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日报“崤函快评”(247)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3-25 17:20 1

摘要:AI技术加持下,时空对话的临场感拉满:孔子、诸葛亮、苏格拉底等一众历史名人纷纷“走出”课本;李时珍回应什么叫真正的养生、苏轼回应做官一直被贬、唐寅回应不务正业……在最近爆火的“老祖宗的回答我挑战”中,古人“集中开麦”,向现代人发出“灵魂拷问”。

AI古人何以“新”风扑面

钟颐

古人或许做梦也想不到,千百年以后,自己会以这样的方式与大家“再见一面”。

AI技术加持下,时空对话的临场感拉满:孔子、诸葛亮、苏格拉底等一众历史名人纷纷“走出”课本;李时珍回应什么叫真正的养生、苏轼回应做官一直被贬、唐寅回应不务正业……在最近爆火的“老祖宗的回答我挑战”中,古人“集中开麦”,向现代人发出“灵魂拷问”。

当屏幕里的孔子亲切地对你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当李白举起盛满星河的杯高声吟唱“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这份文化神交既新奇又有趣——是的,历史从来不是尘封的典籍,他们也曾如此鲜活地存在过。有些“暴躁”的“老祖宗回答我”系列,则是以一种更现代的方式,让古人“为自己代言”,融入富有话题性的历史元素,掀起网友的“追更”热潮。

说到AI赋能文化传播,很自然就会想到文博圈的“官方整活”。从各地博物馆文物的硬核“起舞”,到马王堆汉墓“辛追夫人”真容重现,科技就像一座时光机,让人得以在片刻间一览千年。事实上,“赛博古人”带来的不只是知识。想必很多人都还记得“寻找张怀民”,一个出自苏轼短文《记承天寺夜游》的网梗,成为现代人追求纯真友情的隐喻。在职场、情感和生活遇到困境时,曾经读过的那些诗,总会在某个瞬间击中自己:“仰天大笑出门去”,说的是不内耗;“任尔东西南北风”,赠予我们坚韧;“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主打的是松弛感。某种意义上,亦庄亦谐、“性情大变”的古人,与其说是年轻人的“嘴替”,不如说是情绪的“树洞”。

谈及AI,就不能忽视其两面性。在技术的平权效应之下,内容过度娱乐化、形式大于内容的担忧并非多余。比如,为了博取流量,不排除有人为了所谓的“节目效果”,披着历史人物的外壳胡诌一通,大肆误导公众认知,或是彻底沦为了快餐式的狂欢。对于此类现象,虽不至于如临大敌,但进行针对性的引导,确实是很有必要的。

相交无时差,千载尚一瞬。当历史人物变得如此亲近,何不“以礼相待”?

《条例》引航,让书香弥漫城市生活

胡葫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的《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条例》),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这份意见稿以高瞻远瞩的视角、切实可行的规划,为阅读事业的蓬勃发展铺就坚实道路。

《条例》承载着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重任,意义非凡。明确县级以上政府需将全民阅读资金纳入财政预算,这一举措犹如源头活水,为阅读设施建设注入充足“养分”。未来,无论是繁华都市中的现代化图书馆、温馨便捷的城市书房,还是偏远乡村的农家书屋,都将迎来全新的发展契机,让阅读资源均衡地遍布社会各个角落,真正实现全民共享阅读。将每年4月第四周定为“全民阅读活动周”,则巧妙地利用时间节点,汇聚各方力量,掀起一年一度的阅读热潮,激发大众对知识的强烈渴求。

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中,海量信息汹涌而来,人们在手机屏幕上获取零碎知识的同时,却逐渐疏远了经典名著。在这样的背景下,《条例》鼓励开展兼具文化内涵与吸引力的阅读推广活动,倡导线上线下有机融合,无疑是一场“及时雨”。通过举办高品质的读书分享会,邀请知名学者解读经典,能够为读者搭建起通往深度阅读的桥梁,引导人们在字里行间沉淀心灵、汲取智慧。

然而,要真正达成全民阅读的目标,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政府、学校、社会等协同发力。政府在加大资金支持、完善阅读设施的基础上,还应注重阅读活动的精准化,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群体的阅读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学校要将阅读教育深度融入日常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习惯,让阅读成为孩子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社会各界也应积极投身其中,书店、图书馆、文化机构等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举办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

阅读,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键纽带。《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的发布,标志着全民阅读事业迈入新的发展阶段。期待越来越多的人重拾书本,在阅读中感悟人生、提升自我,让书香弥漫整个社会,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与伟大复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来源:三门峡日报视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