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胜诗词专栏|诗词一千零一夜(20)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31 17:57 2

摘要:所谓「借景」,是将人目所不能及、身所不能及、手所不能及的、在此空间以外的景物“借”入到预设空间之中,以此来拓展视觉结构与层次、以期达到丰富所营造意境的效果。

文/北平永胜

今天的专栏内容,是要讲——写古诗词如何巧用借景手法?

所谓「借景」,是将人目所不能及、身所不能及、手所不能及的、在此空间以外的景物“借”入到预设空间之中,以此来拓展视觉结构与层次、以期达到丰富所营造意境的效果。

其核心点在于,要使内外景物相互融合,相互协调,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那么,利用这种借景,去实现所预定效果的方法,就是借景手法。

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我们还是以诗词为例,具体加以说明。

①“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这是诗人借「孤帆远去、长江奔流」的景象,表达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与惆怅,将深沉的离别之情融入到浩瀚的江景之中。

②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唐·张继《枫桥夜泊》)。

这是诗人通过描写(也就是借)「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等一系列景物,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铺陈出诗人在旅途中的忧愁和孤寂之情。

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③“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宋·晏殊《浣溪沙》)。

这阕词是诗人借「落花凋零、燕子归来」的自然景象,抒发其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与无奈。

④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这阕词,是易安居士借梧桐叶上细雨点点滴滴,营造出一种凄凉、冷清的氛围,烘托出她对于国破家亡后的孤独、愁苦之情。

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⑤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诗人借「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等一系列景物,勾勒出一幅凄凉的秋日黄昏图,表达了游子漂泊天涯的孤寂和思乡之情。

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在上一期的诗词专栏中,我们讲了造景手法,而借景手法与造景手法蕞显著的区别是——

「造景」更加侧重于“通过对景物的筛选、组合,(在头脑中)构建出完整的意境画面”(亦真亦幻),其核心是“构建意境”。

「借景」更侧重于“选取与情感匹配的现成景物”,注意是现成的景物((肯定是真实存在的)其核心是“以景载情”。

北平永胜诗词原创作品

●下面再以永胜老师的两首作品来说明借景手法

①冬日七律三十首其十三兼轱辘体之三《我乃人间一落花》

出品/北平永胜

碧眼寻梅天地白,

秦淮此际拢琵琶。

心馀梦底长流水,

我乃人间一落花。

暗夜临轩摇月影,

停云得路印窗霞。

香浮镇尺思髯短,

妄念平来胜出家。

——————

在上面这首诗中,作者借“落花”、“长流水”、“月影”、“窗霞”等一众意象,加以组合,在一起营造出深邃意境,以借景手法突出了“我乃人间一落花”的清冷主题。

北平永胜诗词原创作品

②【渔阳绝法·其六】《星》

出品/北平永胜

桦高覆雪日晶荧,

鹤舞翩跹绕翠亭。

好似祥云浓蘸笔,

赊来斗酒墨金星。

——————

上面这首诗中转句的“好似祥云浓蘸笔”,即是借景抒情比兼兴的借景手法。

在古诗词创作所使用的“三景法”中,借景生情手法是仅次于造景生情手法,排在第二位的“寓情于景、喻景于情”的创作技巧,需要创作者认真对待,不容马虎,同时需要了解的是,借景手法分远(借)、临(借)、仰(借)、俯(借),要根据诗词的具体需要,区分使用,在一首诗词中,该手法最好不要超过三种,以免显得凌乱不堪。

2025年08月31日写于北京

——————

★下期预告

永胜诗词专栏|诗词一千零一夜(21)——写古诗词如何妙用触景手法?

备注:

★本文作者为京城前资深媒体人,曾担任《人民日报·市场报》周刊副主编。

自2018年开始,永胜老师在平台上开办公益诗词讲座以来,目前已经陆续培养了6000多人次的诗词爱好者。

“听讲座、多读书、勤练笔、敢献丑,一年后你也可以成为诗人!”

———永胜老师寄语

来源:掌上艺术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