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无脑刀吹几记耳光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25 10:33 2

摘要:刀吹们先不要激动,在开喷之前,先回答两个问题,你买过先生的正版专辑吗?你遵从了啊呀啦嗦不要在场外聚集的倡议吗?还是仅仅参与了粉丝间的骂战,亦或者是做了些自我感动的事,就以资深铁粉自居,开始党同伐异,拉踩别人,无脑吹捧,一开口便是“刀郎之后再无乐坛”,仿佛刀郎成

引言

刀吹们先不要激动,在开喷之前,先回答两个问题,你买过先生的正版专辑吗?你遵从了啊呀啦嗦不要在场外聚集的倡议吗?还是仅仅参与了粉丝间的骂战,亦或者是做了些自我感动的事,就以资深铁粉自居,开始党同伐异,拉踩别人,无脑吹捧,一开口便是“刀郎之后再无乐坛”,仿佛刀郎成了乐坛的唯一主宰,其他音乐人都不值一提。诸不知这些行为正在将刀郎推向舆论孤岛。数据显示,2024年刀郎相关话题中,70%涉及贬低他人和粉丝攻击行为。

刀郎携新专辑重回大众视野,本是乐坛盛事,可有些歌迷的行为实在让人难以恭维。本着治病救人的态度,不二在这里想给这些人几记耳光,唤醒他们,为了流量可以,但请别毁了刀郎。

一、停止造神运动,回归艺术本质

部分刀迷将刀郎与孔子、李白、杜甫等历史人物并列如《为刀郎赋》称其"乐宗出自斯乡",甚至要求设立"刀郎文学奖"。这种造神运动看似抬高偶像,实则正在制造新的文化靶点。过度神化会压缩艺术探讨空间,当刀郎被定义为"歌佛",任何关于其作品的正常批评都会被视作亵渎,这与其低调谦逊的个性背道而驰。

新专辑《山歌寥哉》豆瓣8.9分的成绩证明:真正的艺术价值无需通过贬低《梁祝》等经典来证明。与其宣称"花妖秒杀梁祝",不如聚焦《花妖》中地理轮回叙事的创新性,这才是对艺术家真正的尊重。

二、摒弃党同伐异,拥抱多元声音

你们张口闭口就把刀郎奉为乐坛唯一真神,将其他音乐人贬得一文不值,但凡有人提出不同看法,就被你们扣上“不懂音乐”的帽子,群起而攻之。你们所谓的喜爱,不是源于对音乐的尊重,而是盲目排他的偏执。

音乐本应是包容万象的艺术,刀郎的作品有其独特魅力,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风格的音乐就没有价值。你们打着“捍卫偶像”的旗号,肆意打压不同观点,不仅破坏了音乐讨论的良好氛围,也限制了自己对音乐多元之美的探索。

三、停止强行捆绑、恶意蹭流量行为

在流量为王的时代,大家都想在热点里分一杯羹,但底线和分寸不能丢。哪些在外场扮丑作怪影射其他艺人,故意拉仇恨来收割流量的,为了流量不顾演唱会大局,故意制造事端话题的,故意挑起粉丝互撕的,打着“刀郎挚友”“音乐传承者”的幌子到处露面的,在直播里反复提及刀郎,话里话外暗示自己和刀郎关系匪浅,实则不过是一面之缘,甚至根本没交集的,在短视频里拿刀郎当噱头,内容却和他毫无关联,只是为了博眼球、赚流量的。这些强行捆绑、恶意蹭流量的行径,简直令人不齿。如果真心爱护刀郎,请及时收手。

流量是把双刃剑,靠不正当手段获取,即便一时热闹,也注定难以长久。一旦被识破,换来的只有大众的反感和唾弃。

四、回归初心,做清醒的守护者

重拾"沉默的大多数"力量

真正的刀迷群体中,52%是60后、70后观众,他们虽不擅长网络骂战,却是演唱会票房的中流砥柱。与其在评论区厮杀,不如用购票、买专辑等实际行动支持。

践行刀郎的处世哲学

刀郎从未参与"封神"炒作,其经纪人声明强调"反对任何形式的网络暴力"。粉丝与其高喊"刀郎不需要奖项",不如学习他二十年如一日采风民间音乐的坚守。

不二锐评:真正的刀迷,是合肥场外默默购票的60后夫妻,是买实体专辑支持创作的中年乐迷,而不是在直播间叫卖“刀郎开光符”的流量贩子。数据显示,刀郎线下演唱会52%观众为中老年人,但他们线上互动率仅为年轻人的1/3——沉默的大多数在用钱包投票,而“刀吹”们正在用键盘拆台。若真爱刀郎,请记住:艺术需要掌声,但拒绝神坛;音乐渴望知音,但厌恶祭品。

来源:MLI搞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