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从何处来?”这是萦绕在人类心头的终极疑问之一,对中国人而言,探寻祖先起源同样充满神秘色彩。长久以来,“非洲起源说”在学界颇具影响力,不少人认为中国人的祖先跨越千山万水,从非洲迁徙而来。但随着考古新发现和研究深入,“本土起源说”也有了诸多有力证据,两种观点
“我们从何处来?”这是萦绕在人类心头的终极疑问之一,对中国人而言,探寻祖先起源同样充满神秘色彩。长久以来,“非洲起源说”在学界颇具影响力,不少人认为中国人的祖先跨越千山万水,从非洲迁徙而来。但随着考古新发现和研究深入,“本土起源说”也有了诸多有力证据,两种观点激烈碰撞,让中国人起源问题愈发引人关注。
“非洲起源说”有遗传学研究的支撑。
1987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丽贝·卡恩、马克·斯通金和阿伦·威尔逊在《自然》杂志发表论文,通过对线粒体DNA的研究提出“线粒体夏娃”理论,认为所有现代人的线粒体DNA都来自一位生活在20万至15万年前非洲的女性。1995年美国耶鲁大学道瑞特等人、1997年美国科学作家安·吉本斯等人分别提出“Y染色体亚当”假说,认为现今人类有一位共同的男性祖先,生活在20万至18万年前的非洲 。
1998年,中国医学科学院的褚嘉祐教授等人利用30个常染色体微卫星位点分析中国南北人群和汉民族与少数民族的遗传结构,表明现代中国人来源于非洲,并经由东南亚进入中国大陆 。
2001年,复旦大学金力团队从男性Y染色体DNA角度分析,他们发现参与基因分析的9988例中国男性随机样本都只具有M168的3种突变,而M168是人类在非洲时产生的突变型,除非洲以外的现代人及部分非洲人都带有其突变型,以此证明现代中国人起源于非洲。
他们认为,非洲人在冰川期结束后,大约6万年前开始前往东南亚,由南至北进入中国大陆,取代了中国大陆上冰川期前的古人类,成为现代中国人的祖先。
“本土起源说”也有不少论据。
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境内发现了众多不同时期的古人类化石,展现出人类演化的连续性。距今约170万年的云南元谋人、距今115万年至60万年的陕西蓝田人、距今60万年至35万年的南京人、距今50万年至20多万年的北京人等,这些早期人类化石证明中国土地上很早便有人类活动。
距今5万年至3.7万年的内蒙古鄂尔多斯河套人 、距今4万年至3万年的四川资阳人、距今3.3万年至2.3万年的广西柳江人等晚期智人化石,也表明中国境内人类演化在持续进行。从骨骼特征上看,中国古人类化石呈现出一些延续性的特征,如面孔扁平、鼻额角较大、鼻梁扁塌、眼眶呈长方形等面部特征,以及铲形门齿这一区别于其他人种的解剖特征,从距今170万年的元谋猿人到晚期智人,80%以上都拥有铲形门齿,而在欧洲、非洲各族群中,铲形门齿极少 。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付巧妹团队2017年发表的针对中国古人类的基因组研究成果也显示,4万年前的北京房山田园洞人具有明确的东亚人基因,且与某个古欧洲人群还有特殊的遗传联系,意味着当时亚洲人群具有多样性祖先,并非只有迁徙而来的非洲智人。
两种学说各有证据,但也都面临挑战。“非洲起源说”难以完全解释中国古人类化石呈现的连续性特征,且单纯依赖基因追溯,在时间和结论准确性上受到质疑,仅M168基因位点作为证据也不够充分。“本土起源说”则存在距今10万年至4万年之间化石证据缺乏的问题,需要更多化石和基因组研究相互印证 。
中国人起源问题至今尚无定论,“非洲起源说”和“本土起源说”都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研究方向。未来,随着考古技术进步和多学科融合研究深入,或许能解开这一谜题,让我们更清晰地知晓自己从何处来,找到真正的根源。
来源:宇宙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