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江湖这东西吧,说起来人人都想热血一把,真正身在其中的才知道,有时候冷清得像秋风扫落叶,一扫就没了踪影。比如说,镇八方紫面昆仑侠童林童海川的兵器,就像落叶一样飘到他手里,不知多少人心里都打过算盘。这世间厉害的兵刃,哪个不是血雨腥风、恩怨情仇的见证?童林手里的那口
江湖这东西吧,说起来人人都想热血一把,真正身在其中的才知道,有时候冷清得像秋风扫落叶,一扫就没了踪影。比如说,镇八方紫面昆仑侠童林童海川的兵器,就像落叶一样飘到他手里,不知多少人心里都打过算盘。这世间厉害的兵刃,哪个不是血雨腥风、恩怨情仇的见证?童林手里的那口剑,原本可不是什么寻常利器,而是被江湖人称为四小名剑之首的家伙,庄道勤的佩剑——听说这名号一出,老江湖都要正襟危坐。
庄道勤是谁?这事说起来有点像老家族里的故事。童林小时候,还在蜜蜂岭上磕着各种武艺的时候,庄道爷看他骨骼清奇,脾气也倔,递过这口剑时其实眼里还有点舍不得。我猜庄道爷那会儿心里盘算着,这一把能不能给童林撑点门面呢——结果童林手接剑柄那一刻,心里像是多了块压舱石。从那以后,每当江湖风起云涌,童林亮剑的时候,总有人说他剑下如神。其实本事不全靠兵器,兵器跟人的脾气啊,有时候像两口气,磕得上就能吹挺了。一晃,童林的名字开始在北地传得沸沸扬扬,谁都知道他手里那口“秋风落叶扫”每次出鞘都不平凡。
说到宝剑,这里就得歪歪嘴聊聊侯庭侯振远,东边的圣手昆仑侠。这人手里的龙渊剑,也算是把故事活成了兵器。剑身上那七颗星——你提起来,老一辈都点头说“哦,七星龙渊剑!”其实这剑在唐朝还不叫如今这名字,为了避当时的皇帝李渊的讳,江湖规矩就是规矩,谁都敬三分,改叫龙泉剑。这家伙还有个名字叫“小听锋”,据说轻轻挥一圈,剑尖破风,声音都不一样——你要是没听过真剑划破秋风的声音,可能体会不到那种让人脊背发凉的利落。侯庭凭着这口剑,青龙剑法一百零八路使得行云流水,山东地面上没人惹得起他。可谁知道他背后为了这口剑,家里多少旧事没人说全。
上面说到家传,那司马空的巨阙剑就更像父子爷侄之间的“代代相传”。司马空的伯父司马彦,老江湖人叫天南剑客,手里这口巨阙本是他的佩剑。司马空跟伯父学武,小时候背着剑爬遍了南山后岭,吃苦本事他都不跟人提,倒是把剑法学得滴水不漏。后来司马彦看侄儿成气候,索性把巨阙剑交出来,意思也明白——江湖路上,刀剑不只是护身符,有时候是家族的根。这口剑曾被“镇古侠”董乾借去对过万俟羽修的“无形大剑”,剑山下那场景,老一辈唏嘘不已。阿谀的、嫉妒的、感慨的,各种风言风语,江湖就是这样。
北方秋田秋佩雨的辘轳剑,说起来也一身师门情分。秋田武艺成的时候,古道远——就是那四小名剑的老四“九宫真人”,把兵器交到徒弟手里,说一句“江湖事,兵器随缘”。辘轳剑这名字不稀奇,但一提“背手剑”、“秦王剑”、“宇宙锋”,才知道这兵器的讲究。说秦始皇斩荆轲用的就是这把,有点像老头们喝酒时的江湖传闻,但据说杀神白起也是用这把刀自刎,这种细思极恐的传说,感慨也就随风一笑吧。长四尺六寸,这剑粗看吓人,可秋田一抬手,师父的恩情才是真分量。
于秀娘的湛卢剑,故事就更弯绕。做姑娘的,大约都怕被别人拿去做比较,可于秀娘偏偏武艺高强,师父吕晚娘手里的湛卢剑就是一层亲情——师父把它交出来时,眼里带着点“终于等到你”的滋味。后来于秀娘和童林比剑定情,童林的秋风落叶扫,就将于秀娘的湛卢换了过来。你要问这是不是浪漫,其实每段兵器的流转里,都混着点师门旧情和江湖恩怨,谁又知道他们心里是不是也有点说不出的温柔?
宋品宋文元的太阿剑,有点老实人出头的意思。一开始他用的是把假剑,撑场面混日子,谁还不是这样?紫竹林仗义,那天不经意得到了真太阿剑,底气顿时不一样。宋品在三十三路名侠里原本排不上号,可自从有了太阿剑,他眼底多了点狠劲。其实那些“中人之姿”如果遇见对的兵器,也能变脸做主角,这事就跟我们自家过日子似的,谁都盼个好机缘。
娄瑞娄子霞的流彩虹也一样家传。那宝剑从他老爹娄镇手里来,娄家七十二路地行剑法和削铁如泥的兵器配一起,没谁敢笑话。你见过娄家人在酒馆里聊旧事,一群人都劝娄瑞别太招摇,可这剑一亮,老弟兄们总要出去撑个场面,这就是家族的能耐,也是江湖人骨子里的自豪吧。
谭天谭桂林手里的三皇剑,天地人三绝,有点和尚俗家的意味。师父宗恒出家人,偏偏背口宝剑,多少人背后说点闲话,这也不妨碍他把兵器交给了谭天。这当师父的,有时候看重的不就是徒弟的精气神?谭天接过剑那天,许是觉出一层不同寻常的责任。江湖规矩,有时候比家法还要严,愿不愿都得接着往下走。
何立何乃光的大夏龙雀刀,也不是没故事。说是大夏王赫连勃勃的佩刀,后来辗转落到一目了然僧荆立堂手里,一朝看中何立为人,索性送出。这“金环大刀”,刀柄上金光晃眼,艳艳夺目。至于是真是假,江湖人说的话信两分留八分,反正何立凭此刀闯出了一条路,算是刀缘造化的典型。
至于龙头凤尾刀、曜日龙鳞刀什么的,又是一层层旧人旧事。马奎马元龙手里的刀,张家传了几代,被文人拿去压箱底,最后流到马奎手里,江湖变迁间总有几口刀剑低声哀嚎。智亮智恩明的曜日龙鳞刀,机缘巧合从山洞捡来的,说来也有点像穷人发了横财。后来董乾借去大闹蓬莱岛,刀喝群雄,风头一时无两。你细想这些兵器,往往是旧人用罢新人接,人与刀都在江湖里混得七零八落。
欧阳修的宝,有点师徒规矩的味道。四件兵刃他分给三弟子,各有机缘。洪炳南的八卦透龙刀,凭着三十六路左臂刀法,闯得名声,“左臂神刀”这名号你不听都不行。什么时候兵器变成了人的绰号,这事只有江湖人自己知道。
石铎石金声的凤翅紫金刀,说起来也是靠技术立命。神刀大侠这个称号,不是白叫的,刀法使得好,每次出马都像天上飞下来似的。据说他的威名能赶上四大昆仑,无他,就是练出来的。
方奎方柏林的孟劳刀,又短又利,切金断玉。没长多长,可方奎爱得要命。他和弟弟惠斌之间的恩怨情仇,外人只看到表面,其实家里兄弟,一把刀能“断事”,也能解仇。
苗泽苗润雨的红毛宝刀,西洋来的玩意,苗泽也是追贼得来,江湖人见了新鲜。剑刀的“流转”,有时候比人的命还离奇。
洪勋的虎头墨鳞刀,百岁老人,绿林总寨主,说起来威风八面。一把刀在手,北六十三省提起金头太岁,无人不晓!可别以为万年不倒,刀利但人也老。
兵器在江湖,是门面,是本事,也是情感的寄托。有人说刀剑无眼,却总惦着人情世故。每口兵器背后都是一段故事,从师父到徒弟,从父辈到儿孙,时光一晃,刀剑上的锈迹就像是岁月打上的印记。
可是你说,这把剑、第几代人、那个师父、这一段恩怨,到底最后归谁所有?江湖路长,刀剑的归宿啊,像秋风扫落叶,早晚归于尘土。我们这群爱听江湖故事的人,总觉得这些兵器像老朋友,见一次就多一分牵挂——可惜世事难全,哪怕刀再利,最终也只是手指一挥的风声罢了。
来源:小蔚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