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如有雷同实属巧合,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如有雷同实属巧合,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真要把钱花在这片草都不长的烂地上?”陈婶皱着眉头问道。
“六百块,不贵。”罗大海的目光掠过杂草丛生的土地。
“这地方荒得很,谁会来啊?”陈婶摇头叹息。
村支书抬头望天:“要不要随你,可明天就截止了。”
风吹过荒地,掀起尘土。
罗大海望着这一切,心跳加速:“我买了。”
他不知道,十五年后,当他再次站在这片土地上,看到的数字会让他忘了呼吸。
011982年的深圳,还不是后来那座光芒万丈的城市。
蛇口渔村的清晨总是伴随着海鸥的鸣叫和渔民的吆喝声。
罗大海刚从湖南农村来到这里,带着对未来的期望和对城市的陌生感。
他站在村口,手里提着一个破旧的帆布包,里面装着几件换洗的衣服和家里东拼西凑给他的盘缠。
27岁的罗大海,脸庞黝黑,身材精瘦,一双手因常年干农活而显得粗糙。
“小伙子,找谁啊?”一个操着浓重潮汕口音的老太太问道。
罗大海连忙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条:“大娘,我找陈婶家,这是地址。”
老太太接过纸条,看了一眼,笑着指向村子深处:“往里走,看到一棵大榕树,右转,第三家就是。”
罗大海道了谢,顺着指引的方向走去。
蛇口渔村的街道狭窄而曲折,房屋低矮破旧。
很快,他找到了陈婶家。
“你就是老罗家的大海吧?”陈婶是个五十出头的妇人,面容和善,说话爽利。
罗大海点头:“是我,陈婶。”
“来,先进屋放行李,休息一下。”
陈婶带罗大海进入屋内,给他安排了二楼的一间小屋。
“你先收拾一下,待会吃了午饭,我带你去你表哥说的那个工地看看。”陈婶说完便下楼去了。
罗大海坐在床边,环顾这个陌生的房间,心中百感交集。
他想起了家乡的父母和刚刚结婚的妻子。
为了改变家里的贫困状况,他决定出来打工。
表哥在信中说,深圳正在兴建,工地上缺人手,工资比在家务农高出好几倍。
下午,陈婶带着罗大海来到了村外不远处的一个建筑工地。
工地上一片繁忙景象,挖掘机的轰鸣声,工人们的吆喝声交织在一起。
“小张,人带来了。”陈婶对一个戴着安全帽的年轻人喊道。
那人走过来,上下打量了罗大海一番:“会干什么活?”
“我在家里盖过房子,会和泥、搬砖、抹墙。”罗大海实话实说。
“行,明天早上六点来上工,先试用几天,干得好就留下。”小张说道。
就这样,罗大海成了建筑工地上的一名普工。
工作很辛苦,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天黑才回来,工资却是家乡的好几倍。
他省吃俭用,把大部分钱都寄回了家。
日子一天天过去,罗大海渐渐适应了这里的生活。
一天傍晚,罗大海从工地回来,看到村口聚集了不少人。
“怎么回事?”他问一旁的村民。
“土地确权呢,把村里的地分给各家各户。”那人回答。
罗大海凑近些,听村支书念道:“我村进行土地确权工作。各户按人口和原有土地面积进行分配...”
晚饭时,陈婶提起了这事:“大海,你知道村里在分地吧?”
罗大海点点头:“听说了,这是好事啊。”
陈婶叹了口气:“好什么呀,那些地大多是山坡上的荒地,种不了什么东西,村里人都不当回事。”
“不要白不要啊,地总归是值钱的。”罗大海说。
陈婶摇摇头:“现在家家户户都想去镇上做生意,谁还种地啊?再说那些地方偏,都是些边角料,没人要。”
罗大海若有所思,没再说什么。
02
转眼到了年底,工地上发了年终奖。
罗大海拿到了六百元工钱,这在当时是笔不小的数目。
他本打算全部寄回家,转念一想,决定留下来,琢磨着明年能不能在这边做点小买卖。
这天,他正在收拾东西,准备第二天回老家过年,陈婶进来了。
“大海,你明天就走啊?”陈婶问道。
“嗯,买了明天的票。”罗大海回答。
陈婶犹豫了一下,说道:“我听说村里那些没人要的地,支书打算低价处理掉。你有没有兴趣?”
罗大海一愣:“处理?怎么处理?”
“就是卖呗,便宜得很。那些地没人要,支书想找些外地人买下来,说是为了发展村子。”陈婶解释道。
“多少钱一块?”罗大海问。
“听说一块三百平的地,才要五六百元。”陈婶说,“你要是有兴趣,我带你去问问。”
罗大海心动了。
如果能在这里买下一块地,将来可能有更大的发展。
第二天一早,陈婶带着罗大海来到村委会,她朝门口叫了一声。
没过多久,一个男人开门走了出来。
“老李,这是我侄子罗大海,听说村里的地在处理,他想买一块。”陈婶介绍道。
李国强打量着罗大海:“小伙子是外地来的?”
“是的,我从湖南来的,在工地上干活。”罗大海恭敬地回答。
“有正式手续吗?暂住证之类的。”李支书继续问。
罗大海连忙掏出工地发的暂住证和工作证明。
李支书翻出一张地图,“你想买哪一块?”
罗大海仔细看了看,指着一块离村子不远的地:“这块多少钱?”
“三百平,六百元。”李支书说。
他犹豫了一下,问道:“这地方能盖房子吗?”
“你得自己去建设局报批。”李支书回答,“不过这地方地形不好,不好建房。”
罗大海思考着,一咬牙:“行,我买了。”
当天,罗大海就付了六百元,拿到了一张盖有村委会公章的地契。
回到陈婶家,罗大海有些忐忑:“陈婶,我这是不是冲动了?”
陈婶拍拍他的肩膀:“投资嘛,总有风险。”
罗大海将地契小心翼翼地折好,放进贴身的口袋里。
他不知道,这张薄薄的纸,将在十几年后,彻底改变他的命运。
1983年夏天,罗大海已经在深圳工作了一年多。
他从最初的普工升为小组长,每月能拿到一百五十元的工资。
周末,他和几个工友一起去看那块地,商量建房的事情。
“材料我们可以从工地上省下一些,周末一起来帮忙。”工友老王说道。
罗大海计算了一下:“光是水泥和砖头,加上钢筋,怎么也得三千多块钱。”
他们正说着,一辆吉普车停在了路边。
“请问,这一带的地是谁家的?”西装男子走过来问道。
罗大海和工友们面面相觑,不知道对方是什么来头。
“这块地是我的。”罗大海谨慎地回答,“问这个做什么?”
西装男子笑了笑:“你这块地多大?”
“三百平。”罗大海说。
“卖不卖?我出一千块钱。”西装男子开门见山地说。
罗大海一愣,随即摇摇头:“不卖,我准备自己盖房子住。”
西装男子有些遗憾:“可惜了。如果改变主意,可以联系我。”他递给罗大海一张名片。
罗大海看着手中的名片,若有所思:“看来得加快建房子的计划了。”
03
然而,命运往往在人计划得最好的时候,给予意想不到的打击。
一天晚上,罗大海正准备休息,陈婶急匆匆地上楼来:“大海,你家里来电报了,说你父亲病了,让你赶紧回去。”
第二天一早,罗大海就收拾行李,准备启程回家。
临行前,他找到陈婶,掏出用塑料袋封住的地契,“这些文件您帮我保管好。”
陈婶接过文件,郑重地答应:“放心吧,我一定保管好。”
罗大海点点头,背上行囊,踏上了回家的路。
回到湖南老家,罗大海看到父亲躺在床上,气息微弱。
“大海回来了。”母亲眼圈发红,声音哽咽。
罗大海跪在床前,握住父亲的手:“爸,我回来了。”
村医把罗大海拉到一边:“你父亲这病不得送县医院好好检查才行。”
罗大海立刻安排父亲住进了县医院。经过检查,确诊肝硬化晚期。
“现在医疗条件有限,能做的就是保守治疗。”医生说,“药费和住院费加起来,每个月至少要三四百元。”
罗大海心里一沉,这几乎是他在深圳两三个月的工资了。
晚上回到家,罗大海和妻子王芳单独谈心。
“大海,你深圳那边的情况怎么样?”王芳问道。
罗大海把在深圳的经历,以及买地的事情告诉了妻子。
“你是说,你花六百块买了一块地?”王芳有些吃惊。
“嗯,去年买的,现在已经有人出一千多想买了。”罗大海说。
王芳沉思片刻:“我看这样,你先留在家里,等爸的病情稳定了,你再去深圳。”
罗大海思考再三,最终决定暂时留在家乡和妻子经营着小百货店。
小店位于县城的一条小街上,规模不大,生意还算稳定。
时光飞逝,转眼间已是1985年。
罗大海的父亲病情恶化,最终不治身亡。
料理完丧事,罗大海一家人更加依靠那间小店为生。
孩子渐渐长大,家庭开支也随之增加。
罗大海和妻子白天忙于经营小店,晚上还要照顾孩子和年迈的母亲。
生活的压力让他几乎忘记了自己在深圳还有一块地。
1987的夏天,湖南迎来了一场特大暴雨。
连续几天的降雨让县城的小河水位暴涨,最终决堤成灾。
罗大海家的小店位于低洼地带,首当其冲。
灾后的县城百业凋零,小店的生意比以前更加惨淡。
一家人的生活陷入了困境。
1988年初,陈婶来信告知深圳地价涨数倍,开发商出价收购,建议他回来看看。
看完信,罗大海心中燃起了一丝希望。
很快,现实的困境又浇灭了这点火苗。
此时的他,被生活的重担压得喘不过气来,根本无法考虑远行。
生活就像一台永不停歇的机器,日复一日地运转着。
这年夏天,罗大海的二哥罗大山从广东做生意回来探亲。
兄弟俩多年未见,一见面就聊了很多。
“大海,你还在这小地方开店啊?现在沿海那边可热闹了,特别是深圳,简直是日新月异。”罗大山感叹道。
“那边的房价呢?”罗大海试探着问。
“贵得很!就算是郊区,也要上千。”罗大山说道,“怎么,你对深圳感兴趣?”
罗大海犹豫了一下,把自己当年买地的事情告诉了哥哥。
“什么?你在深圳有块地?”罗大山惊讶地瞪大了眼睛,“多大的地?在哪个位置?”
“三百平,在蛇口渔村那边。”罗大海回答。
罗大山一拍大腿:“老弟,你要发了啊!那边现在可是寸土寸金!”
“真的假的?那我得去看看。”
“必须去啊!拖这么多年了还不去看看?”罗大山催促道
这次谈话后,罗大海彻夜难眠。
04
几个月后,罗大海和妻子攒够了一千多元钱,再次踏上了前往深圳的旅程。
当罗大海踏上深圳的土地时,他几乎认不出这个城市了。
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宽阔的马路上车水马龙。
“这还是我认识的那个深圳吗?”罗大海喃喃自语。
他提着行李,去找当年住过的蛇口渔村。
按照记忆中的路线走去,发现道路已经完全不同了。
四处打听,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个知道老渔村位置的出租车司机。
“老渔村?那地方现在叫蛇口新城。”司机说道,“你是回老家的?”
“算是吧,我以前在那边住过。”罗大海答道。
出租车驶入一片高楼区域,罗大海透过车窗,看着那些拔地而起的建筑,心中惊叹不已。
“就是这里了。”司机停下车,指着前方说,“老渔村原来就在这一带,现在都是新建的小区和商场了。”
罗大海下车,站在熟悉又陌生的土地上,一时不知所措。
9年过去了,这里的一切都变了。
他原本住的陈婶家,那个村委会,甚至整个渔村,都已经消失了。
“我得先找个地方住下来,想办法联系陈婶。”罗大海想道。
他在附近找了一家便宜的旅馆住下,然后再打听陈婶的下落。
第二天一早,罗大海来到当地的派出所,希望能查到陈婶的户籍信息。
“您好,我想查一个人的地址,她叫陈桂花,以前住在蛇口渔村。”罗大海对民警说道。
随后,民警查了一下电脑:“蛇口渔村的居民大多搬到了蛇口新城小区。您有她的身份证号码吗?”
罗大海摇摇头:“没有,我只知道她的名字和以前的住址。”
“那就难办了。不过您可以去居委会问问,他们可能有村民的去向记录。”民警建议道。
罗大海谢过民警,前往蛇口新城居委会。
在那里,一位年长的工作人员听了他的描述,若有所思。
“陈桂花...啊,我想起来了,是不是个五十多岁的女人?”
罗大海点点头:“您知道她现在住哪吗?”
“她搬到新城小区C区了,具体门牌号我记不清了。你可以去C区物业问问。”
罗大海立刻前往C区物业。
经过一番打听,他终于得到了陈婶的具体住址。
来到陈婶家门口,罗大海有些紧张。
他轻轻敲门,很快,门开了。
一个老太太出现在门口。
“请问,您是陈婶吗?陈桂花?”罗大海试探着问。
老太太惊讶地看着他:“是啊,你是?”
“陈婶,我是罗大海啊!九年前住在您家的那个!”罗大海激动地说。
陈婶仔细打量了一会儿,突然认出了他:“天哪,大海!真的是你!快进来,快进来!”
进到屋内,罗大海发现陈婶家的条件比以前好多了。
“你这些年去哪了?怎么一去就是9年?”陈婶倒了杯茶给罗大海。
罗大海把这些年的经历简单讲了一遍。
陈婶听完,叹了口气:“你这些年过得真不容易啊。”
“陈婶,我想问问,我那块地...”罗大海忐忑地问道。
陈婶的眼睛一亮:“你那块地还在,我一直帮你看着呢!”
罗大海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真的吗?那太好了!”
05
陈婶起身从柜子里拿出一个塑料文件袋,递给罗大海:“这是你当年托我保管的地契和文件,我一直保存得好好的。”
罗大海接过文件袋,小心翼翼地打开,里面的地契和文件一应俱全,保存完好。
“陈婶,谢谢!”罗大海真诚地说。
“别这么说,当年你表哥托我照顾你,我答应了就会做到。”陈婶摆摆手,“不过你现在回来正是时候。你那块地,现在可值钱了!”
“真的吗?现在那一带怎么样了?”罗大海急切地问。
“那边去年就有好多人来打听,出价都不低呢!”陈婶说道,“不过我知道那地是你的,就没理他们。”
罗大海心跳加速:“陈婶,您能带我去看看那块地吗?”
“当然可以,明天我就带你去。”陈婶爽快地答应了。
晚上,罗大海在陈婶家住下。
他躺在床上,想到自己当年花600买的地,现在可能值60万,或者600万,心情无比激动。
第二天一早,陈婶带着罗大海乘坐公交车前往他的地块所在地。
“这一带变化太大了,我都快认不出来了。”罗大海感慨万千。
下了公交车,陈婶带着罗大海穿过几条街道,来到一片正在开发的区域。
远处是几栋已经建好的商业大楼,近处一片施工现场。
“就是这里了。”陈婶指着前方一块空地说,“你那块地就在那边,还没被开发。”
罗大海顺着陈婶手指的方向看去,看到了一块被围栏围起来的空地,上长满了杂草。
当他们站在那里观望时,一个戴着安全帽的人走了过来。
“你们是来看地的?”那人问道。
陈婶指着罗大海道:“是啊,这是他的地。”
工程师上下打量了罗大海一番,有些吃惊:“这块地是您的?”
罗大海点点头:“是的,有什么事吗?”
工程师连忙伸出手:“我是张涛。我们公司一直在找您呢!”
罗大海疑惑地与他握手:“找我?为什么?”
“我们公司正在这一带开发商业中心,您这块地正好在规划范围内。一直想找主人找不到呢!”张涛热情地说。
罗大海心中一动:“是吗?可以谈谈。”
“太好了!方便的话,现在就去我们公司看看吧。”张涛邀请道。
罗大海看了看陈婶,陈婶点点头:“去看看吧,多了解情况总是好的。”
三人来到不远处的一栋写字楼,电梯直达二十层。
这是金源房地产公司的办公室,气派非凡。
张涛把罗大海带到会议室,不一会儿,一个西装革履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
“罗先生,您好!我是金源房地产的总经理李强。”李强热情地与罗大海握手。
罗大海有些局促地回应:“李总好,我是罗大海。”
李强做了个请坐的手势:“罗先生,我们公司一直在找您。您这块地对我们的项目非常重要。”
罗大海直截了当地问:“李总,想出多少钱收购我的地?”
李强身体前倾,“罗先生果然爽快。您这块地的位置和潜力,我们准备出价...”
他在纸上写下一个数字,推到罗大海面前。
什么!罗大海的瞳孔猛然收缩。
一百五十万,这在县城可以买下好几套房子了。
“李总的诚意我看到了。”罗大海强作镇定,“不过,我需要考虑一下。”
“当然,当然。”李强理解地点点头,“这一带未来的地价肯定还会上涨。我们现在的出价,已经比市场价高出不少了。”
罗大海答道:“我明白。我需要时间考虑一下,毕竟这对我来说是一笔大交易。”
“没问题,我给您两天时间考虑。”李强拿出一张名片递给罗大海,“有任何问题,随时联系我。”
06
离开金源房地产公司,罗大海和陈婶沿着繁华的街道慢慢走着。
“一百五十万啊,大海,这可是笔大钱!”陈婶感叹道。
罗大海点点头,脑子里一片混乱:“是啊,我做梦都没想到,当年那六百块钱,现在能值这么多。”
“那你打算怎么办?卖还是不卖?”陈婶问道。
罗大海沉思良久:“我不确定。我得考虑清楚。”
回到陈婶家,罗大海辗转反侧,无法入睡。
第二天,罗大海去了市规划局,查询了那一带的规划图。
从规划图上看,他的地块位于未来商业中心的核心位置,周围将会建设大型商场、酒店和写字楼。
这时,他的手机响了,是一个陌生号码。
“您好,请问是罗先生吗?”电话那头传来一个陌生男子的声音。
“是我,你是?”罗大海问道。
“罗先生您好,我是银河房地产的周总。听说您有一块地在蛇口商业区,我想和您谈谈收购的事。”
罗大海一愣:“您怎么知道我的电话?”
“圈子小,消息灵通嘛。”对方笑着说,“罗先生,我们可以出价每平米六千元,比金源房地产高出不少。您考虑一下?”
罗大海犹豫了一下:“周总,我需要时间考虑。”
“没问题,我把我的名片发给您,有决定了随时联系我。”周总爽快地说完,挂断了电话。
不一会儿,罗大海的手机收到了一条短信,是周总的名片信息。
罗大海不禁感到一丝不真实。
短短两天时间,几家房地产公司争相报价,而且价格越来越高。
回到陈婶家,罗大海把遇到的事情告诉了她。
“这些大公司都嗅到商机了,肯定会争相竞价。”陈婶分析道,“要我说,你不如等等看,说不定价格还会再涨。”
罗大海沉思片刻:“是啊,深圳这些年发展这么快,地价一直在涨。我再观望几天。”
晚上,他接到了李强的电话。
“罗先生,考虑得怎么样了?”李强问道。
“李总,我还在考虑中。”罗大海回答。
“罗先生,我知道有其他公司也在联系您。”李强直截了当地说,“我们金源愿意提高报价,每平米七千元,总价两百一十万。这是我们的最高价了。”
罗大海内心一震:“李总出手真大方。不过我还需要再考虑一下。”
“罗先生,市场有风险,价格有波动。现在是卖出的好时机。”李强劝道。
罗大海承诺会尽快做决定,然后挂断了电话。
后面几天,又有两家房地产公司找上门来,出价分别是每平米七千二和七千五。
罗大海感到自己仿佛置身梦中,那块当年无人问津的荒地,现在竟然成了各大开发商争抢的香饽饽。
一个星期后,罗大海决定是时候做决定了。
他约了几家出价最高的公司代表在一家茶楼见面。
茶楼里,五位西装革履的公司高管坐在罗大海面前,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期待和紧张。
“各位,首先感谢大家对我这块地的兴趣。”罗大海开门见山,“我考虑了很久,决定...”
07
突然,茶楼的门被推开,一个中年男子大步走了进来。
“抱歉,我迟到了。”男子自信地说道,走到罗大海面前,“罗先生,我是辉煌集团的赵明。”
赵明环顾四周,对其他几位高管点头示意,然后回过头对罗大海说:“罗先生,我知道您正在考虑出售那块地。我们辉煌集团也很感兴趣,而且我们有不同的合作方式可以提供。”
罗大海好奇地问:“什么合作方式?”
赵明微笑道:“与其直接卖掉地块,不如考虑参与开发。我们可以出资金和技术,您出地,共同开发一个商业项目。这样您的收益会更大。”
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他几位高管也纷纷提出各自的合作方案。罗大海一时有些应接不暇。
这时,赵明拿出一份文件递给罗大海:“这是我们的具体方案,请您过目。”
罗大海打开文件,看到里面详细列出了合作开发的条款。
他作为地主,除了获得一笔现金外,还将拥有建成后部分商铺的产权。
看完方案,罗大海陷入了沉思。
这个合作开发的方案,似乎比单纯卖地更有吸引力。
他对房地产开发一窍不通,也担心自己会被骗。
“各位,我想我需要更多时间考虑。”罗大海最终说道,“这关系到我家庭的未来,我不能草率决定。”
高管们虽然有些失望,都表示理解,并再次强调了自己公司方案的优势,然后陆续离开。
茶楼里只剩下罗大海和赵明。
“罗先生,我理解您的顾虑。”赵明诚恳地说,“您可以找专业人士帮您评估各种方案的优劣。我相信,合作开发对您来说是最有利的选择。”
罗大海点点头:“谢谢赵总的建议,我会认真考虑的。”
离开茶楼,罗大海的脑子里塞满了各种数字和方案。他决定找个专业人士咨询一下。
通过陈婶的介绍,他联系到了一位曾在房地产公司工作,现在做独立顾问的林工。
林工审阅各方案后说:“合作开发收益高但风险大周期长;求省心就卖给最高价;追求更大收益且愿担风险则考虑合作。”
经过再三思考,罗大海决定接受辉煌集团的合作方案,但提出了一些修改建议,包括要求更高的现金比例和更多的商铺产权。
双方经过几轮谈判,最终达成了协议:辉煌集团出资在罗大海的地块上建设商业综合体,罗大海获得一千五百万现金和建成后四间沿街商铺的产权。
97年的夏天,罗大海坐在开往湖南老家的火车上,望着窗外的景色,心中感慨万分。
那个懵懂少年当年花六百元买下的一块荒地,如今竟然为他带来了一千五百万现金和四间商铺的产权。
他想到了妻子和儿子,想到了他们这么多年来的艰辛生活,想到了即将到来的巨大变化。
他拿出手机,拨通了家里的电话。
“喂,芳芳,我这几天就回来了。”罗大海的声音中带着难以掩饰的兴奋,“准备一下,我们要搬家了。”
电话那头的王芳有些疑惑:“搬家?搬到哪里去?”
罗大海微笑着回答:“深圳。我在那边买了房子。”
他没有告诉妻子全部真相,想给她一个惊喜。
当他想到妻子和儿子知道这个消息时的表情,心中充满了期待。
列车继续向前驶去,窗外的风景不断变换,就像罗大海的人生一样,因为一个小小的决定,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08
罗大海拖着行李箱,走出湖南永州的火车站。
7月的阳光毒辣,照在他晒黑的脸上,汗水顺着额头流下来。
十几天的深圳之行,让他身心俱疲,内心却无比充实。
坐上去县城的长途汽车,罗大海闭目养神,脑海中不断回放这些天的经历。
他还是不敢相信,自己当年花六百元买的那块地,竟然如今价值连城。
车到县城,罗大海背着行囊,步行前往家中。
熟悉的街道,熟悉的招牌,一切都那么亲切,可他知道,这一切都将成为过去。
“爸!”刚进门,儿子罗小东就兴奋地迎了上来。
14岁的罗小东,个子已经窜到了罗大海的肩膀,脸上还带着少年特有的稚气。
“回来了?”王芳从厨房里走出来,脸上带着欣喜的笑容,“怎么样?那块地还在吗?”
罗大海放下行李,深吸一口气:“在,不仅在,而且...”
他停顿了一下,仿佛在组织语言。
“而且怎么样?”王芳急切地问。
罗大海从怀里掏出一张银行卡,郑重地递给妻子:“这里面有一百万。”
王芳和罗小东都惊呆了,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一...一百万?”王芳结结巴巴地问,“你说什么?一百万?”
罗大海点点头,脸上露出笑容:“是的,一百万。我们和一家房地产公司达成了合作协议,他们在我们的地上建商场,我们获得一千五百万现金和四间沿街商铺的产权。”
王芳手足无措地接过银行卡,手微微颤抖:“这...这是真的吗?”
“是真的,我已经把一百万存入这张卡里,其余的钱会在项目启动后陆续到账。”罗大海解释道,“还有,我们要搬到深圳去住了。”
王芳双手捂住嘴,眼泪夺眶而出。
罗小东瞪大眼睛,手指颤抖着指向银行卡:“这里真的有一百万?”
“傻孩子,你爸会骗人吗?”王芳笑中带泪,拍了拍儿子的肩膀。
“我在深圳蛇口买了套房子,三室一厅,朝南,采光好。”罗大海在饭桌前展开一张房屋照片,“小东,那边的学校条件好,你可以转去读书。”
罗小东使劲点头:“爸,我不会让您失望的!”
一个月后,罗大海一家收拾好行李,关上了小百货店的门。
街坊邻居纷纷前来送行。
“大海发达了,别忘了乡亲们啊!”老李笑着说。
“哪能啊,我罗大海不是忘本的人。”罗大海握着老李的手,眼中泛着泪光。
深圳的新家宽敞明亮,窗外是繁华的城市景象。
罗大海站在阳台上,望着远处正在建设的商业综合体,那里有他的四间铺面。
“过去的日子太苦了。”王芳站在丈夫身边,轻声说道。
罗大海搂住妻子的肩膀:“没有你,就没有今天。”
一年后,商业综合体竣工。
罗大海和妻子在自己的四间铺面里开了家超市,生意红火。
罗小东在新学校成绩优异,还交了不少朋友。
一天傍晚,罗大海站在曾经的那块地前,如今这里已经是一座闪亮的商场。
他想起了十五年前陈婶说的话:“以后深圳发展起来,地肯定值钱。”
他掏出手机,拨通了陈婶的电话:“陈婶,今晚来我家吃饭吧,感谢您当年的那句话。”
“什么话啊?”陈婶好奇地问。
“您说的,‘不要白不要’。”罗大海望着夕阳下的高楼大厦,笑了。
人生就像深圳这座城市,充满了无限可能。
没人能预料到,一个微小的决定,会在岁月的长河中,酿成怎样的结果。
来源:大大大大聪明游戏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