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塌房”后销量暴增300%、股价飙升130%!蜜雪冰城4元柠檬水为何越骂越火?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25 14:22 2

摘要:2025年3月15日,蜜雪冰城因宜昌某门店使用隔夜柠檬片、苍蝇污染杯盖等食品安全问题被湖北经视曝光。然而,这场看似常规的“塌房”事件却演变为一场舆论奇观:社交媒体涌现“雪王挺住”的声援浪潮,涉事门店日销量暴涨300%?网友用“4元柠檬水要啥自行车”的调侃消解危

2025年3月15日,蜜雪冰城因宜昌某门店使用隔夜柠檬片、苍蝇污染杯盖等食品安全问题被湖北经视曝光。然而,这场看似常规的“塌房”事件却演变为一场舆论奇观:社交媒体涌现“雪王挺住”的声援浪潮,涉事门店日销量暴涨300%?网友用“4元柠檬水要啥自行车”的调侃消解危机严肃性,甚至衍生出“塌房纪念杯”的玩梗文化。这场“反向塌房”事件,既是消费降级时代的价格哲学实验,也是品牌与消费者共谋的生存策略。

图片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一、消费者心理:从“价格豁免权”到“情感赎买”

蜜雪冰城凭借2元甜筒、4元柠檬水这样令人难以抗拒的极致性价比,在消费者的心理账户中,稳稳地设定了 “生存型消费” 的预算标准。当产品价格仅为行业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时,消费者内心自动开启了“瑕疵豁免” 的思考模式。一方面,消费者潜意识里认定 “低价意味着低质”,然而蜜雪冰城在制作饮品时使用真柠檬,打破了这一固有认知,使消费者形成 “低价高质” 的强烈反差感。另一方面,4元一杯的柠檬水定价,让消费者产生一种“占了便宜” 的心理补偿,所以对于隔夜水果这样的问题,他们会觉得是 “可以接受的小瑕疵”。

图片来源:蜜雪冰城招股说明书

从行为经济学角度来看,这一现象被称为 “劣质平衡”。在生活成本不断上升的当下,消费者不得不主动降低对产品质量的预期,把低价和些许瑕疵看作是交易中可接受的条件。正如网友自我调侃的那样:“我们不是对问题视而不见,而是因为穷,所以清醒地接受现实。”

蜜雪冰城通过打造 “雪王” 这一极具特色的IP形象,成功构建起坚固的情感防护墙。从那首洗脑的《甜蜜蜜》神曲,到充满创意的 “黑化营销”,雪王被塑造成一个“虽然笨拙但努力奋斗的穷亲戚”形象,与下沉市场的消费者建立起深厚的情感连接,形成命运共同体。

图片来源:蜜雪冰城招股说明书

同时,蜜雪冰城在郑州水灾时捐款2,200万,积极参与云南助农等公益活动,积累了大量“赚小钱,却能帮大忙” 的道德资本。在此次食品安全危机发生时,这些过往的善举转化为消费者“自家孩子犯错”般的包容心态。消费者们自发创作诸如“建议查查我妈妈的隔夜菜”等段子,以自我调侃的方式,合理化品牌出现的缺陷

蜜雪冰城2021年捐款声明

数据来源:企业公告,勤策消费研究

网友们对蜜雪冰城此次事件的“护短”行为,本质上是对高价品牌溢价现象的不满与抗议。从消费者评论中可以看到,“30元奶茶用植脂末没人查”,这种反讽逻辑将矛头指向整个行业的系统性乱象。在农药残留、地沟油等更为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的大背景下,蜜雪冰城的隔夜水果问题被消费者视为 “朋友家厨房不太干净”的小问题,体现出一种“比烂心理”。

二. 品牌策略:从 “缺陷设计” 到 “危机对冲”

蜜雪冰城能够创造低价神话,依靠的是对供应链的严格把控。在供应链上游,蜜雪冰城自建柠檬基地,采购成本低至市场价格的53%,同时建立中央工厂与冷链物流体系,成功将单杯原料成本压缩到行业均值的三分之一。在与加盟商的合作模式上,蜜雪冰城向加盟店强制销售原料和设备,这部分成本占加盟店总成本的62%,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轻资产运营,但同时也将品控风险转嫁给了加盟商。

图片来源:蜜雪冰城招股说明书

面对此次危机,蜜雪冰城展现出了堪称教科书级别的应对策略。首先,品牌长期以来暗示 “真柠檬≠现切柠檬”,巧妙地转移了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关注焦点。在危机发生后的两小时内,迅速启动全国门店排查工作,并承诺进行后厨直播,将整改行动转化为品牌透明度的加分项。此外,蜜雪冰城将问题归咎于 “个别加盟商管理失误”,以此维护品牌核心价值。

蜜雪冰城80%的门店分布在四线城市,5元就能实现奶茶自由,这对于小镇青年来说,是一种“穷人的尊严”。当媒体对其卫生问题提出批评时,小镇青年们纷纷反问:“30元奶茶用烂水果就合理吗?”这种对精英视角的集体反抗,实际上标志着下沉市场话语权的逐步崛起。

三、行业反思:廉价救星还是系统性风险?

蜜雪冰城95%的门店为加盟店,加盟商利润空间较为微薄,毛利率不足20%,而且监管存在诸多盲区,这导致食品安全问题频繁发生。2023年南京门店就曾因过期果酱导致23人腹泻,这一事件已经充分暴露了蜜雪冰城在规模化扩张过程中,与质量控制之间存在的根本矛盾

目前消费者对蜜雪冰城的宽容,本质上是在 “劣质平衡” 下的无奈之举。如果品牌一味地滥用“穷但努力” 的人设,不断消耗消费者的信任,最终必然会遭到消费者的抛弃。值得注意的是,Z世代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敏感度远高于老一辈,这种代际认知差异很可能在未来引发更大的问题。

蜜雪冰城的成功,也揭示了当下分级社会的撕裂现状。在供应链上游,品牌凭借自建供应链,对农户和加盟商进行压榨,形成 “上游暴利、下游赤贫” 的畸形生态。在监管方面,公众对于系统性食品安全问题往往感到无力改变,于是只能 “抓小放大”,默认低价品牌在一定程度上拥有生存特权。

四、结语:廉价尊严的保质期有多久?

蜜雪冰城的“反向塌房”,是消费平权时代一场充满魔幻色彩的共谋。消费者用宽容换取生活中的一点尊严,品牌则利用情感因素来应对品控风险。但这种共谋十分脆弱,当4元柠檬水成为消费者“维持体面”的最后一道防线时,任何一次食品安全问题的升级,都有可能彻底打破这一平衡。

对于蜜雪冰城而言,如果想要从“廉价救星”转变为真正的“国民品牌”,就必须珍惜网友们的宽容,敬畏供应链管理。毕竟,消费者既可以在危机时刻为品牌护短,也能够在失望之时将品牌抛弃。商业文明的发展,绝不应以默许 “劣质平衡”为代价。

来源:勤策消费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