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周国瑛有什么故事?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3-25 21:10 2

摘要:2019年5月13日,在第32届国际抗病毒研究协会大会上,深圳罗兹曼国际转化医学研究院院长周国瑛被授予年度“女科学家奖”,奖励她在疱疹病毒研究上所做出的杰出贡献。拿到国际抗病毒女科学家奖,它每年只有一个,当时组委会让自己上台、自己有个30分钟的演讲,他们也是叫

周国瑛博士,亦诺微医药创始人兼 CEO 、被国际同行视作溶瘤病毒的奠基人、溶瘤疱疹病毒靶向治疗的奠基人、女科学家。

2019年5月13日,在第32届国际抗病毒研究协会大会上,深圳罗兹曼国际转化医学研究院院长周国瑛被授予年度“女科学家奖”,奖励她在疱疹病毒研究上所做出的杰出贡献。拿到国际抗病毒女科学家奖,它每年只有一个,当时组委会让自己上台、自己有个30分钟的演讲,他们也是叫自己强调说、作为女性,你是怎么样工作的,那时候自己就跟他们说、自己说我真的没有把自己当女性。工作上的全情投入,让周国瑛在回国创办企业仅仅4年时间里、就带领团队实现了新药的自主研发和成果转化,用于实体肿瘤治疗的溶瘤病毒产品T3011近期已经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即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这是自己其中的一个产品线,从2015年成立公司、到融资,然后再到这个产品在当时那年7月25号、自己现在拿到临床批件,其实是很短的一个时间。为了早日将新药产业化,从2015年创业至今、周国瑛一直处于满负荷工作状态。除了吃饭睡觉、基本上都在工作,这是自己的生活常态,有时候自己经常跟我的合伙人 倪总、我们两个一起做公司,自己说我们两个创办人从美国回来做这个公司,我们永远知道有两个“该”,一个是应该,自己说我们吃任何的苦、都是应该的;第二个,我们碰到困难做不出来、活该。拿到新药的临床试验批文后,周国瑛终于可以稍微放松一下。这次是第一次回国以后,自己买了两张音乐会的票、就是廖昌永的,真的很喜欢,自己经常说我最喜欢他,不是之一,就是喜欢。对于周国瑛来说,从儿时起、文学和艺术就是滋养生命的兴趣爱好。自己记得当时自己特别喜欢的一本叫《收获》,自己要是没记错、那个是自己每一本必看的,然而、个性要强的周国瑛为了证明自己的数理化成绩不输旁人,在高中文理分班时却心甘情愿地放弃了文学梦想。其实文学一直是自己的梦想,如果按照我的意思、我肯定选文科班,但是当时大家有个观念、就是你理科学不好才去文科,所以自己觉得那不行、因为我数理化成绩一直很好,所以自己觉得那绝对不行。高考填报志愿时,周国瑛凭直觉为自己做了个看似浪漫的选择。自己以为生物系就是那些花花草草,所以有很多的梦想,再加上可以把文学的东西放在里边,我们现在人经常说的、有诗有远方,是那个东西,那个时候不明白、只是说我应该不会去走数理化这条路。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华东师范大学生物学系后,周国瑛在学业上从没遇到过困难,她的课余生活也非常丰富多彩。自己其实进大学的时候成绩一直很好,自己是那种不是花很多时间学习,就是一直是那种考试型的,绝对不说明我基本功特别强,大学的时候、自己又是学习部长,又是文艺委员,所以跟文艺相关的东西自己都蛮喜欢的,就是主持、朗诵,那个时候写诗 演讲,写一些文章在报上发表。离家在外、学有余力,这让周国瑛不再只是专注于专业学习。一直是在家里边、然后像冲出笼子的鸟那样,忽然间你到一个完全没有大人的这么一个地方,所以觉得挺向往、挺自由。临近大学毕业时,这位昔日的学霸第一次品尝到了考试失利的滋味。这个年龄再看自己,我不会觉得是一个好学生,现在回来想说、每一件事情都不是白白走的,你做了这个决定、你就承担这个后果。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失利,让周国瑛开始认真地反思自己,被分配到中科院上海生化所后、她沉下心来投入到科研工作中。每一个项目都是非常的有波折,你有一个科学假设、然后你通过很多的实验来证明你这个假设是不是对,但很多时候发现你的假设是不对的,但是不对没关系、后来你发现你就走到另一条路去了,所以科学就是这样子的,对自己来讲就是走科学的这条路就很确定了,因为自己是蛮喜欢这样的一种思维方式的。凭借对病毒序列分析、活性酶基因表达等课题的深入研究,周国瑛连续多年在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上发表了多篇高质量的论文,扎实的学术积累、让周国瑛在同辈人中脱颖而出,她不但顺利考取了博士研究生,还被选为863计划最年轻的项目主持人。进了生化所、我们的课题,刚好有一个机会是863这么一个课题,那个时候自己的导师、刚好他的年龄超过了可以申请的年龄,所以自己就自然是那个人,当然你也可以说实验室还有其他人,那么自己是被选中的那个,自己一般是说这个机会有了、我会把它做得很好。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在病毒学领域逐渐崭露头角的周国瑛曾被委以重任,接手了一道传染病毒难题。1997年的时候,全国17个省、对虾养殖全部出现了问题,整个养殖场、早上看到一个两个虾死掉了、浮在水面,那么到下午基本上那一池都死掉了。作为出口创汇产品,对虾在短时间内大量死亡,给养殖户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周国瑛所在的科研团队临危受命,紧急调查对虾的死因。当时我们接到了这个攻关项目,因为我们是中科院的,就是要来确定到底是什么病,然后我们在很短的时间内、证明它是一个病毒病,这个是第一步;第二步、我们同时做了一个早期诊断试剂。周国瑛和同事们及时防止了对虾病毒传播的持续恶化,她也因此受邀到农业部向各地专家开班授课,这项具有重要影响的研究课题、还为周国瑛带来了一系列荣誉。自己觉得这件事情本身也是一个契机,所以一直到后来说拿到上海科技进步奖和包括后面的国务院特殊津贴、跟这个事情都是有关联的,所以自己还是会觉得不是因为我特别努力拿到的,是有那么多的机会,真的就是天时地利人和撞到了你而已。奖项不期而至,让周国瑛倍感欣喜,然而、她深知科研之路漫长,仅靠幸运是不够的,必须不断充实自己,她也因此萌生了出国进修的想法。那个时候自己在上海生化所已经是副教授了,但是呢、当自己这条路走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有点沉闷,还想学点新的东西,这是一个。第二个就是,当初在我们科学院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你从一个副教授到一个教授、你总归要有一些特别大的突破或者拿以前的话讲、你要去镀一下金。下定决心、要出国学点新东西的周国瑛,向国际知名的病毒学实验室投出了上百份简历,在博士导师的大力推荐下、周国瑛最终幸运地成为了“疱疹病毒之父”、芝加哥大学教授伯纳德.罗兹曼的学生。自己事实上不知道他有多有名的、那个时候,但是多年以后、他跟自己讲这个事情的时候,他说我们生化所另外有个人专门申请他实验室,他把推荐信都发过去了,他发现、伯纳德.罗兹曼他说推荐信写的特别好,人家就觉得不信,就打了个电话过来,那么其中有一个、刚好打电话打过来,是我在中国的我的导师,自己导师说、他不知道这件事,他说但是我向你推荐一个,结果他讲的是自己。1998年年底,周国瑛阔别了生活工作了多年的家乡上海,远赴美国芝加哥深造。很多年积累下来的那种西方文化,是自己本身很喜欢的,所以到了美国以后、也会比较愿意去欣赏他们 比如说歌剧、音乐会,甚至百老汇,那些东西是你喜欢的东西。然而,异国文化带来的新鲜感很快就被工作和生活中接踵而至的烦恼所取代,环境适应的难度、大大超过了周国瑛的预期。有一段时间觉得真的是非常不习惯,自己常常问我为什么、我这么一个地位的人还跑过来从零开始,我以为我的英文还可以,一到那边去以后、突然发现不是的,你其实发现你的日常用语也没有、然后专业用语也没有,自己经常跟他们开玩笑、我看到路上那些无业游民,我看到他们的时候、我经常在想,我说我好羡慕他们,起码他们英文好好。无法自如地与老师同学沟通,让周国瑛在学术上的优势完全无法发挥,她也因此感到非常沮丧。当你把英文变成中文的时候、当我们两个在交谈的时候、你跟我说话的时候,其实我反应很慢、听不懂,听懂了也翻译不过来的时候、你的反应是什么,就这个人怎么这么笨,反应怎么那么慢,所以语言事实上是体现了你的智慧。然而,这些打击并没有让周国瑛退却,反而激励她更加努力去证明自己。其实你带了很多的光环出去的时候,你才会这个样子,那么一直到你理解到、你不要以为你有什么一点了不起,真是没有的时候,才发现说我要好好开始。融入的过程既有艰辛也有收获,美国高校的科研训练、不断丰富着周国瑛的科学思维,导师罗兹曼的引导方式、更是让她受益匪浅。到了美国以后,你才发现、原来的科研思路是不够的、远远不够的,原来科研是这样做的,就是原来你要怎么样培养你的科学思维,自己经常开玩笑、到现在自己都跟罗兹曼说、自己说你是那种、我们这么多人进来,你把我们就扔在游泳池里边,然后你看谁会活下来,然后活下来的人、他让你难度更大。随着科研工作难度的不断升级,周国瑛逐渐真正感受到了科研的乐趣,两年进修期结束后、周国瑛不忍丢下手中的研究工作,毅然放弃了回国晋升的机会。你发现你自己会真的是喜欢科研,到什么程度、一旦你喜欢以后觉得不仅不苦,还觉得科学很好玩,让自己觉得我要花更多时间去努力,这是第一个;第二个就是、也是因为罗兹曼院士培养我们的方式非常新颖,所以自己特别愿意被这样的造就,所以在美国就这么待下来。将自己归零后的周国瑛、受导师罗兹曼教授的启发和影响,在疱疹溶瘤病毒的研究上不断深入。罗兹曼在1990年第一次在《SCIENCE》上发的文章,他第一次发现 当我们把病毒里边的某一个特别的基因敲掉以后、这个病毒在正常细胞里基本上不复制,只在肿瘤细胞里复制,那么从此奠定了疱疹病毒能够作为溶瘤病毒的科学基础。疱疹溶瘤病毒虽然可以杀死肿瘤细胞,却有着很明显的局限性。这个病毒你不可能从静脉里注射的,要不然的话、你想你要打多少弹药才能到肿瘤部位,第一个;第二个、病毒进去造成体内的免疫反应,可能就会引起很大程度上的这个病人的临床不适,所以溶瘤病毒基本上都是瘤内注射。想要让疱疹溶瘤病毒避开正常细胞、人为改变它的路径并不容易,周国瑛为此耗费了长达5年的时间。靶向病毒是你得把这个病毒打进去以后,你让它不到任何一个地方去,所以你要克服的一个特点就是说、我是在人为地改变它,然后病毒经过几千年的进化、它有它的特别顽固和适合它生长的这一面,自己举个例子、脑瘤,那么你就必须把脑瘤外面的受体,跟它相配的、我们叫配体,把配体放到病毒里边去,所以你是第一次把根本不是病毒自然的配体放到病毒里去。周国瑛并不满足于只让病毒识别肿瘤受体,她还试图为疱疹病毒和肿瘤细胞受体建立一对一的靶向联系。你还得把病毒本身结合到所有的体细胞的自然受体、你要把它去掉,所以你要改造、把病毒改造到做很多的重组病毒,然后才能看看说它到底是不是跟自然受体的结合、把它去掉了,自己大概做了50几个重组病毒,以当时我们做病毒的难度、基本上是做一个病毒大概三个月的时间,自己都是穿插在一起的,所以两年时间、50多个病毒里面筛到了一个,所以那个是非常非常有难度。

功夫不负有心人,周国瑛经过长期努力,最终获得了疱疹溶瘤病毒研究上的重要突破,她所首创的靶向基因治疗成果一经公布、就得到了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认可。所以我们当时是国际上第一次拿到了靶向病毒,一直到目前、从靶向病毒来讲,还是要用这条路子,所以这是一个很大的突破。

来源:铁面人解读历史人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