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卢沟桥的石狮子再次凝视东方日出,80年前那场气壮山河的胜利提醒我们再次思考:是什么样的精神力量,能让四万万同胞用血肉之躯铸就钢铁长城?这种精神基因,在新时代的中国焕发着巨大能量——它既是铭记历史的“精神芯片”,也是破解发展难题的“金钥匙”,为中国式现代化不断
北京卢沟桥上的石狮子。图片来源:新华社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系列评论之二
□唐代远
当卢沟桥的石狮子再次凝视东方日出,80年前那场气壮山河的胜利提醒我们再次思考:是什么样的精神力量,能让四万万同胞用血肉之躯铸就钢铁长城?这种精神基因,在新时代的中国焕发着巨大能量——它既是铭记历史的“精神芯片”,也是破解发展难题的“金钥匙”,为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注入强劲动力。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当年,无论是八路军战士在平型关下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还是无数百姓用独轮车推出了一条支前生命线,“把一切献给祖国”的信念让亿万中华儿女拧成一股绳,创造了“上下同欲者胜”的战争奇迹。这种团结伟力,在今天的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依然闪耀光芒。从塞罕坝林场三代人接力治沙,到越来越多“90后”“00后”扎根乡村用电商直播带村民增收,再到雅鲁藏布江水电工程团队敢啃世界级技术硬骨头……正是因为14亿多中国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让每个人的奋斗都成为不可或缺的“微光”,汇聚成照亮民族复兴之路的“星河”,我们才能一次次大战大考中交出优异答卷。
抗战精神不是博物馆的陈列品,而是照亮未来的火炬,更是中国式现代化破浪前行的底气。杨靖宇将军在冰天雪地中仅靠棉絮、树皮充饥,仍坚守阵地直至牺牲;赵一曼在酷刑面前坚贞不屈,用生命践行对祖国的忠诚。这种“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抗争精神告诉我们:民族的进步从不会一帆风顺,前进的征程必然会遇到各种风险挑战。面对国际上的技术封锁、贸易壁垒,面对国内改革发展中的攻坚之战,我们更需要传承不屈不挠的斗争意志。事实上,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从青蒿素研发团队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到新能源汽车企业在激烈竞争中突围,正是因为敢于向困难亮剑、向挑战宣战,我们才能在关键领域不断突破。新时代弘扬抗战精神,就是要始终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闯劲,把“不可能”变成“可能”,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越走越宽。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从“持久战”智慧到“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平始终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中国“永远做中华民族文明成果与人类和平事业的捍卫者”,这与“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高度契合。在现代化征程中,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是推进各项建设的基础和保障,抗战精神中对和平的珍视,赋予了我们坚定的战略定力,使我们坚决抵制一切破坏和平、阻碍发展的行径。中国向世界郑重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三大全球倡议聚焦发展、安全、文明百年大变局中的突出问题,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可行路径与坚实的发展、安全、文明支撑。和平为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推进提供坚实后盾,并将转化为现代化建设的恒久动力。
当北斗卫星划过苍穹,当复兴号穿越群山,当“东数西算”工程点亮数字中国,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铭记:伟大抗战精神中蕴含的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必胜信念,正是我们破解困局、应对风险、超越性发展的密钥。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长征路上,要把伟大抗战精神中的力量,转化为立足岗位的实干、攻坚克难的勇气、胸怀天下的担当,让中国式现代化奔涌向前。
来源:红网·红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