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申遗“溃败”是谣言!正规媒体跟风传,公信力何在?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31 13:48 2

摘要:7月18日,一则“韩国申遗全面溃败,5项非遗进入待撤销名单”的消息在社交平台扩散,迅速登顶某博热搜榜首。随后,众多知名媒体与自媒体未经核实便跟风转载,使这则毫无根据的谣言以病毒式速度蔓延,短时间内成为全网热议的“焦点事件”。

7月18日,一则“韩国申遗全面溃败,5项非遗进入待撤销名单”的消息在社交平台扩散,迅速登顶某博热搜榜首。随后,众多知名媒体与自媒体未经核实便跟风转载,使这则毫无根据的谣言以病毒式速度蔓延,短时间内成为全网热议的“焦点事件”。

7月19日下午,一则辟谣内容成功登上B站热搜,部分传播谣言的媒体随之陷入尴尬,纷纷选择删除此前的不实报道。然而,辟谣声渐起时,热搜又出现“韩国申遗失败,网友为何狂欢”的话题,这种罔顾事实的操作引发广泛争议。

在这场谣言风波中,普通网友是最无辜的群体。作为非专业人士,网友并无义务掌握联合国及申遗流程的前置知识,其在转发信息前能做的最大努力,仅是查看是否有正规媒体报道。

但部分官方媒体的表现却令人失望,新某报作为有级别的事业单位,不仅未及时核查信息,反而继续传播谣言。当十几家媒体言之凿凿地将谣言当作事实传播时,普通网友更难辨别真伪。媒体若连基础的信息核查都不执行,却要求网友自行辨别,本质上是对新闻职责的背离。

辟谣内容发布后,仍有部分人质疑“目前只是走流程,9月才正式宣布”,甚至有支持辟谣的网友因协助澄清被指责“造谣”。

很快,韩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明确回复,相关新闻“are entirely false”(全是假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韩国均未收到任何关于撤销韩国非遗项目的要求。

针对“是否瞒着韩国撤销项目”的猜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邮件再次给出实锤:第一,未收到中国要求将韩国非遗项目移出名录的申请;第二,移出名录需满足“因形势变化不符合公约要求”的前提,且申遗不具备排他性,无法证明“ownership(所有权)”,成功申遗不代表申请国独享该文化;第三,根本不存在“待撤销名单”,目前也无任何项目被撤销。

追溯谣言源头,可发现其形成过程充满荒诞性。2025年5月20日之前,中文互联网从未出现“申遗溯源”概念,该表述最早出自5月20日在搜狐、腾讯新闻发布的一篇题为《乱申遗的韩国,没想到中方成功当选主席,要从源头治理韩方坏毛病》的文章。据认证,文章作者为环球某报中文版执行副主编,经核查,该报确有一位名字含“剑”字的副主编。

5月30日,部分自媒体彻底脱离事实,虚构“文化遗产鉴定中心”,甚至伪造“137项证据”,要求韩国45天内提交5项非遗的“千年传承证据”,韩国申遗溯源谣言至此基本成型。

6月1日,羊某晚报金某网以《中国137项铁证反击文化剽窃》为题发文,不仅全盘照搬自媒体虚假信息,还将“文化遗产鉴定中心”升级为“中国文化遗产鉴定中心”,将虚构机构包装成“国字头单位”。

7月18日,又一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7月15日关闭韩国申遗证据提交通道,韩国申遗全面溃败”的消息发布,该消息截图显示转发量超5000、点赞量超15万,热度远超后续的辟谣内容。发布者身份为知名主持人、中国传媒大学博士及在校教师,这一身份背景进一步加剧了谣言的传播力度。

整个过程中,仅有湖北广电旗下的长江云新闻发出“未见官方权威消息”的理性声音,却因提问“网友为何狂欢”被网友指责,最终删除内容。

《新闻学概论》明确“先有事实,后有新闻”,媒体的生存根基是传递真实信息、沟通社会情况。但如今部分媒体人“无事实硬造新闻”,未给社会提供有效信息增量,反而利用自身公信力传播错误内容。他们不做信息核查、不深入新闻现场,却积极转发不实信息,事发后偷偷删除内容,从不澄清道歉。

2017年有报道称“七成以上报业集团出现亏损”,且该报道被归类为“娱乐快讯”。或许亏损压力迫使部分传统媒体急于追求流量、获取短期收益,但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始终是公信力。若公信力丧失,传统媒体便无法与无底线的营销号竞争。

来源:苏医慧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