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29日上午,佩通坦踩着细高跟、穿着那套熟悉的藏青西装,像往常上班一样朝总理府门口的粉丝挥手。
“人算不如天算,西装还没熨平,椅子就空了。”
8月29日上午,佩通坦踩着细高跟、穿着那套熟悉的藏青西装,像往常上班一样朝总理府门口的粉丝挥手。
谁也想不到,这一笑,竟成了她在任上最后一次公开亮相。
不到一年,从“最年轻女总理”到“违宪被解职”,这剧情比泰剧还快。
她没躲在家里等结果,而是亲自到现场看直播,这份胆量,很多人做不到。
可法院一句“违宪”,直接把她的办公桌贴上封条。
粉丝手里的应援牌还没放下,新闻推送已经弹出“总理换人”。
镜头回放:她下车那刻,闪光灯像暴雨,她回头冲人群笑了一下,像在说“别怕”。
可镜头外,工作人员悄悄把她的名牌从会议室门口撤下,动作麻利得像怕惊动谁。
那一刻,时间像被按了暂停键——前脚还在鞠躬,后脚就成了“前任”。
有人心疼:她明明那么拼,一天跑三场视察,深夜还在回民众私信。
也有人质疑:再努力,踩了红线就是红线。
我们到底该为努力鼓掌,还是为规则低头?
别忘了,泰国宪法法院不是第一次把总理“请”下台。
历史总在循环,可每一次循环,都砸在普通人最敏感的神经上:
“如果连最拼的人都保不住位置,那我们的谁来保?”
佩通坦的任期短得像流星,却照亮了一个问题:
当制度与个人相撞,火花到底该由谁买单?
是制度太硬,还是个人太急?
或者说,我们愿不愿意给改革多一点时间,给年轻人多一点试错空间?
评论区留给你:
如果换作你,坐在那把椅子上,会赌上全部勇气走进总理府,还是干脆在家等电话?
留下你的答案,我们一起等下一位走进那扇门的人。
来源:小模型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