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一女子服用艾司唑仑,治疗失眠,三个月后身体如何?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3-23 00:22 2

摘要: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睡眠,作为人体必不可少的生理活动,直接关系到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当失眠困扰着现代人的生活时,许多人会寻求药物帮助,艾司唑仑便是常用的一种。

2016年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曾收治一名因长期服用艾司唑仑导致身体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女性患者,引发了医学界对苯二氮䓬类药物长期使用风险的再次关注。

艾司唑仑是一种苯二氮䓬类药物,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失眠和焦虑症。这类药物通过增强大脑中γ-氨基丁酸(GABA)的抑制作用,产生镇静、催眠、抗焦虑等效果。

中国睡眠研究会的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而艾司唑仑因其起效快、疗效确切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睡眠医学中心主任孙伟教授指出:"艾司唑仑在短期使用时确实能有效改善睡眠质量,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耐药性、依赖性以及一系列不良反应。"

根据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张明远主任医师的临床记录,这位30岁的女性患者(以下称"小李",化名)因工作压力大导致失眠,在未经正规医师诊断和指导的情况下,自行购买艾司唑仑服用。

最初阶段(第1-2周):小李每晚服用0.5mg艾司唑仑,睡眠状况明显改善,入睡时间从原来的2小时缩短至20分钟内,睡眠质量提高。

耐药阶段(第3-8周):原剂量效果逐渐减弱,小李逐渐将剂量增至1mg,甚至有时达到1.5mg。

依赖阶段(第9-12周)药物剂量继续增加至2mg,且出现停药后反跳性失眠,比原来失眠更为严重。同时开始出现白天嗜睡、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症状。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李钦义教授团队对该患者的评估显示,服用艾司唑仑三个月后,小李的身体出现了多系统的不良反应:

中枢神经系统影响

严重记忆力下降,特别是近期记忆受损

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明显降低

白天嗜睡,反应迟钝

情绪波动大,易怒、焦虑情绪增加

身体依赖性表现

停药后出现严重的戒断症状,包括失眠加重、焦虑、震颤

药物耐受性增加,需要更高剂量才能达到同样效果

认知功能受损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李伦教授研究团队的一项研究表明,长期使用苯二氮䓬类药物可能导致认知功能下降,甚至增加痴呆风险。

小李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测试中表现出明显的认知灵活性下降。

肝功能异常
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小李的肝功能检查显示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轻度升高,提示肝细胞受到一定损伤。

消化系统不适
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和轻度腹痛,这也是艾司唑仑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

中国药科大学药理学教授陈新谦在《临床药理学》中明确指出,苯二氮䓬类药物不适合长期使用,理想的使用时间应控制在2-4周内。长期使用可能带来以下风险:

药物依赖与戒断症状: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王明伟研究员的实验表明,艾司唑仑会影响大脑奖赏中枢,长期使用后突然停药可引起反跳性失眠、焦虑、震颤、头痛,严重时甚至出现癫痫发作。

认知功能损害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内科徐运教授的研究发现,长期使用苯二氮䓬类药物与认知功能下降存在相关性,特别是记忆力、注意力和执行功能方面。

跌倒风险增加
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刘晓红教授团队的研究显示,老年人使用艾司唑仑等苯二氮䓬类药物后,跌倒风险增加1.5-3倍,这与药物导致的肌肉松弛和协调能力下降有关。

精神运动功能受损
驾驶能力和操作精密仪器的能力下降,即使在药物作用消退后仍可能持续。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服用艾司唑仑后驾车的交通事故风险明显增加。

面对小李的情况,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团队制定了综合干预方案,成功帮助她摆脱了药物依赖。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睡眠医学中心姚贵忠教授建议,失眠治疗应遵循以下原则:

首选非药物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CBT-I):多项研究证实,CBT-I是治疗慢性失眠的首选方法,其长期效果优于药物治疗。

睡眠卫生教育:保持规律作息、创造良好睡眠环境、避免睡前刺激性活动等。

放松训练:包括渐进性肌肉放松、腹式呼吸等技术。

合理使用药物
如确需药物治疗,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严格控制使用时间和剂量。

中华医学会分会睡眠障碍学组组长韩芳教授强调:"药物治疗失眠应遵循'最小有效剂量'原则,并制定明确的用药计划,包括停药策略。"

针对小李这样已经形成药物依赖的患者

需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减量,避免突然停药

采用替代疗法,如中药、针灸等辅助戒断

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应对戒断期症状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失眠专科王玉来教授认为,从中医角度看,长期服用安眠药导致的问题属于"药毒内伤"范畴,治疗上应以"疏肝解郁、养心安神"为主。

中医药调理方案

酸枣仁汤加减:由酸枣仁、茯苓、知母、甘草等组成,具有养心安神之效

针灸治疗:取神门、三阴交、安眠等穴位,调节阴阳平衡

中药足浴:使用夜交藤、合欢花等药物泡脚,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睡眠

食疗建议
多食用有助于安神的食物,如小米粥、莲子、百合、核桃等。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特别是咖啡、茶、酒精等。

对于尚未使用安眠药的失眠患者

先尝试改善生活习惯和睡眠环境

必要时寻求专业医师指导,明确失眠原因

切勿自行购药、滥用药物

对于已经使用安眠药的患者

定期评估用药必要性,避免长期依赖

严格遵医嘱用药,不擅自增减剂量

出现不良反应时及时就医

面对失眠困扰,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才是治本之道。在必要时,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合理使用药物,才能真正走出失眠的困境,重获健康睡眠。

参考文献:

1. 中国睡眠研究会. 《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 2017年版.

2. 陈新谦, 金有豫, 汤光. 《临床药理学》(第6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0.

3. 王明伟, 张蕾, 等. 《苯二氮䓬类药物依赖机制研究进展》.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18, 34(5): 621-626.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来源:科学护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