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市场的“年轻化”战略, 重点不是年龄的数字游戏,而是价值观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3-25 12:01 2

摘要:为啥《哪吒2》票房能冲到150亿,跻身全球影史Top5,作为一部动画电影,年轻受众贡献巨大,不是年轻人不进电影院消费,而是年轻人愿意,为自己认同的好故事买单。

消费圈最大的幻觉,是年轻人不消费了

为啥《哪吒2》票房能冲到150亿,跻身全球影史Top5,作为一部动画电影,年轻受众贡献巨大,不是年轻人不进电影院消费,而是年轻人愿意,为自己认同的好故事买单。

如果你仔细看《哪吒2》观影人群,还会发现一个惊人的数据,30岁到39岁的观众占比超过42%,中年人不光在直播间抢茅台、沉浸在鱼塘钓鱼,竟然也走进电影院看动画片了。

为什么?因为《哪吒2》的主题“我命由我不由天”,真正击中了全年龄段的现实情怀,一部主打年轻消费者的动画片,真正做到了老少皆宜。

它对我们的真正意义,是真正解构了中国消费市场的变化:即我们不能再单纯地给消费者,贴上生理年龄的标签,关注点,应该是消费者内心深处的价值诉求。

都说中国消费市场在年轻化,所以很多品牌刻意讨好年轻人,我认为这是一个认知误区。

所谓的“消费年轻化”,不应该是简单地堆砌潮流元素,单纯追求视觉年轻化,而是与年轻人做情感的链接。

就比如最近很多自媒体都在关注比音勒芬,说她有点陌生了,印象中深耕中年人服饰的比音勒芬,竟然和Hattie Stewart的联名,引入伦敦街头涂鸦艺术。

他们这么做,就是把年轻人的“反叛精神”,缝进了精英外套;跟电影里哪吒的烟熏妆、“小爷是魔,那又如何”的呐喊,在逻辑上其实是相通的。

要年轻人更勇敢地表达自己,让中年人穿出年轻人的心气神,这才是更务实的年轻化战略。

说到比音勒芬,听说很多人都在关注代言人丁禹兮,我觉得挺有意思的。

丁禹兮不是那种流量明星,从《永夜星河》到《黑白森林》戏路跨度很大,而拍了5年戏没怎么上过热搜,去年春夏秋冬都有作品,这种专注精神就很难得。

这可能就是比音勒芬选择他的原因,代言人的精神气质跟品牌的精神内核,也是相通的,那就是专注、勇气、乐观、积极等等。

我们也能够看出来,比音勒芬的“年轻化”战略,重点不是年龄的数字游戏,而是价值观的破界。

毕竟在流量经济时代,能抗住影视寒冬的演员,才配得上穿越经济周期的品牌。

当下的宏观环境,大家都知道,是存量市场,而年轻消费者被视为较大的增量,所以很多品牌年轻化战略盲目扩张,为了讨好年轻消费者,反而导致品牌定位模糊。

殊不知,消费者早就不屑于扮演,社会给定的年龄角色,“我命由我不由天”,而当下那些成功的品牌,早已洞察了这一趋势。

你看比音勒芬,用多品牌矩阵覆盖全年龄段,收购国际品牌KC助力年轻人的精神表达、开设高尔夫体验店满足中年人的社交需求,还有哈佛联名主打高智人群的价值共振……这个战略思路是很清晰的。

他们的真正野心,是通过“年轻化战略”,完成从“服饰品牌”到“生活方式运营商”的跃迁。

说白了,最好的品牌年轻化,是让50岁敢穿得像个老顽童,让20岁能穿出老干部的底气。

最后我觉得,无论是《哪吒2》的现象级爆火,还是比音勒芬的年轻化战略,都说明了同一件事—— 年轻化的本质,不是刻意迎合某个群体,而是通过价值共振,实现全年龄段用户对“年轻精神”的认同。

中国企业要实现高质量消费,不是争夺某个年龄段的钱包,更不是拿年龄的标尺丈量消费者的灵魂,而是建造能容纳年轻灵魂的方舟

来源:乘风破浪的漂流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