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陈赓之所以第三次入朝,是因为彭德怀生病了,头上长了一个小肿瘤,需要割除。毛泽东、周恩来多次致电催促,中央军委就命令他会换彭德怀回国治病。
战争年代,陈赓一直保持着写日记的好习惯。1952年3月27日,他在日记中这么写道:
“第三次入朝,奉命换彭归国。虽非志愿,但坚决执行命令,不讲一分价钱。涯及建等送别车站,令人依依。乘车甚美,睡甚舒适。”
“坚决执行命令,不讲一分价钱。”这就是当兵的人,是本色,也是底色。更何况出自陈赓之口,读来令人荡气回肠,肃然起敬。
陈赓之所以第三次入朝,是因为彭德怀生病了,头上长了一个小肿瘤,需要割除。毛泽东、周恩来多次致电催促,中央军委就命令他会换彭德怀回国治病。
3月31日黄昏时分,穿过封锁区,陈赓乘车抵达桧仓志司驻地。一下车,陈赓就直奔彭德怀的办公室--“告以主席意志及我来意,促其归国休养。彭未表示意见。约谈两小时”。
经过陈赓耐心劝说,加上中央来电,彭德怀告诉陈赓,最后坚持工作到5月份才回国。对此,陈赓深感“其负责严肃的态度,令人起敬”。
由于中共中央不断地催促,“命令难违”,彭德怀只好决定4月7日启程回国。这样,从4月6日起,彭德怀的一切职务均由陈赓代理。
其实,在4月2日召开的志愿军党委会上,彭德怀对其回国后的工作,已经做了一些安排,“预定以邓华为司令员,甘(泗淇)为政委,杨得志为副司令员”。
但万一战争再起,彭德怀提出由陈赓出任司令员。对于彭德怀的这个意见,陈赓当然不好说什么。彭德怀考虑是周全的,只要朝鲜战争一停战,国内还有更多的任务等着陈赓去担负。
4月8日,陈赓召集志愿军党委会,研究领导班子的重新分工--陈赓抓总;副政委甘泗淇主管党务、干部和思想政治工作;副司令员宋时轮主管作战、教育、炮兵和特种兵;代理参谋长张文舟主管后勤、运输、装甲兵;副参谋长王政柱主管司令部及直属队工作。
此时,第一副司令员邓华回国治病去了(5月31日返回志司),洪学智担任后勤部长,韩先楚负责西海岸指挥部(简称“西海指”)工作。
5月是鲜花盛开的季节。美丽的金达莱花遍布山野,傲然绽放,万紫千红,争奇斗艳,点缀大地,赏心悦目,春天似乎也因这盎然生机而放慢了脚步。
然而,再美丽的山川,也经不起钢铁的轰炸。“联合国军”依仗他们钢铁多,从地面,从海上,从空中,几乎每天把炮弹、炸弹像下冰雹一样倾泻到志愿军的阵地上。
山林在燃烧,村庄在燃烧,城镇在燃烧,四处浓烟滚滚,八方炮声隆隆。在阵地对峙的战斗中,李奇微指挥美军采取重点进攻手段,火力更加集中,更加凶猛,导致志愿军前线部队的工事毁坏、阵地摧垮、人员伤亡增大。
面对武装到牙齿的美军强大火力,如何才能做到积极防御?如何才能保存自己再杀伤敌人?陈赓一直在琢磨。
4月17日,陈赓写了这样一则日记:“小规模的前哨战,每天都有,因此每天都有消耗,但不能解决问题。我以为应积极修筑工事,巩固阵地。一面准备雨季到来,一面静待敌攻,给以痛击,使其在我坚固阵地前受到极大的消耗。一些无把握的仗,应尽量避免。”
在战场上,陈赓是一个冷静、理性、有远见的指挥员。用老百姓形容下棋的话说,那就是“下一步看三步”。
关于修筑工事、巩固阵地的事情,去年的这个时候,彭德怀就跟陈赓交代过。
那是1951年6月,志愿军第47军前线,有战士在野战工事战壕的内墙上,挖了个猫耳洞,用这样的小掩体来掩护自己,无论是美军的飞机轰炸,还是大炮来袭,都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经过实战检验,连队干部认为这个土办法好,就发动全连官兵在防御阵地的山麓下挖洞,防美军炮火及飞机的轰炸。
一开始,是一个洞里集中半个班的战士,由于空气不流通,时间长了,人感到憋闷,不舒服。
于是,大家一琢磨,索性就把两个相邻的猫耳洞挖深、挖大、挖长,在内部连接起来,形成一个马蹄形的小坑道,两头通气。这样一来,空气流通了,人就不感到憋闷,同时还方便进出,更加有利于作战。
当对方炮火袭击时,除少数哨兵监视敌人外,多数人可以进入这种小坑道,避开敌方火力杀伤。
但敌人逼近我方阵地前沿,敌炮火向我纵深延伸时,战士们便从坑道中一跃而起,展开近战,扬长避短,发挥了志愿军的优势,打退敌人的进攻。这就形成了坑道,坑道又成了屯兵洞。于是,第47军在前线慢慢自发地开展起来。
彭德怀获悉这个情况后,感到这个办法虽然有点“土”,但还是管用的。他就把陈赓叫过来,问道:“你觉得怎么样?”
“我举双手赞成!”陈赓大喜,高兴地差点叫起来,“彭总,你还记得不?百团大战你最清楚,那时我就老鼠打洞,挖过藤本的老窝……”
对百团大战时挖洞作战的情况,彭德怀当然没有忘记,他紧绷着脸,眉头紧锁,双手抄在背后,来回踱步,有些担心地说:“但是,现在也有同志跟我说,这是自掘坟墓,是个活埋人的东西!”
“那是他构筑不得法。”陈赓充满自信地说,“我认为,这是我们目前对付美军飞机大炮的最好办法,因地制宜,大土若洋,以劣胜优。当然,有些技术问题还有待于研究,技术上还要改进。”
彭德怀停住脚步,站在陈赓的面前,肯定地说:“好!那就由你来抓这项工作吧。”
陈赓说:“行!我先在3兵团12军动手搞一搞,然后全面推广。”
志愿军五任司令员【第61期】
陈赓
作者简介
自小喜欢文字,小学生时,作文已常做范文。文青时期,多篇文章获奖。风雨几十年,爱好未改,喜读文史,坚持写作,擅长撰写回忆录、家族传承史、企业发展史,如有需求咨询刘老师,欢迎交流。
来源:一平之声pY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