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期1A2的腺癌含高危亚型的要不要术后靶向治疗,AI与叶建明对比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1 08:49 2

摘要:对于术后病理分期仍是1A期,但有高危因素或高危亚型,当存在EHFR突变时,到底给不给术后辅助靶向治疗,这是无比困惑患者与家属的问题。今天分享一个病例,来看看叶建明的意见与Deepseek的意见有何异同。

对于术后病理分期仍是1A期,但有高危因素或高危亚型,当存在EHFR突变时,到底给不给术后辅助靶向治疗,这是无比困惑患者与家属的问题。今天分享一个病例,来看看叶建明的意见与Deepseek的意见有何异同。

基本情况:

7年前查体发现肺部阴影,未处理。2025年6月复查CT示左肺上叶前段结节增大,7月行胸腔镜下左肺上叶舌段+前段切除+系统性淋巴结根治术,术后病理示中分化浸润性非粘液腺癌(pT1bN0M0),术后恢复顺利。 病理提示10%复杂腺体成分,EGFR基因p.E746_A750del突变,需评估靶向治疗必要性。请帮忙分析明确病理报告中的高危因素含义,指导术后是否需要靶向药治疗,目前就是想明白复杂成份占百分之10,是不是要吃靶向药治疗?

叶建明的回复意见:

你的标本病理报告上来看,淋巴结阴性、没有高危因素,有10%高危亚型,大小在1-2厘米之间。所以按TNM分期是1A2期伴高危亚型。但是在术后辅助治疗指南中,1A期的都不需要术后辅助治疗,1B期的可考虑术后辅助靶向治疗。至于化疗则需看高危因素与高危亚型情况多学科讨论决定。故从指南角度看,你的当然是不需要靶向治疗或化疗的。我之前的观点是:如果1A3期(即靠1B期近)含高危因素或高危亚型,尤其实性成分的,或高危亚型占比多的,可以在辅助治疗与否的决策时往1B靠。像你这1A2的,没有证据证明靶向治疗能获益,我不建议积极予以靶向治疗。若是真会转移(我讲的伪早期),靶向治疗早给又不是说就能治愈肿瘤。意见供参考!

Deepseek回答:

非常理解您此刻的担忧和困惑。术后病理报告上的每一个指标都牵动着患者和家属的心。针对您提出的问题,我将为您进行详细、清晰的分析和解答。

核心结论先行

根据您提供的pT1bN0M0 IA2期分期、EGFR 19外显子缺失突变以及存在10%复杂腺体成分这三个关键信息,目前临床上倾向于认为不需要常规进行术后辅助靶向治疗,但这是一个值得与主治医生深入探讨的“灰色地带”,存在考虑使用的理由。

最终的决策需要您的主治医生根据患者的全面情况(包括年龄、体力状况、个人意愿等)来综合制定。

详细分析与解答

1. 病理报告中的高危因素:“10%复杂腺体成分”是什么意思?

在肺腺癌的病理分类中,癌细胞会以不同的生长模式出现。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分为多种亚型,例如:

· 贴壁型:预后最好,侵袭性较低。

· 腺泡型和乳头型:最为常见,属于中等预后。

· 实体型和微乳头型:这两种被称为 “高危亚型” 或 “复杂腺体结构”。

“复杂腺体成分” 通常就是指实体型和/或微乳头型成分。它们的危险性在于:

· 侵袭性强:更容易侵犯血管、淋巴管,导致早期复发和转移的风险显著高于其他亚型。

· 是独立的预后不良因素:即使肿瘤很小(如T1期),如果含有一定比例的微乳头/实体成分,其复发风险也会相应增加。

您的报告中“10%复杂腺体成分”意味着:

· 这是一个明确的高危因素,提示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比完全不含有这些成分的IA期肿瘤更具侵袭性。

· 虽然比例不高(仅10%),但它的存在使得医生需要对患者的复发风险进行升级评估。在临床决策中,这会成为一个支持使用术后辅助治疗的有力论据。

2. 指导术后是否需要靶向药治疗?

这是一个需要权衡利弊的问题。我们分别看一下支持和不支持使用的依据:

A. 不支持常规使用术后靶向治疗的理由(目前的主流观点):

1. 分期较早:pT1bN0M0属于IA2期肺癌。根据全球权威的临床研究(如ADURA研究)结果和国内外治疗指南(如CSCO指南,NCCN指南),对于IB期及以上的EGFR突变肺癌患者,术后使用奥希替尼等靶向药作为辅助治疗有明确的生存获益推荐。但对于IA期患者,指南通常不推荐常规进行术后辅助靶向治疗。

2. 绝对复发风险本身较低:IA期肺癌通过根治性手术后,临床治愈率很高(5年生存率超过90%)。这意味着大部分IA期患者单靠手术就能治愈。

3. 避免过度治疗:靶向药虽然比化疗副作用小,但仍存在皮疹、腹泻、甲沟炎、间质性肺炎等潜在不良反应和经济成本。对于绝大多数IA期患者,使用靶向药带来的获益可能无法抵消其带来的风险和经济负担,这被称为“过度治疗”。

B. 支持考虑使用术后靶向治疗的理由(基于您的情况):

1. 存在明确的高危因素:“10%复杂腺体成分” 是打破平衡的最重要砝码。它使得您的“IA期”不再是一个低风险的IA期。许多专家认为,对于含有高危因素的IA期患者,可以考虑更积极的治疗策略以进一步降低复发风险。

2. 拥有高效的靶点:EGFR p.E746_A750del是经典的19外显子缺失突变,对EGFR-TKI类药物(如奥希替尼、阿美替尼、埃克替尼等)高度敏感,疗效确切。

3. 临床实践的“灰色地带”:正是针对您这种“分期早但伴有高危因素”的情况,是否使用辅助靶向治疗是当前肿瘤学界讨论的热点。一些前瞻性的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尤其是当患者本人非常焦虑,希望最大限度地降低复发风险时。

总结与建议

1. 您的病情整体非常乐观:早期发现,根治性手术,并且有明确的靶点,这些都是巨大的优势。

2. “10%复杂腺体成分”是关键变量:它不是一个决定性的“是”或“否”,而是一个强烈的提示,提示您需要和医生认真讨论后续治疗的必要性。

3. 最终决策必须由您的主治医生团队做出:他们掌握了最全面的信息,包括手术中的细节、淋巴结清扫的个数、是否有气腔扩散等其他潜在因素。

接下来您应该怎么做:

1. 预约一次详细的术后随访门诊:专门与您的主治医生或肿瘤内科医生讨论这个问题。

2. 向医生提出明确的问题:

· “根据我这10%的复杂成分,您评估我的复发风险大概在什么水平?”

· “对于我这种情况,目前科室或医院里常见的做法是什么?是观察还是建议治疗?”

· “如果选择服用靶向药(比如奥希替尼),预计能降低多少比例的复发风险?又需要面对哪些可能副作用?”

· “如果选择暂时观察,我们的随访计划是怎样的?多久复查一次CT?”

3. 共同决策:在充分了解“观察”和“治疗”两种选择的利弊后,结合患者自身的意愿(是更倾向于积极干预还是更希望避免药物副作用),与医生一起做出最适合的选择。

总而言之,10%的复杂成分不是一件小事,它让吃靶向药从一个“错误选项”变成了一个“值得慎重考虑的选项”。 请务必带着这个理解去和您的医生进行深入沟通。

希望以上分析能帮助您理清思路,祝患者康复顺利,永远健康!

给人的感觉AI解释的较为详细,附带说了不同亚型的意义,但对于说复杂腺体是指微乳头或实体型显然并不准确。看了AI的总体意见其实仍未明确,仍建议与主管医生商量决定,甚至也没给出治疗与不治疗的具体利弊。好像全说了,又好像啥也没说。AI可咨询,但供参考!当然与医生商量决定肯定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来源:叶建明说结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