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28日上午,衡水市政府新闻办召开“衡水市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衡水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窦勇进进行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同时邀请衡水市教育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苏志强和衡水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杨志云回答记者提问。中共衡水市委宣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张千 郄晓强 李珊珊)8月28日上午,衡水市政府新闻办召开“衡水市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衡水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窦勇进进行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同时邀请衡水市教育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苏志强和衡水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杨志云回答记者提问。中共衡水市委宣传部三级调研员陈丽琳主持发布会。全程实录如下:
中共衡水市委宣传部三级调研员陈丽琳:
大家好!欢迎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本场新闻发布会的主题是衡水市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工作情况,发布人为衡水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窦勇进,同时我们邀请到了衡水市教育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苏志强和衡水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杨志云回答记者提问。
参加本场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有:衡水日报、衡水晚报、衡水新闻网、衡水电台、衡水电视台等市直媒体;河北日报、河北广播电视台、长城新媒体,及河北共产党员网、河北工人报、河北法治报、河北新闻网、河工新闻网、中国新闻社、中国经济网、网易衡水等驻衡在衡媒体。
现在,首先请发布人进行发布。
衡水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窦勇进: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谨代表衡水市卫生健康委,向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表示热烈欢迎!向长期关心支持衡水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事关中华民族的未来和伟大复兴,在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卫生健康委作为牵头部门,坚决贯彻国家和省市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系列工作部署,强化协调联动,坚持统筹推进,取得较好成效。现将有关情况简要介绍如下:
一、坚持高位推进落实。市委、市政府将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政治任务,2022年以来,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9次专题研究生育、托育相关工作。市卫生健康委牵头组建28个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工作机制,梳理政策措施,推动形成“政策包”,强化督导调度。今年全市首场“干部大讲堂”上,市卫生健康委作普惠托育工作发言,凝聚生育友好共识;连续多年将人口生育保障工程、中小学建设等列入民生实事,举全市之力促进生育友好建设。
二、完善支持政策体系。我市率先在全省出台生育支持措施,今年4月份,在试行2年基础上,我市修改完善再次印发实施《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支持措施》,继续落实衡水特色支持措施;又于7月份,经市政府审定,出台《衡水市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14条措施》,推进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
三、夯实资金项目保障。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以来,财政部门累计筹措资金5.2亿元,包括生育津贴和生育医疗费用2.2亿、残疾儿童康复资金和学前教育发展资金2.1亿、支持措施和普惠托育发展示范项目配套0.9亿;发改部门累计争取各类上级资金13.3亿元,包括中央和省资金3.2亿、超长期国债0.9亿、地方政府专项债券9.2亿,积极支持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
四、提升生育服务水平。生育医疗费用和生育津贴全部实现网上办理;灵活就业参保人员、农民工等均按要求落实生育保险待遇;婚假、护理假、育儿假等全面落实。落实托育支持措施,托育服务平均价格占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从42.1%降至11.2%,托位实际使用率从26.2%提升到75.8%。全面落实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专项附加扣除、子女教育扣除政策,惠及9万余人。全市建成13家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12家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县市区实现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建立衡水市妇幼保健院联盟,孕产妇健康管理率93.5%,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五、完善育幼服务体系。全市建成儿童友好医院8家、生育友好医院5家;引进巩纯秀等名医设立“儿童生长发育实验基地”和名医传承工作站。实施中央财政支持普惠托育服务发展示范项目,打造“衡惠托”品牌,探索出“三化可持续”衡水经验,普惠率全省第一。今年,我们成功争取了中国计生协的第一批计生协参与托育综合服务中心管理试点(全国仅20个),正在争取中国计生协推动亲子小屋纳入地方民生实事工程国家级项目,已获省唯一推荐。
六、强化多元支持保障。2024年,我市连续两年将“为全市14周岁女童免费接种HPV疫苗”列为民生实事。项目实施以来,为14周岁女童免费接种国产2价HPV疫苗16968人,较2023年同期增长约19倍,有意愿接种人群第一剂次接种覆盖率100%,适龄女童HPV疫苗相关知识知晓率已达90%以上。我市在全国率先实施城镇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统筹管理;实行公办小学课后免费托管,课后服务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覆盖和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全市668所义务教育学校实现一体化管理全覆盖,实施“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微改革、“阳光课间15分钟”微改革,成立义务教育阶段教研联盟125个;我市被列为全国第三批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试点城市,多子女家庭享受贷款购房、租房提取额度上浮和“全市通办”;707户家庭优先配租保障房;将育婴员、保育师纳入职业培训急需紧缺工种目录,开展免费技能培训3000余人次;建设母婴室、“爱心妈妈小屋”135家,在全省首创成立“湖小苗”爱心社60个,成为全省妇联系统志愿服务改革试点。
七、营造友好社会氛围。开展“晒家风、亮家训、传美德” “和美家风润万家”活动350余场次,中央文明办工作简报刊发我市经验做法。冀州区作为河北省婚俗改革试点单位,设立全市首个“景区公园”式婚姻登记场所,满足青年男女婚恋需求。
构建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建设生育支持型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下一步,我们将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持续攻坚,久久为功,进一步稳固普惠托育成果、减轻生育负担、提升健康服务水平,打造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特色品牌,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口保障。
好,现在进入记者提问环节,大家如有提问,请举手示意,提问之前,请先通报一下自己所在媒体的名称。为让更多的媒体获得提问机会,请每次只提问一个问题。
衡水日报:关于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工作,卫健委都出台了哪些支持措施?
衡水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窦勇进:2022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生育支持措施,从2023年开始试行2年,从婚育观念转变、降低生育养育成本等9个方面支持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2025年4月,重新修订印发支持措施,有效期5年,持续为女方年满35周岁且夫妻双方均未生育过、通过辅助技术生育第一胎的,给予不高于1万元的“母亲圆梦”补贴;对符合政策生育第三个子女的产妇给予5000元分娩补贴;为3岁以下婴幼儿入托的,按孩次发放入托补贴(一孩300元/月、二孩500元/月、三孩800—1200元/月)。通过以上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生育支持政策,着力营造浓厚的生育友好氛围,为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注入持久动力。
衡水电视台:当前我市职业教育体系中,我们具体通过哪些模式、路径开展托育类人才培养工作?在毕业生就业去向、就业质量以及对本地托育行业的支撑作用等方面,又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衡水市教育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苏志强:感谢记者朋友对我市托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关注。托育人才是支撑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我市始终高度重视托育类人才培养工作,全市共有10所院校(8所中职、2所高职)开展托育相关人才培养工作,重点培育掌握婴幼儿生活照料、健康护理等技能,具备安全保障、健康看护、家园共育及托育机构日常管理等能力的技能型人才。中职与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协同发展,共同形成了符合托育行业不同岗位需求的培养体系。近两年全市托育类相关专业累计培养毕业生 1400余人。
市教育局积极支持校企开展“双元”育人模式,校企双方通过共同参与课程设计、共建实训基地、共享师资资源、共促实习就业等方式,不仅让学生在真实岗位场景中锤炼专业能力,有效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更搭建起从“校园学习”到“职场实践”的无缝衔接通道,为托育行业输送更多“上手快、留得住、用得好”的优质人才。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托育行业发展新需求持续做好人才培养工作。一方面,结合智慧托育等新兴领域,指导学校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另一方面,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推动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完善实习就业一体化衔接机制。通过多种举措,不断提升托育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优质托育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河北日报: 请问住房公积金针对多子女家庭都有哪些支持政策?
衡水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杨志云:为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我中心针对保障多子女家庭住房出台了相关支持政策。一是租房提取方面,在普通家庭最高提取额度1200元/月/人基础上,将多子女家庭提高至1500元/月/人。二是贷款方面,多子女家庭在本市最高贷款额度基础上上浮10万元。也就是说,夫妻一方缴存公积金的最高贷款额度为60万元,而多子女家庭则为70万元;夫妻双方缴存最高贷款额度为80万元,多子女家庭则为90万元。
截至目前,已办理多子女家庭租房提取48人,提取金额86.3万元;为535户多子女家庭发放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放款金额3.8亿元, 购房总面积达7.68万㎡。
下一步,我们还将围绕多子女家庭住房需求,结合家庭人口、家庭收入等情况,对多子女家庭住房保障支持政策进行再优化,为我市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作出住房公积金的更大贡献。
好的,由于时间关系,提问环节就到这里。如需深入采访,会后请与相关单位联系。本场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来源:长城网衡水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