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装企卖掉1.5亿资产依然停业,这些信息值得思考!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31 22:07 1

摘要:大材研究,泛家居老板经营内参,经理人每日读物,一线人员的生意参谋,打造有影响力的大家居建装研究机构、专业评价与传播中心。

大材研究,泛家居老板经营内参,经理人每日读物,一线人员的生意参谋,打造有影响力的大家居建装研究机构、专业评价与传播中心。

据《每日经济新闻》的报道,8月26日,一份通知在互联网流传,海大装饰在通知中表示,因经营困境,公司较长时间无法恢复生产,已无力继续支付停工待遇,也无力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费用。经公司研究决定,自8月26日起停止发放一切停工待遇,并请员工到公司协商处理后续事宜。

该报道中,海大装饰董事长透露,海大装饰所有资产已售予中信金融资产方面,交易对价为1.5亿元。

或许这就意味着,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努力,海大装饰未能扭转局面,依然走向了最糟糕的结局。

2023年时,海大装饰就因董事长高峰发朋友圈出售股份救急一事,而引发网络热议,一时出现多家媒体的采访与报道。

当时发布的文案中,高峰列出了多项资产,包括海大科技园近6万㎡办公楼,海大科技园1.5万㎡待开发土地,位于南山西丽大磡村的4万㎡工业园,安联大厦1000多㎡办公楼宇,南油西海岸大厦400㎡写字楼,龙华圣莫丽斯630多㎡独栋别墅,万科棠樾300㎡别墅。

对于这些不动产,高峰曾估算,上述资产价值至少10亿元,足够偿还所有债务。但是,其中部分资产被冻结,例如私人别墅,因冻结也无法销售。

如今来看,资产的真实售价远未达到预期。房价的连续下滑,不动产的价格已大打折扣,这可能是很多人没有想到的巨大变数。

作为上世纪90年代起家的老牌装企公司,海大装饰在部分区域打下了一定份额,营收据说曾达到十亿到二十亿,危机的爆发一度令人震惊。

综合各方报道及该公司相关人员的介绍,最直接的原因来自于多家房地产企业的影响,导致贷款逾期,共欠2.9亿元,因而出售股权或部分股份。

多米诺骨牌效应一旦发生,连锁反应出现,要想阻止,就比较困难。受贷款逾期影响,海大装饰账户被冻结,超2亿的应收款待收却无账户可用,进而引爆全面危机。

事实上,危机爆发前的三四年,海大装饰管理层已意识到问题,并采取了一些措施,例如从房地产脱离,不再接手房企项目,只与优质客户合作,并重点拓展政府主导的学校、保障房等项目。

受此影响,营收也开始大幅下降,有信息提到,从20多亿降到了2022年的5亿元。

2023年,接受湾财社的采访时,相关负责人就曾透露,在手项目数量有几十个,其中与华为的合作项目规模最大,应收已达到2亿元左右。而且华为、腾讯等客户基本上都是按期支付进度款。不过,账户被冻结后,无法收款,导致资金短缺。

对于这种局面,海大装饰曾积极自救,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例如上文提到的资产售卖,就是关键之举。同时商情法院开通安全账户,接受工程回款,力图借助项目回款去解决贷款、材料款等问题。

但从当前的情况看,措施或许未能明显凑效,预想的资产价值也没有实现,1.5亿元是否能够解决债务问题,都比较难说。

从长期以来的规律来看,即使非常有名的装修公司,一旦遭遇上述程度的冲击,要想翻身,难度非同寻常,目前甚至很难找到成功的先例。

大材研究认为,此案例带来的启发,相当深刻,有不少背后的信息值得思考。

一、很多连锁装修公司的利润,其实比较低的,真实毛利可能在20%左右,净利率可能就几个点。稍不注意,就可能是亏损。

要想沉淀一定规模的现金储备,其实是比较困难的。

这就导致,遇到订单下滑时,或者一定比例应收账款无法到位时,装修公司就可能出现资金链断裂,影响后续的运营。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重点拓展高附加值业务,变得非常重要。如果低利润项目过多,即使营收规模能够做到很大,可能也不是装修公司的幸运。

二、装修业务的品牌效应并不是非常强,很多品牌在行业里比较知名,但是放到消费端,放到业主面前,其实并没有影响力。

大材研究调研中发现,行业里认为很有名的品牌,其实有不少人根本就没怎么听说过。

这种现象就导致,看起来比较大的装企,也难以通过品牌效应实现低成本获客,更谈不上源源不断地凭借品牌效应获得客户。

这就意味着,品牌效应影响力不足的情况下,受自身竞争力变化及市场环境影响,装修订单增减幅度就可能比较大。一旦遭遇订单大幅下滑的情况,公司就可能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

在上述情况下,大材研究认为,想办法建立口碑效应,获得老客户的认可与推荐,将是破解品牌效应的一大突破点,也是低成本获客的抓手。

但是,很多知名装企忽略了这点,投诉量源源不断,对高价值订单获取产生极坏的影响。

三、市场环境的变化,往往是“温水煮青蛙”。一旦剧变之际,也是危机大爆发之时,企业这时候再应对,可能就已经晚了。

随时具备强烈的危机意识,保持危机感,变得尤其重要。

曾经的成功,并不必然是今天的底气,更不是未来的资本。往日的赢家,更不代表未来还能脱颖而出。

唯有具备强烈的危机意识,才会敬畏竞争,才会提前做足应对危机的准备。

一些知名企业家都曾提出跟危机有关的见解,普遍认为,一个公司如果高枕无忧,没有危机感,那么,离死亡就不远了。

据公开信息,王兴曾表示,绝不是危言耸听,美团离破产只有6个月时间,如果想在这个时代生存下去,每个人、每个公司都要有这样的危机意识。

任正非认为,华为离死亡,只有一步之遥。华为的太平时间太长了,在和平时期升的官太多了,这也许就是华为的灾难。自己十年来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危机感,正是这样华为才存活了十年。

此外,比尔·盖茨、刘强东、马云等也曾对企业危机发表看法,甚至提到离破产只有18个月或仅有2年等观点。

对于装修公司而言,业务的可持续性并不是很好,更需要这种危机意识,提前做一定的资金储备,并在经营战略布局方面量力而行。

其实,此前数年时间里,同类案例已经有很多,但并没有阻止同类事件的继续发生,问题或许在于两点:

一是某些企业已经带病运营,爆雷只是早晚而已。

二是部分创业者过于自负、过度自信,认为自己可以超常规经营,不会受某些因素的影响,事实上并无特殊之处,大浪卷来,依然倒地。

来源:大材研究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