问题:为什么一家零售企业,要用一首歌来强调“省”?

旋律背后,既有营销的巧思,也离不开零售逻辑的变化。

因为今天想要“省钱”,其实门槛很高。仓储会员超市要先交年费,电商大促要熬夜凑满减,还有人为了省钱开车跑外地囤货。省钱本身,已经成了一种需要额外付出的“奢侈”。

但是从这首歌曲里能感受到,超盒算NB想传递的是另一种选择:不需要复杂的门槛,不需要额外心力,消费者只要走进社区超市,就能直接体验到实实在在的“省”。这背后,也在释放一个更深层的信号:从制造门槛的“低价”,到随时可得的“平价”。

从盒马NB到超盒算NB,

提供“省钱”的另一种选择

这几年,零售行业的怪象是:越想省钱,往往越不轻松。

一些零售商为了“卷价格”,常常设计出复杂的满减、折扣、返券玩法,短期看似优惠,背后其实是对消费者时间和精力的消耗;也有企业把低价当作短期噱头,价格忽高忽低,缺乏稳定机制,最终让人们对“便宜”这件事,逐渐失去信任。

事实上,大多数消费者的诉求始终很朴素:价格实在、买得省心。 他们不想在购物时动太多脑筋,更不愿意被复杂的满减和返券牵着走,反倒更希望走进超市,货架上的标价就是能接受的实惠价格。

尤其在消费趋紧的当下,这种“轻松的省钱”逻辑,或许比任何复杂的优惠机制都更有杀伤力。

这也是盒马NB选择改名为“超盒算NB”的背景。NB 本身代表Neighbor Business(邻里商业),意在突出社区属性。其实早在去年底,盒马内部就已明确提出以盒马鲜生和盒马NB的“双轮驱动”战略,剑指年销售1000亿的目标。

而此次更彻底地更名为“超盒算NB”,也反映出盒马在零售下半场的主动转型。

首先,是解决了定位问题。相比听起来比较模糊的“盒马NB”,新的名字“超盒算”,谐音“超合算”,天然地与“省钱”挂钩,一眼就能让消费者理解其主打优势:这是盒马旗下的平价社区超市。

其次,通过主题曲《NB省钱经》,进一步强化品牌认知。“今天超盒算,明天超盒算,后天也要超盒算”,这种简单到近乎魔性的循环,更像是一种心智暗示。它把消费者的日常购物节奏,与品牌价值直接捆绑在一起,让“超盒算NB”被具象化为一种“天天来、天天省”的生活方式。

这一策略的关键在于,把实惠和高频消费场景连接。在零售业里,谁能占领高频场景,谁就能最快建立稳定心智。正如会员制仓储靠“囤货”场景锁定用户,而超盒算NB则通过洗脑旋律,把“日常买菜”这种最高频的刚需场景,与“省钱”直接挂钩。

消费者甚至不用记住广告语,只要旋律一响,就会条件反射般联想到“省钱=超盒算”,这一过程中,品牌也完成了最大范围的认知迁移。

最后,是人群切分后的零售版图扩张。本质上,这次更名不仅是一个新名字,也是盒马在主动进行人群重构。

一方面,盒马鲜生继续承担“品质升级”的角色,定位于“生鲜超市+餐厅”综合体,面向中产和追求生活品质的人群;另一方面,超盒算NB则明确瞄准小家庭、社区、务实型用户,强调价格优势和性价比,成为拓展普惠市场的关键引擎。

双品牌并行的策略,意味着在消费分层的背景下,盒马已然构建出一张覆盖中产与社区的零售版图,完成了从“品质体验”到“普惠平价”的战略分工,也为零售下半场的竞争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让“省”的心智成为一种真实的日常体验

如今,在社区超市赛道,几乎所有玩家都在喊“低价”。

但问题在于,消费者早已对口头承诺免疫。真正能打动人心的,不是广告里反复出现的“低价”二字,而是这种实惠能否在每天的购物中被持续验证。

长期以来,零售行业的最大障碍就在于“不透明”。促销价和原价来回切换、复杂的折扣机制、短期的补贴刺激,看似便宜,实际让消费者越来越难以判断自己到底有没有“占到便宜”。

这种不确定性,也是零售消费信任流失的根源。

因此,当大家都在喊“低价”时,真正的挑战在于,能不能把这种承诺变成一种随时可得的日常体验?

这也是超盒算NB的TVC选择切入的方向。

在这支TVC里,超盒算NB遵循“极简理念”,坚持“天天低价、件件爆款”的策略,主张从源头直采到门店,把省下的成本实实在在让利给用户。同时,它还反复强调“像守护家人一样严控商品”,把“放心”当作平价背后的保障。

更重要的是,它没有停留在口号层面,而是把“省钱、省时、放心”拆解为可以被消费者真实感知、并且在每一次购物中不断被验证的具体动作。

第一,是精选商品。在超盒算NB,一个品类往往只保留 1–2 款商品。这意味着,消费者不必在货架前花大量时间做选择,降低了决策负担,创造更省心、省时的购物体验。而对企业来说,这种“件件爆款”的策略,也是极简模式的深耕,通过 SKU 减法,去掉不必要的成本,把效率转化为价格优势,让“天天低价”真正落到用户的日常体验之中。

第二,是自有品牌。这也是盒马硬折扣模式的核心能力。通过自有品牌,超盒算NB能够把原本花在广告、营销、渠道环节上的溢价剔除掉,把价值直接回馈到商品本身,从而进一步落实“质优价廉”的商品力。

高占比的自有品牌,也能帮助超盒算NB真正沉淀出差异化壁垒。因为“平价”只是吸引用户的入口,真正留住消费者的,是背后稳定的供应、持续的品质把控,以及不断推出的新爆品。只有把这些环节做扎实,用户才会在一次次的购物中形成信任,把这种实惠价格,看做长期可依赖的消费保障。

第三,是新鲜直采。超盒算NB强调源头直达门店,减少层层加价和中途损耗,让价格优势真正落到货架上。

这也说明了,随着门店数量和体量的扩张,超盒算NB也在逐步搭建独立的集采渠道。通过规模化直采与自建体系,既推高了自有品牌占比,也把更多利润空间留给价格,让“天天低价”具备长期可持续性。

第四,是极简门店。门店没有不必要的装修,以及复杂动线,将省下来的费用,直接转化为更划算的商品。把资源集中在关键点上,让消费者用最直观的方式感受到实惠、平价。

由此也能看出,超盒算NB提供的“省”心智,是一整套系统工程。从商品选择、供应链建设,到门店运营,所有环节都在为同一个目标服务。换句话说,“省”被真正落实为一种结构性的商业运营能力。

零售下半场,拼的是确定性

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零售行业的关键词无疑是“增长”。资本催动下的疯狂开店、业态创新带来的高速扩张,让零售玩家们不断追逐规模和速度。但进入下半场,外部环境正在发生变化。

消费趋紧、竞争加剧、红利消退。此时,零售的关键词也切换到了“效率”。

一方面,用户的耐心,正在被透支。满减、返券、限时补贴,这些玩法短期能制造热闹,但长期却让用户觉得疲惫。购物不该是一道算术题。大家真正要的,是直接、透明、无门槛的真实购物体验。

另一方面,消费结构正在发生分化。中产用户依然追求品质与体验,但更大规模的社区用户、务实型家庭,对价格的敏感度也在迅速提升,他们想要的是随时能得到的普惠价格。

在这种趋势下,超盒算NB的品牌升级,为用户提供了一种更直接的解法。它没有依赖补贴去营造虚假的价格优势,而是通过组织效率,把平价、实惠做成一种常态。

SKU做减法、自有品牌去溢价、直采压缩链路、极简门店降成本,与此同时,消费者不需要囤货、算账,只要走进门店,就能感受到实实在在的“省”。由此,创造出“没有门槛的低价”。

归根结底,零售的终局,还是回到消费者的真实需求上。尤其在消费分级的当下,普惠平价反而更能凝聚用户信任。

因为在不确定的时代,消费者对零售企业的核心诉求其实极为明确:随时走进来,买任何东西,都不会吃亏。

这种确定性,不需要靠豪言壮语去强调,而是消费者通过一次次简单、透明、实惠、不吃亏的购物体验,持续验证。久而久之,它也会沉淀为零售企业最坚实,也是最长期的竞争力。

来源:地产资管Plus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