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莫过于海军第六代隐形战斗机F/A - XX的最终竞标结果即将揭晓。这款被军迷们称为“超级大黄蜂接班人”的未来舰载机,不仅承载着美国海军未来30年的制空梦想,更将直接决定波音、诺斯罗普·格鲁曼等军工巨头的命运走向。
最近美国军工圈最劲爆的消息,莫过于海军第六代隐形战斗机F/A - XX的最终竞标结果即将揭晓。这款被军迷们称为“超级大黄蜂接班人”的未来舰载机,不仅承载着美国海军未来30年的制空梦想,更将直接决定波音、诺斯罗普·格鲁曼等军工巨头的命运走向。
就在上周,美国空军刚刚把下一代战机NGAD(编号F - 47)的千亿大单交给波音,如今海军又要做出历史性选择——如果波音再次胜出,这家百年老店将完成对洛克希德·马丁的“双杀”,彻底改写美国战斗机产业的格局。
这场竞赛的激烈程度远超外界想象。据路透社独家爆料,原本的三强争霸赛突然变成“双雄对决”——军工巨头洛克希德·马丁竟在最后关头惨遭淘汰。要知道,这家公司可是F - 35C舰载机的制造商,在海军航空领域根基深厚。
多位匿名消息人士透露,洛马的方案在关键指标上“不符合海军标准”,特别是雷达系统和着舰技术存在明显短板。这个结果让不少观察家大跌眼镜,毕竟洛马刚刚在空军NGAD竞标中败给波音,如今又在海军项目上折戟,其战斗机霸主的地位正遭遇空前挑战。
剩下的两位选手各怀绝技。波音刚刚凭借F - 47在空军项目上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现在正乘胜追击。这家老牌航空巨头在舰载机领域堪称“专业户”——从现役的F/A - 18E/F超级大黄蜂到EA - 18G咆哮者电子战机,美国航母甲板上超过80%的战机都出自波音之手。
更关键的是,波音早就开始布局六代机战略:2023年宣布关闭F/A - 18生产线,斥资升级圣路易斯工厂,还从空军NGAD项目抽调精英工程师组建“海军特别小组”。业内普遍认为,如果波音能够实现“空海军双杀”,不仅将获得未来30年的稳定订单,更可能重塑其摇摇欲坠的商业声誉。
诺斯罗普·格鲁曼则是典型的“技术流”选手。这家以隐身技术闻名世界的军工企业,先后打造了B - 2幽灵和B - 21突袭者两款划时代轰炸机。但它在战斗机领域却是个“偏科生”——上次为海军研制有人战斗机还要追溯到冷战时期的F - 14雄猫。
有趣的是,有消息称诺斯罗普之所以退出空军NGAD竞标,就是为了集中火力争夺海军项目。该公司最新曝光的专利显示,他们可能为F/A - XX准备了革命性的“自适应隐身系统”,能够根据不同威胁自动调整外形和涂层特性。不过,缺乏现代舰载机研制经验仍是其最大软肋,毕竟航母起降可不是实验室里的数据游戏。
这场竞赛最神秘之处在于,两家公司可能都已经秘密建造了验证机。多位接近项目的消息人士证实,竞标方提交的不仅是设计方案,还包括“可飞行的评估原型”。这让人联想到空军NGAD项目的内幕——波音的F - 47验证机据传已秘密试飞五年之久,连国会监督委员会都被蒙在鼓里。
海军F/A - XX项目的预算曲线同样耐人寻味:2024 - 2028财年突然出现90亿美元的“技术成熟度飞跃”,这显然不是用于纸面研究。有航空分析师推测,某处沙漠基地的机库里,可能正藏着几架外形诡异的原型机,它们的设计或将颠覆人们对战斗机的所有认知。
从技术层面看,F/A - XX面临三大“不可能任务”:首先是航程难题。在西太平洋的作战想定中,航母必须远离中国反舰导弹的打击范围(约1500 - 2000公里),这意味着舰载机需要具备至少3000公里的作战半径——相当于现在超级大黄蜂的两倍。其次是无人机指挥能力,按海军规划,未来航母联队三分之二的飞机将是无人机,F/A - XX必须能同时控制6 - 8架CCA(协同作战飞机)。最后是电子战与隐身性能的平衡,既要压制敌方防空系统,又要避免暴露自身位置。
波音放出的概念图显示,其方案采用独特的“可变形机翼”设计,在巡航时展开获得最大升力,作战时收缩减小雷达反射。更引人注目的是机背隆起的“传感器穹顶”,据传集成了量子雷达和激光通信系统。
而诺斯罗普的方案则延续了B - 21的飞翼构型,专利文件显示其进气道采用“等离子体隐身”技术,能在遭遇雷达照射时主动产生电离层干扰信号。两家公司都不约而同地在机腹设计了无人机弹射舱,这种“空中航母”的概念或将彻底改变空战形态。
美国海军的选择将产生深远的地缘政治影响。随着中国歼 - 35舰载隐形战机的亮相,美国在西太平洋的空中优势正面临挑战。F/A - XX不仅要压制对手的五代机,还要突破日益严密的一体化防空系统。前海军作战部长约翰·理查德森曾直言:“这将是自F - 14以来最重要的舰载机项目,它必须确保我们在2040年仍能掌控任何海域的制空权。”
如果波音中标,其圣路易斯工厂将同时生产空军F - 47和海军F/A - XX,形成规模效应;若诺斯罗普胜出,则可能引发行业洗牌,推动隐身技术的新一轮军备竞赛。更微妙的是美海军与空军的传统矛盾——两个军种向来喜欢“各搞各的”,但预算压力可能迫使它们共享某些关键技术,比如通用的无人机控制系统或新一代发动机。
随着宣布日期的临近,五角大楼内部的博弈也日趋白热化。支持波音的一方强调其丰富的舰载机经验和成熟的供应链;诺斯罗普的拥护者则反驳称,未来战争需要颠覆性创新而非渐进改良。有美国国会幕僚透露,某些议员正在推动“分蛋糕”方案——让两家公司分别负责有人机和无人机部分,但这种折中做法可能适得其反。
无论结果如何,F/A - XX项目都标志着空战形态的根本性变革。它不再是一架单纯的战斗机,而是整个作战网络的中枢神经。当2030年代这些隐形杀手部署到航母时,我们或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一架造型科幻的有人战机在万米高空巡航,周围环绕着数十架无人机,它们共享感知、分配目标、协同攻击,而这一切的起点,就是本周那个看似平常的合同公告。
来源:军机处留级大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