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城地处鄂东南,幕阜山脉黄袍山、黄龙山系、药姑山系蜿蜒环列县东、南、西三面,分别界邻江西修水与湖南平江、岳阳、临湘。这里山势复杂,雄关险隘,是由鄂入赣、入湘的咽喉要道,历来为军事防御要地。
通城地处鄂东南,幕阜山脉黄袍山、黄龙山系、药姑山系蜿蜒环列县东、南、西三面,分别界邻江西修水与湖南平江、岳阳、临湘。这里山势复杂,雄关险隘,是由鄂入赣、入湘的咽喉要道,历来为军事防御要地。
8月20日,通城县马港镇九岭村。106国道象鼻嘴路段,老武(汉)长(沙)公路从对峙的两山中穿过,公路一侧,刻有“立马九岭”四个大字的石碑庄严矗立。1938至1944年,英勇的中国军队为保卫长沙在这里与日军展开了一场场生死搏斗。
在通城县党史专家李斌老人的引领下,一行人登上九岭埂上,只见群峰环抱,宽阔的隽水穿田而过,窄急的老武(汉)长(沙)公路蜿蜒其间,在象鼻嘴忽然折返向上,与湖南平江县上塔市一带的高地相连。象鼻嘴与右侧的宝盖山、左侧的九岭埂上形成品字形,互成犄角,互相响应,呈“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这里就是当年的九岭抗日主要战场,抗日将士在这里打响了长沙保卫战的第一枪,打退了日军的多次大型进攻,粉碎了日军南下进攻的企图。”
李斌介绍,1938年10月,武汉沦陷,日军兵锋直指湖南。东起南楼岭、西至大云山、全长百余公里的九岭防线成为拱卫湖南的铁壁铜墙,主战场九岭更是中日双方反复争夺的战略要地。
1941年1月6日,日军45000余人在九岭两翼形成包围态势,企图一举夺下九岭。中国军队新10师失守九岭后,58军副军长鲁道源率新11师在这里与日军肉搏,激战一昼夜,炮火纷飞,敌血没踝,歼灭倭夷不下数千,成功收复九岭失地。
为纪念九岭战役胜利,58军在九岭下石井建纪念亭,鲁道源在石碑上亲书“立马九岭”,碑后勒诗:“滇南健儿镇此间,三捷长沙敌胆寒,立马九岭歼顽敌,屡教倭奴弃甲还……”
九岭阻击战的一幕幕场景,不只是悲壮故事的发生地,更是中国军队用4600多条生命铸就的永恒丰碑:歼敌数千人,牵制了日军第33师团向长沙增援,天岳幕阜山九岭也因此被世界军事史称为“日本侵华不可逾越的悬崖”。
近年来,通城县政府和民间组织共同努力,修复抗战遗址,重立“立马九岭”主副碑,抗战老兵后人及老兵们先后前来凭吊。2017年6月,90多岁的四川籍抗战老兵周禄生、陈家乾、苏国章等不远千里辗转来到九岭凭吊战死沙场的战友,喊出了当年血战九岭时的悲壮口号:“打日本鬼子,我们不怕死!人在阵地在,人亡阵地亡!”
这些年,李斌致力于通城抗战史研究,他无数次踏访九岭防线战争遗址,并与同是通城文史专家的魏向党一道,自费驱车数万公里寻访参加九岭阻击战的20余位幸存老兵,通过民间调查、史料整理及新媒体传播,还原80多年前发生在通城九岭防线的真实抗战史。
80多年前的九岭防线如今已是满山青绿,曾经的抗日战场故地已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铭记历史是为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我们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就是要让抗战精神世代传承下去。”李斌说。
来源:咸宁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