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技术手段和新媒体形态推陈出新,使传媒舆论场域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主流媒体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必须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实现自我突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
从转型到重构,推进广电媒体系统性变革
技术手段和新媒体形态推陈出新,使传媒舆论场域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主流媒体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必须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实现自我突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形势下的新闻舆论工作和主流媒体的改革创新工作。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随着形势发展,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以前是‘人找信息’,现在是‘信息找人’。所以,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就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为主流媒体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深圳广电集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主动拥抱变革,刀刃向内,敢于尝试,近年通过两次重大改革,特别是今年实施的“五维方案”,进行彻底的内容转场、架构调整、技术推动、产业升级和评价革新等自我革命,以新质生产力推动深圳广电传媒高质量发展,绘就广电系统性变革的“深圳版本”。
内容转场,以新内容占领新场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互联网是一个社会信息大平台,亿万网民在上面获得信息、交流信息,这会对他们的求知途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会对他们对国家、对社会、对工作、对人生的看法产生重要影响。”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五十六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1.2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9.7%,互联网已经成为宣传的主阵地。而作为传统主流媒体,广播电视媒体受众正在减少,收视收听份额不断被新媒体蚕食,广播电视的用户在逐年减少,传统主流媒体内容全面转向主阵地迫在眉睫。
深圳广电集团高度重视内容的转场,及早布局新媒体阵地,调整节目内容生产方式,适应新媒体内容需求,部署主力军进军主战场。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深圳广播电视就开始“触网”,推出自己的网站;2015年深圳广电集团推出新闻客户端“壹深圳”,并于2023年改革前后逐步形成了由“壹深圳”客户端、“直新闻”客户端、“深爱听”广播客户端、“深视频”电视融媒体视频应用和各“两微”平台组成的“壹直深爱”融媒体矩阵的格局。
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深圳广电集团改革不停歇。2025年,深圳广电把打造新一代智能旗舰客户端“第一现场”作为改革的重中之重。整合壹深圳、直新闻、深爱听“三端合一”,以“主流媒体精品内容+城市生活综合服务”为核心定位,以“互动+数智”为特色,进一步强化内容、运营、经营、技术四大能力,努力把第一现场APP打造成为集团新闻资讯的第一内容平台、本土生活的第一服务平台、数智引领的第一技术平台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自主可控传播平台,真正成为集全集团内容集纳、产品分发、活动交互于一体的超级入口。
打造“第一现场”“直新闻”两个大号。“第一现场”着重营造“即时感”“现场感”,让用户第一时间获取新闻动态;“直新闻”则依托国际时政等优势资源,打造国际传播头部IP。
打造特色化垂类栏目IP集群。着力在文化、科创、财经、时尚、教育等领域培育和壮大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头部账号,打造多个新媒体矩阵及外宣新媒体账号矩阵。
探索发展特色个人账号。集团着力打造一批网感强、特色鲜明的名记、名评、“名嘴”IP,提升集团新媒体吸引力和影响力。
经过两次大改革,深圳广电集团在新媒体领域的布局焕然一新,形成了“1+2+N”的新媒体传播格局。
在向新媒体转场的同时,深圳广电集团进一步缩减传统频道频率,于2024年停播了娱乐频道和公共频道,目前正推进另外两个电视频道和一个中波广播频率的停播工作。经过精简调整,深圳广电集团在传统播出平台方面形成了集中资源重点打造“4+4”播出平台(即4个电视频道和4个广播频率)的格局。
深圳广电集团打造数智媒体生产传播核心平台——“深圳数媒”。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通过深刻调整和改革,深圳广电集团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全媒体格局,70%以上的人力资源投入到新媒体上,实现了“主力军挺进主战场”,舆论引领力有了很大的提高。2024年深圳卫视全面改版,创下近年最高的收视率,稳居全国省级卫视前六,《直播港澳台》《正午看天下》等栏目多次获得全国地方卫视同时段收视第一,电视品牌栏目《深视新闻》常播常新。集团培育了“直新闻”“深圳卫视”两个单平台千万大号,新媒体端、号全网下载用户及粉丝量超1亿;全媒体产品数量质量不断提升,集团制作的《习近平的“艾奥瓦老友记”》《解码新质生产力》两件作品于2024年分别获得第三十四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和三等奖,同年获国家、省、市级奖项303项,数量为历年之最。
架构调整,以新架构适应新形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时强调:“要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加快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催化融合质变,放大一体效能,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
主流媒体内容的转场、渠道的改变和业务流程的变化,要求重构媒体内容生产组织架构和内容生产体系,架构调整势在必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深圳广电集团分别于2023年和2025年作出两次深刻的改革探索。
2023年,深圳广电集团大力推进人事制度改革。21个部门(单位)完成全员双选岗位1842个,超80%中层干部调整岗位,实现了人岗匹配,资源优化配置。人员调整后集团整体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许多业务骨干脱颖而出,激活了人才这池“春水”,为下一轮改革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025年,深圳广电集团按照“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更高要求,在系统性上狠下功夫,坚持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系统性变革、整体性推进,坚持导向为魂、创新为要、流量和效果说话,用互联网思维主导资源配置,全方位推进组织架构、管理流程、运营模式等变革。
区别于以往传统模式,集团按照集中策划、统一采集、多元创制、全媒传播的原则,重塑内容创意策划、产品制作、运营宣推等生产流程,加强内容产品的整体采集、统筹策划、视觉设计和运营宣推,构建全媒体多元化专题内容生产机制,全面推进以全媒体内容生产传播为逻辑原点的内容生产流程再造和资源布局调整。
深圳广电集团电视品牌栏目《深视新闻》宣传海报。
与以往按照频道、频率组织生产内容的模式不同,集团改革从内容生产端入手,根据内容生产的专业性要求及资源集约化、高效化利用的原则,升级组建新闻中心、卫视中心、国际传播中心、民生服务传播中心四大内容生产中心,各中心内容生产各有侧重,根据用户需求进行统筹分发。其中,新更名的新闻中心依托原全媒体新闻中心,整合数科公司“壹深圳”客户端业务,以强大的新闻内容生产与资源整合能力打造集团融合转型的战略平台;新升级的卫视中心依托原卫视中心,整合原财经生活频道、体育健康频道以及娱乐中心业务,聚焦“港澳台、经贸、科技、时尚”等重点领域,打造全媒体特色内容IP,确保大屏收视领先、微博粉丝量破千万,以便更好地彰显深圳城市文化特色,提升服务城市综合营销能力;新升级的国际传播中心坚持“舆论斗争”和“好感传播”双轮驱动,融合“宣内”与“宣外”,优化节目内容,强化“两微一抖”运营,打造以“直播港澳台”“Shenzhen Channel”“Shenzhen Story”为核心的外宣账号矩阵,对外积极发声、加强海外互动、链接国际资源,努力提升海外传播力和影响力;新更名的民生服务传播中心,整合广播四套频率和原少儿频道,积极链接城市各方面资源,聚焦车载收听与“一老一小”开展民生服务、健康教育、娱乐生活等业务,以便更好地履行城市公共文化服务职能。
技术推动,以新技术驱动新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好内容、好故事的呈现需要技术的支撑。近几年,深圳广电集团强化技术推动,在传媒技术方面推陈出新,加快建设技术支撑内容创新和多元场景应用,以“广电智媒+深圳智造”让传媒内容的输出和呈现更加精彩,引起受众关注,受到业界的好评。
今年两会期间,深圳广电集团联手多家深圳高科技企业,推出的“夸父”机器人、外骨骼机器人、新一代媒体“单兵包”等“黑科技”火爆出圈,引起业内外的广泛关注。“夸父”机器人具备实时感知、决策和交互能力,和记者一起报道两会,是记者的好帮手、好搭子;外骨骼机器人融合了人体工学、动力、电子和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极大地减轻了记者“扛机器”的压力;新一代媒体“单兵包”,“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它包含360运动摄像机、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运动相机等设备,让记者一个人就是一支采编队伍;智能化全链条生产技术实现“广播+电视+新媒体”的实时联动,展现新质生产力,赋能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新成效;AI大模型同声传译软件是持续在线实时翻译的“无声翻译官”,实现了人与人之间多种语言的无障碍交流;高阶智驾系统“天神之眼”是集团的新闻报道用车,它“高速路+快速路”的领航辅助驾驶功能提高了工作效能。这些“黑科技”助力深圳广电内容生产焕然一新。
2025年5月,深圳广电集团与华为签署《深化全面战略合作协议》,集团对华为全场景开放,共同开展4K/8K超高清建设、数字底座建设、全域运维、国产化及信创替代等多项合作,助力集团数智化转型,共同推进媒体行业智能化转型与产业融合升级。
6月28日,深圳卫视4K超高清频道正式开播,这是深圳广电集团主动作为,积极助推产业链发展,探索地方卫视4K超高清生态建设的创新之举。
目前,深圳广电集团正充分发挥先进技术发展的革命性、引领性作用,整合集团技术资源力量,更加广泛链接全市、全国乃至国际头部科技力量,重塑技术支撑体系,以技术创新迭代赋能集团各项工作:一是打造数智媒体生产传播核心平台“深圳数媒”,打破传统广播电视制播架构,全面构建开放智能的全媒体多场景技术体系;二是构建前沿视觉技术创新应用体系,积极推进超高清融合制播平台、XR、VR等前沿视觉技术创新应用平台建设;三是构建智能化信息化创新运营体系,加快推进互联网、大数据等前沿信息技术创新,打造全国数智媒体运营新范式。此外,深圳广电集团还依托“第一现场”旗舰客户端建设,聚焦智能推荐与客服、互动工具集、会员运营系统等功能板块强化互联网软件开发,不断打造深圳政宣精品、便民服务、深企商拓等多元化应用场景。
通过两次重大变革,深圳广电集团切实以技术创新迭代支撑集团全方位工作,真正实现技术供给端、内容生产端和场景应用端的深度融合,真正实现先进技术高效支撑内容生产传播全流程。
产业升级,以新产业赋能新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事业和产业是媒体的“两个轮子”,其中宣传事业、舆论引领是“前轮”,产业发展、产业经营是“后轮”,“前轮”管方向,“后轮”是动力。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改变了传媒生态,过去以广告为主的单一经营模式日渐式微,崭新的产业运营模式势在必行。
新形势下,深圳广电集团稳中求变:一方面,稳住原来广告经营规模,2024年集团本部广告收入实现近十年来首次反弹;另一方面,大力挖掘各种资源,聚焦“新闻+政务服务商务”,拓展各类项目,每年承接各类城市活动超500场,高质量完成各项任务,实现创收4.48亿元。
与此同时,深圳广电集团强化产业再造,构建具有一定实力、兼具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产业体系。集团与深圳“20+8”产业政策紧密结合,以增强“两个效益”为目标,以“媒体+”优化布局集团产业发展,重塑产业经营体系。经过两轮改革,集团充分整合优化内部资源,关停并转效益差、前景弱的下属企业,将二级企业数量大幅减少。更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广电集团通过提升产业经营效能,进一步增强产业对事业的反哺作用,提升集团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是优化升级数字科技、文化金融、影视文化、数字创意、园区运营五大产业板块,进一步提升经营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二是聚焦发展平台经济,全力推动旗下深圳文交所承建的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加快发展,目前该交易中心全场景交易额累计突破627亿元,今年以来营收已经突破3.3亿元;三是以乡村全面振兴、“百千万工程”为重要抓手,依托“广视优品”线上商城销售平台,加快建设线下“家乡味道体验中心”,同时继续办好广电主导的对口帮扶农产品文创设计大赛等重点项目;四是发展数字文化经济,积极布局集团数字文化产业,加快建设深圳影视综合制作与服务数字化生态建设,加快打造“数字时尚”“数字会展”“数字文旅”等新兴产业,加快构建户外数字营销传播网络,探索“时尚会展+”和“文旅+”等数字文化赛道,打造天空美术馆、“文旅深圳”等线上、线下平台,提质升级数字文化服务能力,进一步推动更多的广电传统产业板块向数字文化创意产业转型。
经过改革调整,深圳广电集团初步形成了崭新的产业运营模式和产业经营机制。
面对当今媒体深度融合大势,深圳广电集团紧紧抓住“系统性变革”这个纲,以“实干”为笔,以“改革”为墨,以“广电”为纸,在内容生产与转场、传播渠道拓展、组织架构变革、技术革新、产业升级、考核评价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动真格,全面变革升级焕新,生动勾勒出广电媒体系统性变革的“深圳版本”。
【声明:本号为宣传传媒领域融合创新的理论与实践平台,属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其它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谢谢】
来源:融媒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