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破釜沉舟”:一份亏钱的财报,我看到了希望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31 22:42 1

摘要:8月29日,阿里巴巴发布了最新的季度“成绩单”。当财报里“自由现金流为负188亿”这个数字映入眼帘时,我身边不少朋友的第一反应是“阿里不行了”。确实,一份“亏钱”的财报,叠加当下复杂的市场情绪,很容易让人得出悲观的结论。

8月29日,阿里巴巴发布了最新的季度“成绩单”。当财报里“自由现金流为负188亿”这个数字映入眼帘时,我身边不少朋友的第一反应是“阿里不行了”。确实,一份“亏钱”的财报,叠加当下复杂的市场情绪,很容易让人得出悲观的结论。

但在禅兄看来,这份看似“难看”的财报,恰恰是阿里新管理层“用户为先、AI驱动”两大战略最坚决的体现。它展现了蔡崇信和吴泳铭团队“破釜沉舟”的决心(阿里董事会在蔡总带领下,在做正确的事情,之前的那位“有勇无谋”简直就是胡来),正所谓“不破不立”,当阿里愿意牺牲短期利润和现金流,去换取更长远的未来时,我们作为投资者,反而需要打起十二分精神,仔细审视其背后的战略意图和业务进展。(在季度交流会中,管理层不断强调阿里正在重新起航,迎接新未来)

这不仅是一份财报,更像是一份阿里的“改革宣言”。

一、先看整体:收入微增,利润大减,现金流由正转负

禅兄先拉个全景,看看阿里的整体家底。

总收入:2476.52亿人民币,同比增长了2%。这个数字看起来有点慢,但主要是因为阿里卖掉了高鑫零售和银泰这两个“拖油瓶”业务。如果我们看同口径的收入,增速其实是10%,这说明主营业务的造血能力还是在线的。

经营利润:349.88亿,同比下降了3% 。

净利润:这个指标很有意思。按会计准则算,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是431.16亿,同比大增了76%。但这主要是因为阿里投资的一些公司股价涨了,以及处置业务带来了一次性收益。这种“非经常性”的利润,我们看看就好。(净利润这个很虚,少看为妙,基本上也不用看,数据表都不需要搁这,碍事!)

核心业务利润(非公认会计准则净利润):335.1亿,同比下降了18%。这才是反映阿里主营业务真实赚钱能力的指标,下降的原因很简单——阿里正在“花钱换增长”,后面禅兄会细说。

自由现金流:这是本次财报最大的“惊吓点”。从去年同期的净流入173.72亿,变成了本季度的净流出188.15亿。自由现金流是企业的生命线,由正转负,说明阿里本季度的战略性投入非常巨大。钱主要花在了两个地方:一个是云智能的AI基础设施建设,另一个就是对“淘宝闪购”等电商业务的大力投入。

一句话总结:阿里牺牲了眼前的利润和现金流,把重金砸向了“即时零售”和“AI云计算”这两个未来的战场。这是一个典型的“投资未来”的打法。

二、拆开来看:四大业务板块

为了更清楚地看懂阿里,我们必须把它拆成几块来看。今年,阿里重组了业务架构,现在主要分为四大核心板块:中国电商、国际电商、云智能和其它 。

1. 阿里巴巴中国电商集团:砸钱换增长,死磕“用户体验”

这是阿里的基本盘,本季度收入1400.72亿,同比增长10% ,算是稳住了阵脚。但利润(经调整EBITA)为383.89亿,同比下降了21% 。收入在涨,利润在降,说明阿里在国内电商这块,开启了“战略性投入”模式。

钱花在哪了?答案是即时零售。

今年4月底,淘宝APP上线了“淘宝闪购”服务,简单说就是让你在淘宝也能点外卖、买急需的日用品,而且送得飞快(禅兄现在经常使用,确实有些方面比美团有优势,但是整体上还需要时间打磨)。这是对美团、京东到家、抖音本地生活的一次正面反击。为了让用户知道并使用这个新功能,阿里投入了巨额补贴和市场费用。效果也是立竿见影,财报披露,8月前三周,淘宝APP的月度活跃消费者同比增长了25% 。

同时,作为电商“印钞机”的客户管理收入(也就是广告和佣金)同比增长了10%,这表明商家的付费意愿依然坚挺。高购买力人群的“88VIP”会员数也突破了5300万,保持了双位数的同比增长。

小结:国内电商业务,阿里选择用利润换市场,用投入换体验。这条路很烧钱,短期内会很难看,但守住“用户”这个核心,是面对拼多多和抖音激烈竞争的唯一出路。

2. 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AIDC):海外淘金,惊艳四座

如果说国内业务是“苦练内功”,那国际业务AIDC就是本季度最大的亮点,堪称“惊艳”。

收入:347.41亿,同比增长19%,增长势头非常强劲。

利润:经调整EBITA亏损从去年的37.06亿,大幅收窄到几乎盈亏平衡,只亏了0.59亿!

这是一个极其积极的信号。在海外,阿里要同时面对SHEIN和Temu(拼多多)这样强悍的对手。能在保持19%高速增长的同时,把亏损减少98%以上,这说明阿里的海外团队在运营效率上取得了巨大的突破。特别是旗下的速卖通(AliExpress)Choice业务,通过优化物流和提升投入效率,单位经济模型得到了显著改善。

禅兄认为,阿里巴巴的海外策略更侧重于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电商生态系统。通过整合旗下的B2B(Alibaba.com)和B2C(AliExpress, Lazada, Trendyol等)平台,并辅以菜鸟的全球物流网络和蚂蚁集团的支付解决方案(扯一句:蚂蚁离IPO也不远了),阿里巴巴试图在全球范围内复制其在国内市场的成功经验,即通过完善的基础设施服务来吸引和留住商家与消费者。其19%的同比增长率虽然在数字上不及Temu的爆发式增长,但显示出更强的韧性和稳定性。

小结:AIDC已经从过去的“烧钱换规模”阶段,进化到了“有效率地增长”的新阶段。这块业务正在从“拖油瓶”变成阿里的第二增长曲线,其价值亟待重估。

3. 云智能集团:AI驱动,王者归来

云业务是阿里未来的希望所在,本季度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

收入:333.98亿,同比增长26% ,增速相比过去几个季度明显加快。

利润:经调整EBITA为29.54亿,同比增长26%,实现了收入和利润的同步高速增长。

增长的核心驱动力,毫无疑问是AI。财报里提到,AI相关产品的收入已经连续第八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同比增长。在AI大模型的浪潮下,企业对算力的需求呈爆炸式增长,阿里云作为国内市场的领导者,直接受益。同时,阿里云也在积极构建自己的AI生态,比如通过“百炼”和人工智能平台(PAI),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的AI解决方案。

小结:在经历了去年的低谷后,阿里云凭借AI的东风,重回高速增长轨道。26%的增速不仅领跑行业,也证明了其在AI时代的核心竞争力。这块业务的想象空间被重新打开。

关于阿里云未来的发展,大家可以看一下阿里云创始人兼浙江省实验室主任王坚的访谈,他就我国AI的未来、该技术的下一步发展、他的职业历程发表了看法,并谈到了硅谷为招聘人工智能人才而提供的高薪酬。

4、其它

所有其他包括盒马、菜鸟、阿里健康、虎鲸文娱、高德、智能信息(主要包括 UC 优视和夸克业务)、灵犀互娱、钉钉和其他业务。

收入585.99亿,跌28%,主要是卖掉高鑫和银泰,菜鸟收入也降了点,但盒马、阿里健康、高德在涨。

三、同行对比:在激战中寻找新定位

1、国内电商 vs 拼多多、抖音:阿里10%的同口径增速,放在整个行业里不算最快,拼多多依然是那个“增长神话”。但阿里正在做的,是从“货架电商”向“内容+服务电商”转型。“淘宝闪购”对标的是美团和京东,内容化对标的是抖音。阿里正在用更丰富的生态来构筑护城河,这是一场更长维度、更考验综合能力的战争。(生态系统用对了,是挺厉害的,比如小米空调与格力空调,大家都知道“小爱同学”,格力呢!但是不能否认格力空调的高质量,这是朱江洪的功劳)

2、国际电商 vs Temu、SHEIN:Temu和SHEIN以其极致的低价和激进的营销策略席卷全球,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亏损压力。阿里AIDC本季度接近盈亏平衡的成绩,展示了一条不同的出海路径——追求更健康、更可持续的增长。

3、云计算 vs 腾讯云、华为云:26%的增速,尤其是在AI的强力驱动下,让阿里云再次巩固了其市场领先地位。在AI时代,云厂商不再是单纯卖服务器的“包租公”,而是提供模型和解决方案的“技术伙伴”,阿里云在这方面的布局和技术积累,优势依然明显。

四、分部估值:阿里到底值多少钱?

基于阿里巴巴2025年6月季度财报,我使用分部加总估值法来预测2025年至2030年的公司总估值。所有单位均为亿人民币,假设基于当前数据年度化,并参考市场增长率(总体收入年复合增长率7-8%,分部具体调整:中国电商8%、国际AIDC 20%、云智能25%、其他5%)。EBITA利润率保持稳定或略改善(AIDC从负转正至5%,其他至0%)。估值倍数保守选择:中国电商EV/EBITA 12x、AIDC EV/S 3.5x、云EV/EBITA 20x、其他EV/S 2x。净现金年增长5%,到2030年也有个4万亿左右。(最大的潜力在AI+,大消费业务是基石)

五、投资观点:短期阵痛,换取长期价值

回到最初的问题:这份财报是“利好”还是“利空”?我的观点是:短期利空出尽,长期价值显现。

短期阵痛:

1、自由现金流转负:这是市场最担忧的,显示了投入期的巨大成本。未来几个季度需要密切关注现金流的变化趋势,看投入能否带来预期的用户和收入增长。

2、国内电商竞争:国内市场的“肉搏战”远未结束,阿里的投入能否有效转化为市场份额的回升,尚需时间检验。

长期价值:

1、战略清晰且执行坚决:新管理层聚焦“用户为先”和“AI驱动”,并且敢于为此牺牲短期财务指标,这种战略定力和执行力是积极的信号。

2、新增长引擎发力:国际电商(AIDC)的盈利能力改善云智能在AI驱动下的再加速,证明了阿里已经找到了国内电商之外的第二和第三增长曲线。这大大改善了公司的增长前景和估值逻辑。

禅兄认为阿里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

它不再满足于做一个赚钱的电商公司,而是要成为一个以AI驱动、覆盖全球的科技集团。

这个过程必然伴随着阵痛和质疑,就像财报中那个负的自由现金流一样刺眼。

对于阿里,考验的不是它过去的辉煌,而是它能否赢得未来的战争!

谁也不知道!未来是无法预测的!

但是成功的企业文化(我们不追求大,不追求强;我们追求成为一家活102年的好公司)、优秀的管理层(董事长蔡崇信、CEO吴泳铭)是保证阿里大概率成功的决定因素。

来源:燕青策论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