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日记》记录沦陷期北平人民的苦难和反抗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1 01:47 1

摘要:《北平日记》的作者为董毅,出生于民国初年一个封建仕宦家庭,家境殷实。他自幼经历军阀混战、社会动荡,家道逐渐衰落。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进入辅仁大学国文系学习,亲历日伪统治下的北平社会困境,通过日记记录了沦陷区市民的生存状态与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 ‌

《北平日记》的作者为董毅,出生于民国初年一个封建仕宦家庭,家境殷实。他自幼经历军阀混战、社会动荡,家道逐渐衰落。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进入辅仁大学国文系学习,亲历日伪统治下的北平社会困境,通过日记记录了沦陷区市民的生存状态与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 ‌

《北平日记》所载的历史事实可以看到,沦陷区民众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多种形式的抗争,以此表现他们的国家认同感及对日伪统治的反抗。《北平日记》在一篇日记里写道:在一个白天里,一位骑无车捐车的北平青年将一个日本兵和一个中佐打死。

董毅的日记始于1938年4月,至1943年12月,共20本,手稿由收藏家王金昌于2006年在北京报国寺文化市场发现并整理,成书后(包含文字与插图)共作5卷本。约160万字,《北平日记》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书中详细记载了日伪统治期间北平的经济困顿、传统习俗延续及民众抗争精神,被学界视为补充沦陷时期北平社会生活史的重要原始史料。

日记内容涵盖作者在校学习、家庭生活、社会交往及心理剖析,尤其注重刻画中上层社会在日伪统治下的生存状态。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既展现了普通市民的苦难,也反映了爱国青年对侵略行为的愤懑情绪。 ‌

来源:小花历史风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