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二千年简史:如何从一个小城邦发展成大帝国,又如何走向覆灭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1 06:51 3

摘要:尼摩船长把目光从甲板投向远方,台伯河的流水仿佛还在耳边回响。这条河,起初聚着一群投入命运里的人。前753年,不是什么天命昭显,也不是什么神话浪漫。罗慕路斯带着一撮兄弟建了一座城,泥土里是混乱的脚印。城池不大,却有一种坚持的劲头。他们手里拿着武器,嘴里有誓言,对

尼摩船长把目光从甲板投向远方,台伯河的流水仿佛还在耳边回响。这条河,起初聚着一群投入命运里的人。前753年,不是什么天命昭显,也不是什么神话浪漫。罗慕路斯带着一撮兄弟建了一座城,泥土里是混乱的脚印。城池不大,却有一种坚持的劲头。他们手里拿着武器,嘴里有誓言,对周围那些看不顺眼的部落,既有联姻的温情,也有战争的蛮力。城邦并不富裕,甚至说羸弱也不过分。扩张像是泥地里推车,慢得让人急。也许,历史最开始不是风头那么猛,很多大事,最初时都很小。

罗马王国的时光很长,也很短。近250年的存在,版图就只是一小块。那种感觉就像你听上一位老人重复旧事,外人都以为他很厉害,实际上他只是在饶自己的城墙周围打圈。或许那时罗马人也曾怀疑自己,不过王权的余晖很快就被后来的风暴撕碎了。谁能想到欧洲那座帝国,竟然起步如此蹒跚?

历史有时候喜欢踢翻棋盘。前509年,一场怨气铺满罗马街头。苏培布斯和他的那群人把自己玩得太绝,底层的人动了真格,推倒了王权。卢基乌斯·塔奎尼乌斯·苏培布斯的故事很多,塞斯图斯也成为别人嘴里的谈资。这些名字是不是听起来陌生?可是他们原本都握着权柄,没想到说倒就倒,如此容易。

没有人喜欢一次失败就重新坐回原来的位置。罗马人干脆不要国王了,两个执政官轮流拉车。共和国时代的钟声敲下后,局面变得不一样。罗马不再只是防御,逐渐伸出手臂。和伊特鲁里亚人干一场,和艾奎人互撕,还有赫尼西人、沃尔西人、萨莫奈人……这场旷日持久的斗争拉长两百年。意大利的山,地中海的风,都没闲着。到了前3世纪中期,罗马席卷了大部分意大利,成了当之无愧的霸主。

你以为到了这里罗马人就满足了?他们的野心刚刚开始。征服了意大利,就把眼光抛向地中海。迦太基那边早就虎视眈眈,双方谁也不让。一场三次布匿战争像打牌一样轮番上演,胜负一次又一次扭转,可最后还是罗马收场,迦太基消失在历史风尘里。有趣的是,这些战争并没有让罗马内部变得紧密,反而激化了许多矛盾。简直讽刺啊,国力越强,麻烦也越多!

罗马扩张时,武力变成一种工具,他们开始不再满足于邻国。希腊、小亚细亚、伊比利亚、高卢,都在罗马铁蹄下臣服。到公元前1世纪中叶时,罗马横跨欧亚非三大洲,俨然成为世界巨擘。然而——对,就这个“然而”——国家不是只有外部征服。内部问题慢慢变成无法遮掩的裂缝。贵族和平民的梁子结下,每一次交锋都让共和国更动荡。

尤利乌斯·恺撒强势出击。他和庞培的对决其实没有那么多理智,更多的是情感和选择。胜了之后,恺撒成为独裁官,把权力拉到顶点。你总觉得谁掌权了就能解决一切,可事实并非如此。前44年,恺撒被自己的养子、布鲁图斯等人刺杀。这一刀,不光砍向了一个人,也让共和国彻底崩掉了底。没想到,屋大维成了最后的赢家。

屋大维的路径很别致。他原本只是恺撒的养子兼甥孙,战场上拼死拼活,最终把布鲁图斯的共和派压下。前27年,他拿到了元老院授予的皇帝头衔,罗马正式改名为帝国。这时候的罗马掀开了新篇章。地中海变成罗马的内湖,埃及、色雷斯、毛里塔尼亚全部在版图上。鼎盛时的气氛铺满街巷,仿佛谁也不能阻挡。

谁都听过“盛极必衰”这样的说法。其实,这种语句听起来自带预言味,但罗马的崩溃并没有那么神秘。3世纪,罗马帝国经历了严重的危机,动荡一发不可收拾。戴克里先出来救场,改革缓一缓危机。可这改革也像搅局的疯子,四帝共治制度短暂稳住了局面,却给后续带来了难以计算的问题。皇位继承变成口角,分裂的种子悄悄埋下。

395年,狄奥多西一世前,分帝国给两个儿子。东西罗马分家,谁都说自己是正统,可事情不是那么简单。西罗马靠不住了,日耳曼人趁虚而入,476年就把它彻底干掉。东罗马还活着,没人知道下一个危机在哪里。此刻历史像牌桌,谁手里的牌都不算稳。

6世纪查士丁尼来了。他的手腕很硬,短时间里东罗马又中兴,西罗马故地收复不少。你要说罗马要回来了,也没错,可又过了百年,阿拉伯帝国崛起给了东罗马沉重一击。几度抵抗,东罗马维持表面,实际已经回不到过去。权力的顶峰总是和衰败的边缘只隔一道窄墙。

1204年,十字军第四次东征直接攻占君士坦丁堡。东罗马伤筋动骨,君士坦丁堡沦为一片废墟。东罗马人迁去小亚细亚和希腊,那段岁月很灰暗。好不容易,1261年又收复了城池。恢复?是表面的。长期纷乱已经让帝国无力抵抗。等到1453年,奥斯曼帝国卷土重来,一举灭亡仅存的东罗马。

这些故事里的人,不是都高大上的人物。有人小心翼翼,有人咄咄逼人。罗马人的成败,有时候跟性格挂钩,更多则是外部环境左右。你说罗马王国延续时只靠自己,其实国家总会被外界推动。罗马崛起也许靠勇气,但衰落,有时仅仅是一阵风。权威数据表明,公元2世纪罗马人口曾接近7000万(历史学家Peter Heather公开数据)。帝国财政支出顶峰时约占GDP的60%,而军事消耗远高于农业税收。这些都不是偶然,社会结构也就这样被消耗殆尽。

反过来看那些军团,纪律严明、装备精良,但后期开始腐化堕落。这是系统性的问题还是个人的问题?有时说不清。有些罗马执政官喜欢搞军队改革,没多久又反悔;政策变一变,底层民众的怨气就强些。治国并非只靠强权,罗马的腐朽实在难以遮掩。

这一路下来,罗马不止一次将自己的命运改写。政治派系折腾不休,经济结构调整,连天灾人祸也都赶来做客。你觉得历史是必然,其实根本未知。也许罗马帝国历经磨难依然强盛,可事实却并非如此。太多偶然,时代风向有时变得不可控。

立场总有变化。有一说一,罗马的辉煌和衰落并不是唯一的结局。某些人说罗马精神不死,帝国文化延续到现代;但另一些声音觉得罗马体系早就瓦解,哪来的延续?这些说法想必永远没有答案。毕竟,历史就是变化,不怕人质疑,但怕人无趣!

尼摩船长看着鹦鹉螺号穿越知识的海洋,罗马的背影慢慢远去。大帝国的故事不是一个人的传说,轰隆隆地翻过几千年时光,还在激荡人心。每个答案背后,都有不同的可能;又谁能一口咬定未来的走向呢?讲到这里,也该收帆了。罗马的命运,不是直线,也不是圆圈。这里只剩下那些人、那些城和那些翻涌的河水——历史还会继续漂流。

来源:有趣的花猫Qe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