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色有鸿运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25 19:23 2

摘要:大梁永和年间,苏州城中有个富户崔家,经营丝绸生意已有三代,家资丰厚。崔家独子崔明远,生得面如冠玉,目若朗星,自幼聪慧过人,七岁能诗,十岁通晓《论语》《孟子》,被城中儒生誉为神童。

大梁永和年间,苏州城中有个富户崔家,经营丝绸生意已有三代,家资丰厚。崔家独子崔明远,生得面如冠玉,目若朗星,自幼聪慧过人,七岁能诗,十岁通晓《论语》《孟子》,被城中儒生誉为神童。

然而这崔明远年方十六时,母亲病逝,父亲崔老爷忙于生意疏于管教,他便与城中几个纨绔子弟厮混一处,渐渐沾染了不良习气。起初只是逃学听曲,后来竟发展到出入青楼楚馆,沉迷酒色。

"明远兄,今日怡红院新来了几位扬州美人,听说个个能歌善舞,我们何不去见识见识?"说话的是绸缎商周家的二公子周子陵,一双三角眼总在女子身上打转。

崔明远本在书房临帖,闻言搁下毛笔,笑道:"子陵兄消息倒是灵通。只是家父近日管得严,怕是..."

"怕什么!"周子陵一把拉住他,"崔老爷今日不是去杭州进货了吗?三五日回不来。再说,你都十七了,也该尝尝这人间极乐。"

崔明远半推半就,被周子陵拉出了崔府大门。这一去,便是三日未归。

怡红院内,莺歌燕舞,酒香弥漫。崔明远左拥右抱,早已将圣贤书抛到九霄云外。一位名唤翠羽的歌妓正倚在他怀中,纤纤玉手为他斟酒。

"崔公子,听闻您诗才了得,不知可否为奴家赋诗一首?"翠羽眼波流转,吐气如兰。

崔明远已有七分醉意,闻言大笑:"这有何难!"提笔在墙上写道:"软玉温香抱满怀,春至人间花弄色。露滴牡丹开新蕊,香蝶狂蜂阵阵来。"

众妓女拍手叫好,周子陵等人更是起哄。崔明远得意非凡,又连饮数杯,直至酩酊大醉。

如此纵情声色,不出半年,崔明远的身子便垮了下来。原本清朗的面容变得晦暗无光,眼下青黑,走路虚浮。更可怕的是,他发现自己读书时再也无法集中精神,昔日过目不忘的本领消失殆尽。

这年秋天,崔老爷从北方回来,发现儿子成了这副模样,气得浑身发抖:"孽障!我崔家世代清白,怎出了你这等不肖子孙!"

崔明远跪在地上,低头不语。崔老爷长叹一声:"罢了,你且去祠堂跪着,好好反省!"

夜深人静,崔明远独自跪在祠堂里,望着列祖列宗的牌位,心中忽生悔意。他想起幼时母亲教导"万恶淫为首",想起先生讲授"修身齐家"的道理,不禁泪流满面。

"我这是怎么了..."他喃喃自语,"为何控制不住自己?"

正当此时,祠堂门被轻轻推开。崔老爷手持一盏油灯走了进来,灯光映照下,他两鬓斑白,面容憔悴。

"远儿,"崔老爷声音沙哑,"为父年事已高,崔家就你一根独苗。你若继续堕落,我死后如何面对列祖列宗?"

崔明远重重磕头:"父亲,孩儿知错了!从今往后定当洗心革面,专心读书!"

崔老爷点点头,从怀中取出一本古旧的书册:"这是我年轻时一位高人所赠《修身宝鉴》,专治心魔。你且拿去细读,或有所悟。"

崔明远双手接过,只见书皮已经泛黄,上面三个篆字却依然清晰。他翻开第一页,上面写道:"色欲如刀,日日割身;邪淫似毒,渐渐蚀心..."

这一夜,崔明远在祠堂中通读全书,如醍醐灌顶。书中详述纵欲之害,戒色之法,更有修身养性的要诀。他读至天明,心中已下定决心戒除恶习。

可惜好景不长。两个月后,崔老爷突发中风,卧床不起。崔家生意无人打理,很快被合伙人周老爷——也就是周子陵的父亲——暗中侵吞大半。崔明远虽尽力周旋,但年纪尚轻,又无实际经验,根本不是老奸巨猾的周老爷对手。

寒冬腊月,崔老爷含恨而终。临终前,他紧紧抓住儿子的手:"远儿...记住...修身...行善..."话未说完,便咽了气。

崔明远悲痛欲绝,料理完父亲后事,发现家中积蓄所剩无几,连祖宅都抵押了出去。曾经门庭若市的崔府,如今只剩下一个老仆和几箱书籍。

"少爷,老奴跟了老爷三十年,如今也无处可去,愿随少爷左右。"老仆崔福抹着眼泪说。

崔明远苦笑:"福伯,我现在连自己都养不活,如何照顾你?这些银两你拿去,回乡养老吧。"

打发走老仆,崔明远变卖了最后几件值钱物件,在城郊租了间破屋栖身。昔日与他称兄道弟的周子陵等人,见他落魄,纷纷避而远之。只有怡红院的翠羽偶尔派人送些吃食,却被他婉拒。

"崔公子何必如此清高?"翠羽亲自登门,见他衣衫单薄,屋内寒冷,不禁心疼,"接受些帮助又何妨?"

崔明远摇头:"多谢姑娘好意。但我已决心改过自新,不能再与烟花之地有任何瓜葛。"

翠羽叹息离去。崔明远独坐窗前,取出《修身宝鉴》再次研读。书中记载的种种戒色方法,他一一尝试:晨起静坐,抄写经文,冷水沐浴...最难熬的是夜间,欲望如潮水般涌来时,他只能咬紧牙关,靠背诵圣贤书度过。

春暖花开时,崔明远决定离开苏州这是非之地。他背着简单的行囊,徒步向京城方向走去,希望能在那里找到出路。

这一日,他行至一座山脚下,天色已晚,见前方有座道观,便上前求宿。观中老道士须发皆白,却面色红润,双目炯炯有神。

"施主面色晦暗,精气亏损,可是长期沉溺酒色所致?"老道士一眼看穿他的底细。

崔明远羞愧难当,如实相告。老道士听完,从袖中取出一枚铜镜:"你且看看自己。"

镜中之人面容憔悴,眼神涣散,与一年前那个翩翩公子判若两人。崔明远大惊失色,跪地求教:"请道长指点迷津!"

老道士扶起他:"你能醒悟,已是大善。老道玄真子,云游至此,与你有缘。你手中《修身宝鉴》乃我师弟所著,今日我便传你'清心诀',助你早日恢复元气。"

玄真子传授口诀后,又告诫道:"戒色修身,非一日之功。色欲如贼,偷人精气;邪淫似虎,噬人心智。你需持之以恒,三年内不可近女色,不可动淫念,否则前功尽弃。"

崔明远恭敬受教,在道观住下,每日跟随玄真子学习修身之法。三个月后,他面色渐渐红润,精神也好了许多。

"师父,弟子感觉神清气爽,读书也比往日专注了。"崔明远欣喜地说。

玄真子微笑点头:"这只是开始。修身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你且记住: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一切福报,皆从修身开始。"

夏日炎炎,崔明远辞别玄真子,继续北上。临行前,玄真子赠他一句话:"持身以正,待人以诚,行善积德,自有福报。"

崔明远牢记教诲,一路行来,帮老农推车,为村童讲学,遇庙必扫,见困必扶。虽然自己清贫,却常将最后一口粮分给更饥饿的人。

秋去冬来,崔明远终于抵达京城。此时的他已经与一年前判若两人:目光清澈,步履稳健,言谈举止间自有一股正气。

"这位公子,可是来赶考的?"客栈掌柜见他虽衣着朴素,但气度不凡,主动搭话。

崔明远微笑摇头:"在下初到京城,想寻个抄书的活计糊口。"

掌柜热心介绍他去城西李员外家。李员外是退休官员,家中藏书万卷,正需要人整理。崔明远凭借一手好字和广博的学识,很快得到李员外赏识。

"崔公子学问不错,何不参加明年春闱?"李员外问道。

崔明远恭敬回答:"晚生家境贫寒,恐难筹措盘缠。"

李员外大笑:"这有何难!你若愿意,就在我府上住下,专心备考。老夫虽已致仕,在朝中还有几分薄面。"

就这样,崔明远在李府安顿下来。白天整理书籍,晚上挑灯苦读。他谨记玄真子教诲,清心寡欲,作息规律。李府丫鬟中有几个见他俊朗,常借故接近,他都以礼相待,不越雷池半步。

腊月里的一天,崔明远正在书房抄写《孟子》,忽听窗外有人吟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他下意识接道:"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抬头望去,只见一位青袍道人站在院中,正是玄真子。

"师父!"崔明远惊喜万分,连忙迎出。

玄真子打量他片刻,满意地点头:"不错,气色更胜从前。看来你谨守戒律,不曾懈怠。"

崔明远恭敬道:"弟子不敢忘师父教诲。"

玄真子从怀中取出一封信:"老道云游至苏州,听闻一些消息。那周家因作恶多端,已被官府查抄。周子陵流落街头,疯疯癫癫,见人就喊'我有罪'。而你崔家老宅,因无人认领,暂时由官府代管。"

崔明远闻言,沉默良久,叹道:"周家父子虽对我不仁,但落得如此下场,也令人唏嘘。"

玄真子意味深长地看着他:"你不记恨?"

"弟子谨记师父教导:'怨怨相报何时了,唯有善心可化解'。"崔明远真诚地说。

玄真子大笑:"善哉!有此胸襟,何愁福报不至?"说完,飘然而去,留下崔明远一人站在雪中,若有所思。

春闱之日,崔明远沉着应考。放榜那天,他高中二甲第十八名,赐进士出身。消息传来,李员外喜不自胜,设宴庆贺。

"崔贤侄才华横溢,老夫早知你非池中之物!"李员外举杯道,"今有一事相商。老夫有一女,年方二八,品貌端庄..."

崔明远连忙起身:"伯父厚爱,晚生感激不尽。只是..."

"只是什么?"李员外不解。

崔明远如实相告:"晚生曾立誓戒色三年,如今尚有一年之期未满。若蒙不弃,愿先定下婚约,待期满再完婚。"

李员外闻言,不但不恼,反而更加敬重:"贤侄如此守信重诺,实乃君子!就这么定了!"

崔明远被授予翰林院编修之职,勤勉任事,廉洁自守。一年后,他如期迎娶李小姐。新婚之夜,他取出《修身宝鉴》给妻子看:"若非此书与玄真子师父点化,我早已堕落不堪,哪有今日?"

李小姐温柔地说:"夫君能迷途知返,修身立德,这才是最可贵的。"

婚后,崔明远奏请朝廷归还崔家老宅,带着妻子回到苏州。他找到流落街头的周子陵,请医调治,又资助他做些小生意。周子陵羞愧难当,跪地谢罪。

崔明远扶起他:"往事已矣,你我今后当以善相待。"

崔家老宅修葺一新,崔明远在院中立了一块石碑,上书"修身立德"四个大字。他官至礼部侍郎后急流勇退,回乡开办书院,教导子弟修身养性,成为一代大儒。

晚年时,有弟子问他何以能改变命运,崔明远总是抚摸着那本已经翻烂的《修身宝鉴》,意味深长地说:

"戒色修身,不过是改过向善的第一步。心正了,路就正了;路正了,命运自然就改变了。"

来源:老道在深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