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溶瘤病毒疗法”——一种能精准感染并杀死癌细胞的病毒。但它有一个大问题:很多患者因为以前感冒或打过疫苗,体内有抗体(免疫“巡查员”),会把病毒提前清除,导致治疗还没到肿瘤就失败了。
作为一名肿瘤患者或家属,您可能听说过一些前沿疗法,比如:
“溶瘤病毒疗法”——一种能精准感染并杀死癌细胞的病毒。但它有一个大问题:很多患者因为以前感冒或打过疫苗,体内有抗体(免疫“巡查员”),会把病毒提前清除,导致治疗还没到肿瘤就失败了。
“细菌疗法”——细菌能跑到肿瘤里,但常常“赖”在原地不动,杀癌范围有限。
有没有办法让它们“组队作战”,扬长避短?
最新发表于《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的研究[1]给出一个令人振奋的答案:能。图源:https://doi.org/10.1038/s41551-025-01476-8
新型“细菌-病毒联合疗法”,打造“抗癌黄金搭档”
这项新研究的核心,就是把细菌和病毒的优势结合起来,打造了一个叫“CAPPSID”的治疗平台,简单来说,就是让细菌作为“特快专递员”,把抗癌病毒“包裹”精准投递到肿瘤内部。
图源:VCG211469251809
一旦进入细胞,“快递车”(细菌)就会自动打开,释放出病毒“货物”。货物(病毒RNA)开始自我复制,生产出大量“攻击单元”(病毒颗粒),从而感染并杀死周围的癌细胞。
更巧妙的是,研究人员还给这个病毒货物加了一把“安全锁”:只有“快递车”同时提供一把特定的“钥匙”(一种蛋白酶)时,病毒货物才能被完全“激活”并继续去感染下一个细胞。这样一来,病毒不会无限制地扩散,治疗的安全性大大提高。
这对患者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这个“组合拳”之所以让人兴奋,是因为它精准解决了传统疗法的难题:
1 有抗体也能治,不用再“望药兴叹”
很多患者因体内有抗病毒抗体,直接被排除在溶瘤病毒疗法外。但这个新疗法里,病毒RNA被细菌“裹得严严实实”,血液里的抗体碰不到。研究中用“细菌-病毒联合疗法”的小鼠,病毒顺利进肿瘤,生存期明显延长——以后有抗体的患者,也有机会用病毒疗法了。
2 转移灶也能清,不用再“怕扩散”
不少患者发现时肿瘤已转移,局部治疗像“打地鼠”,这边好点那边又长。但在小细胞肺癌小鼠模型里,给右侧肿瘤打CAPPSID后,不仅右侧肿瘤缩小,左侧没打针的转移灶也慢慢消失了。最终治疗组小鼠100%活过40天,对照组全因肿瘤去世——以后转移患者,或许不用再怕“局部治疗没用”。
3 副作用小,难治肿瘤也有机会
很多患者因害怕副作用,不敢尝试新疗法。但这个疗法里,细菌只在肿瘤里聚集,肝脏、脾脏等正常器官几乎没有,小鼠治疗后体重没降,也没发烧、发炎。对小细胞肺癌、神经母细胞瘤这些化疗放疗效果差的难治肿瘤,它也能有效杀癌——给没太多治疗选择的患者,多了条路。
离患者能用还有多久?
目前这项研究还在动物实验阶段,接下来要在更大的动物(比如猴子)身上验证安全和效果,还要解决生产、储存等问题。但它的意义在于,给肿瘤治疗指了新方向——以后可能不用再靠“单一疗法硬扛”,而是靠“微生物组队”精准抗癌。
结语:对患者和家属来说,每一次研究突破都是希望。或许不久的将来,这个“细菌送病毒”的方案能走进医院,让更多人实现“肿瘤缩小、活得更久”的心愿。我们会持续关注进展,第一时间分享最新消息。
医脉通癌友指南读者俱乐部成立啦
参与经验分享
分享“抗癌心路”,帮您发表在公众号上,抒发心情自我排解、影响并帮助更多患友;也可以随时向我们提供选题建议,或转发、点评我们的科普文章。
参与科普活动
群主会不定期做各种科普小活动,并有礼品赠送
加入疾病群
添加小助手,拉您进病种群,有问题或需要帮助可直接在疾病群向医生、营养师提问。
进入癌友指南俱乐部
参考文献:
[1]Singer, Z.S., Pabón, J., Huang, H. et al. Engineered bacteria launch and control an oncolytic virus. Nat. Biomed. Eng (2025). https://doi.org/10.1038/s41551-025-01476-8.
温馨提示:本文仅作为科普文章,不提供专业诊疗意见,具体诊疗,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执行:Lya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来源:医脉通泌尿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