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太原龙城中医医院科普:提到乙肝传播,很多人第一反应是 “血液传播”,比如共用注射器、输血感染等,觉得只要避免接触他人血液,就不会感染乙肝。但实际上,乙肝的传播途径远不止血液这一种,还有几种 “隐藏途径” 因日常场景常见、传播方式隐蔽,更容易被忽视,成为乙肝病毒
太原龙城中医医院科普:提到乙肝传播,很多人第一反应是 “血液传播”,比如共用注射器、输血感染等,觉得只要避免接触他人血液,就不会感染乙肝。但实际上,乙肝的传播途径远不止血液这一种,还有几种 “隐藏途径” 因日常场景常见、传播方式隐蔽,更容易被忽视,成为乙肝病毒传播的 “隐形渠道”。了解这些隐藏途径,才能更全面地做好防护,降低感染风险。
首先要明确,乙肝病毒主要通过 “体液交换” 传播,血液只是体液的一种,其他含有病毒的体液(如唾液、精液、阴道分泌物、汗液等),只要接触到破损的皮肤或黏膜,就可能造成感染。这也是隐藏传播途径存在的核心原因 —— 很多人没意识到,日常看似 “无害” 的接触,若恰好存在皮肤黏膜破损,就可能成为病毒入侵的通道。
第一种容易被忽视的隐藏途径是 “皮肤黏膜微小破损接触传播”。生活中,很多场景会出现肉眼难以察觉的皮肤黏膜破损,比如用未消毒的剃须刀刮胡子时不小心划伤皮肤、美甲时工具消毒不彻底导致指甲边缘微小破损、共用牙刷时牙龈出血造成的黏膜损伤等。若这些工具或物品此前被乙肝病毒携带者使用过,且残留了含有病毒的体液,后续使用者接触到破损处,病毒就可能通过伤口进入体内。比如有人在街边小店美甲,因美甲工具未彻底消毒,恰好自己指甲边缘有倒刺破损,而前一位使用者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最终导致感染;还有人共用剃须刀,因对方剃须时轻微出血,残留的病毒通过自己的微小伤口侵入,这些都是典型的 “微小破损接触传播”,因伤口隐蔽、场景日常,很容易被忽视。
第二种隐藏途径是 “无保护措施的亲密接触传播”。这里的 “亲密接触” 不仅指性行为,还包括日常密切的生活接触,比如情侣间的深吻、家人间共用毛巾擦脸(若双方均有皮肤黏膜破损)等。乙肝病毒可存在于唾液、汗液中,若亲密接触时,一方有口腔黏膜溃疡、牙龈出血,或皮肤有微小伤口,含有病毒的体液就可能通过这些破损处传给另一方。尤其是情侣或夫妻间,若一方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未采取防护措施(如接种疫苗产生抗体),长期亲密接触会增加感染风险。很多人觉得 “日常相处不会传染”,却忽略了皮肤黏膜偶尔破损的情况,导致病毒在不知不觉中传播。
第三种容易被遗漏的隐藏途径是 “母婴传播中的‘宫内感染’与‘产后密切接触’”。提到乙肝母婴传播,很多人知道 “分娩时通过产道接触血液和分泌物传播”,却忽视了 “宫内感染” 和 “产后密切接触” 这两个隐藏环节。孕期若母亲乙肝病毒载量较高,病毒可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导致宫内感染;产后,母亲与婴儿密切接触时,比如亲吻婴儿(若母亲有口腔溃疡)、用嘴喂辅食(唾液接触)、共用毛巾擦身体(若婴儿皮肤有湿疹破损)等,都可能让病毒通过婴儿娇嫩的皮肤黏膜侵入。虽然现在有规范的母婴阻断措施(如孕期抗病毒、新生儿注射疫苗和免疫球蛋白),但如果忽视产后密切接触中的防护,仍可能存在感染风险,这也是很多人容易忽略的点。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日常普通接触(如握手、拥抱、共同进餐,且双方无皮肤黏膜破损)不会传播乙肝病毒,无需过度恐慌。预防乙肝的关键,除了避免上述隐藏途径,最有效的方式是 “接种乙肝疫苗”—— 通过疫苗产生保护性抗体,能从根本上降低感染风险。此外,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个人卫生,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美甲工具等可能接触皮肤黏膜的个人用品;有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家庭,其他成员应及时接种疫苗,定期复查抗体水平;情侣或夫妻间,若一方未接种疫苗,应尽快完成接种,避免无保护的亲密接触。
总之,别再只知道乙肝通过血液传播,皮肤黏膜微小破损接触、无保护亲密接触、母婴传播中的隐藏环节,这些更容易被忽视的途径,同样需要警惕。全面了解传播方式,做好防护措施,才能更好地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远离乙肝感染风险。
来源:太原龙城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