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华的最后一节课上,他给学生敬了一个军礼!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25 11:34 2

摘要:最后一堂课,吕冀蜀和平常上课一样,提前20分钟来到教室,播放军事类的视频作为课前预热,待学生们坐定,他便迅速进入授课状态。他声音洪亮,中气十足,讲课富有节奏感;他以部队讲战术的方式,剖析经典战例,解读战略要点;他不拘泥于讲台,习惯边走边讲,颇有“野战军”的风范

原创 郑青春 清华大学

敬礼!

清华大学新水利馆的教室中

身着军绿色常服的武装部教师吕冀蜀

在课后给学生们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这是吕冀蜀退休前在清华上的

最后一节“高技术战争”课

16岁,吕冀蜀参军入伍

一路从初中数学自学到大学微积分

他也从新兵成长为炮兵团团长

44岁,吕冀蜀被派驻到清华

从事教学工作

为学生授课的26年里

他先后组织了近9万名学子完成军训任务

曾开设4门军事类选修课

每年选课近千人

他的课多次位居全校教学评估前5%

还曾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他本人也先后五次

被清华学生评为“最喜爱的教师”

全校前5%!

老兵的“硬核”课堂有多燃?

最后一堂课,吕冀蜀和平常上课一样,提前20分钟来到教室,播放军事类的视频作为课前预热,待学生们坐定,他便迅速进入授课状态。他声音洪亮,中气十足,讲课富有节奏感;他以部队讲战术的方式,剖析经典战例,解读战略要点;他不拘泥于讲台,习惯边走边讲,颇有“野战军”的风范。

吕冀蜀“高技术与现代局部战争”慕课界面

为了提升学生的课堂体验,吕冀蜀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不少“妙招”。他会在课件里穿插战斗机轰鸣声、手榴弹爆炸声、机枪扫射声等音效,营造身临其境的氛围。

学生们对此印象深刻:“他的课件虽然质朴,却有一种从尘土中冲出的力量感,虽不华丽,但非常实用。”

因课程广受欢迎,该课也被制作成慕课“高技术与现代局部战争”,吸引了17万人次在线观看学习,并于2019年被评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20 年入选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吕冀蜀曾开设“高技术战争”“当代国防”“射击”和“当代军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讲座”四门军事类课程(“当代军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讲座”此前为选修课,目前为飞行员班的必修课),每年选课学生近千人。在全校2000多门的本科课程中,他讲授的课程教学评估多次位居前 5%。

吕冀蜀讲授射击要领

“他的讲解特别生动有趣”,学生们对吕冀蜀的“射击”课也印象颇深,“射击什么时候打得准?走火的时候最准。射击还考验心态,有时候越想打中目标,越打不准。”

尽管已经离开部队二十多年,吕冀蜀射击依然精准。学生们评价:“吕老师标准的动作、过硬的本领和洪亮的声音,让我们见识了标准的军人风采。”

吕冀蜀在军训中演示动作

“许多同学是在新生入学军训期间认识吕老师的。我第一次上他的课,就是在‘军事理论’课的‘国家安全形势’专题上。他上课幽默诙谐,还会穿插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让原本昏昏欲睡的我瞬间被吸引,精神为之一振。”航天航空学院2023级本科生王佳伟在上完“军事理论”课后,又在大二上学期选修了吕冀蜀的“高技术战争”课,“吕老师的课是我最喜爱的课之一”。

吕冀蜀讲授“军事理论”课

吕冀蜀在学生中的评价非常高,多次受邀作为教师代表参加校友活动,曾五次获得“清韵烛光·我最喜爱的教师”奖。该奖由清华学子自发提议,每两年举办一届,自2008年至今已举办十届,每届吸引了上万名本科生参与投票。根据评选规则,获奖教师需隔届参评。吕冀蜀从第一届至第十届共五次参评并全部获奖,成为清华大学获得该称号次数最多的教师。

吕冀蜀(左三)获得

清华大学第一届“清韵烛光·我最喜爱的教师”称号

他曾参与主编的《军事理论教程》《军事技能训练教程》《大学军事教程》等教材,成为清华大学军事教学的重要资料,为国防教育的规范化、系统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老兵是怎样炼成的?

1971年,16岁的吕冀蜀参军入伍,在近30年的军旅生涯中,从排长、连长、参谋到炮兵科长,凭借坚韧的毅力和卓越的才能,成长为炮兵团团长。

吕冀蜀担任连长野外训练时

“当时部队正在备战,任务繁重。我们不仅要训练,还要打山洞挖坑道,建掩蔽部,就连营房也需要自己搭建。”吕冀蜀说,“因为年纪小,我的体力并不占优势,但我的自学能力很强,从初中数学一路自学到大学的微积分、统筹法等内容,为成为一名优秀的炮兵指挥军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84年,吕冀蜀在解放军总政文化干校学习时,曾获得全校数学竞赛第一名。他担任师炮兵科参谋时,连续三年获得全军炮兵射击竞赛优胜。

在组织部队训练中,吕冀蜀通过努力钻研反复实践,发明创新了“扩大距离目测”法测算距离,并教会所在部队干部和炮兵侦察兵使用,有效地提高了训练水平和目测距离精度。凭借出色的数学能力,吕冀蜀在军校小有名气,并受邀为军人们上数学课。与传统教学不同,吕冀蜀结合自学经验,将数学知识深入浅出地讲解,大家纷纷称赞他讲课通俗易懂。

这种独特的教学风格,也被吕冀蜀带到了清华大学。1998年,吕冀蜀被中国人民解放军65集团军派驻到清华大学担任军事教学组组长。

吕冀蜀(一排左四)和军事教学组的老师

清华的课堂上,吕冀蜀从不照本宣科,而是将多年的军旅生涯中积累的实战经验融入教学。无论是军事战略还是武器装备,他都信手拈来,尤其是与数字相关的信息,他都记得一清二楚。

为了给课堂融入最新的知识,吕冀蜀紧跟军事领域动态。他常常参加学校军事类的讲座,每年必去珠海航展,把从各个渠道获取的最新信息带回课堂与同学们分享。

此外,他还带领学生们走出校园,观看天安门升旗仪式,到空24师观摩八一飞行大队歼-10战机表演,参加航海实习等,让大家近距离感受军事魅力。

吕冀蜀(二排左五)组织学生观看

八一飞行大队歼-10战机表演

吕冀蜀(二排左五)组织学生参加航海实习活动

“锤炼越狠,锻炼越大!”

虽已离开部队融入校园,吕冀蜀仍用实际行动支持着国防建设。

在历年新生军训中,吕冀蜀共组织10万多名学生完成军训任务。此外,他还负责了清华大学的征兵工作,从征兵宣讲到为同学办理参兵手续、落实优惠政策,他全程参与其中,曾被评为“北京市征兵工作先进个人”。

多年来,吕冀蜀参与探望了大部分入伍同学,不管是西南边陲、藏区高原,还是国境线旁,利用周末和寒暑假走遍了全国多个省市自治区,激励学生投身国防。

吕冀蜀(左三)赴边防线看望入伍学生

“对我们参过军的同学来说,印象最深的绝对是吕老师不远千里到部队看望我们,对待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吕老师不仅是我的老师,还是我的战友,更是我参军路上的引路人。”清华大学党委武装部、国防教育与人才培养办公室教师王晓丽表示。

从参军前到退役后,吕冀蜀始终关注学生的需求与动态,为他们及时提供帮助和建议。“我是在大一参军时认识吕老师的,退役回校后担任他的助教。有一次,他把我叫到办公室,我本以为是要安排工作,没想到却是关心我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新闻与传播学院2022级硕士生韩瑞瑞说。

吕冀蜀(一排左四)参加

清华大学2014年欢迎老兵光荣退役座谈会

目前清华大学有281名学生已经服役期满光荣退役返校,其中264人被评为优秀士兵,42人在部队立功,其中1人立一等功,4人立二等功,37人立三等功。不少学生在毕业后选择了再次入伍进部队。

谈起参军的学生,吕冀蜀如数家珍。他说,虽然他们当兵的过程充满艰辛和磨炼,但对学生们而言“锤炼越狠,锻炼越大”。

在清华大学的26年间,吕冀蜀还参加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60周年和70周年群众游行活动,三次带领清华师生出色完成任务,并先后被首都国庆游行指挥部评为“首都国庆60周年群众游行优秀工作者”和“首都国庆70周年群众游行先进个人”。

吕冀蜀担任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群众游行“科技发展”方阵的副总教练

“当年在天安门广场上,我看到吕老师身上背着十几斤重的扩音器,走到长安街的中轴线上。他的背影让我想起朱自清笔下的《背影》,令人感动。”清华大学保密管理办公室主任熊剑平说。

2019年国庆前夕,65岁的吕冀蜀再次肩负起群众游行中带领清华师生演练的重任。当时吕冀蜀身患带状疱疹,却坚持参加每次游行演练。“当时没在意,咬咬牙就过去了!国庆游行对我和学生都是难得的历练。”为此,他还放弃了在天安门西观礼台观礼的机会。

“该摔就摔,摔倒了再站起来。”在他看来,青年人在一次次磨炼中培养出的精神,将使他们受益终身,凭借这样的精神,到任何岗位都能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

采访当天,吕冀蜀仍穿着他最喜欢的军绿色常服,举手投足间尽显军人特有的气质与风采。今年71岁,已经退休的他偶尔还会回到清华,受邀作为嘉宾在“当代国防”课上和同学们进行交流。正如他所言:“学校国防教育有需要的时候,我仍愿意积极参加。”

文 | 郑青春

图片来源 | 武装部

来源:澎湃新闻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