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在其火热应用的背后,也始终存在难以忽视的隐忧:动物源提取路径所带来的伦理争议、宗教禁忌与质量控制难题,正制约着PDRN的广泛适用性。尤其在“纯素护肤”“零残忍化妆品”理念日益兴盛的当下,如何跳出对鲑鱼精子的依赖,寻找更加环保、稳定且符合道德要求的替代路径,成
PDRN近年来被广泛用于医美针剂、术后修护和日用护肤中,凭借抗炎、促细胞生长和改善肤质等功效,迅速跃升为“再生护肤”体系中的明星原料。
但在其火热应用的背后,也始终存在难以忽视的隐忧:动物源提取路径所带来的伦理争议、宗教禁忌与质量控制难题,正制约着PDRN的广泛适用性。尤其在“纯素护肤”“零残忍化妆品”理念日益兴盛的当下,如何跳出对鲑鱼精子的依赖,寻找更加环保、稳定且符合道德要求的替代路径,成为众多品牌和研究者共同面对的课题。
也因此,植物源PDRN的探索步伐正在明显提速。近年来,包括兰蔻、爱茉莉太平洋、华熙生物在内的品牌与企业相继公布了来自玫瑰、小球藻、乳杆菌等新型PDRN路径的研究成果,标志着该成分从“海洋独占”走向“多源共生”。这一趋势不仅反映出护肤科技对成分来源日趋敏感的态度,更折射出未来功效护肤在可持续与功效并重方向上的深层转向。
而近期,一项发表于国际期刊《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的研究,将目光投向了中草药成分绞股蓝。研究团队首次成功从绞股蓝愈伤组织中提取植物源PDRN,并在细胞与分子层面验证其在屏障修复与抗氧化上的活性,为植物源PDRN的科研版图再添一笔。
植物来源更可靠?
“去动物化”并不是护肤成分开发中的新命题,但对PDRN而言,这一进程尤显复杂。作为核酸类高分子,PDRN对结构完整性与功能保留有着极高要求,PDRN能修复肌肤,关键并不在于它是“DNA”,而在于它是能被细胞识别的“信号片段”。
这些短链DNA进入皮肤后,会模拟组织受损时的生理状态,进而激活再生、抗炎与修复机制。而要让这种“信号”有效传递,PDRN的片段长度、结构稳定性与来源安全性都尤为重要。正是在这一逻辑下,植物和微生物成为继鲑鱼之后,PDRN研究的两大新方向。
如兰蔻推出的Absolue PDRN,标榜以玫瑰为提取来源,从植物核酸中获得具备屏障修复与抗氧化活性的核酸片段,为高端护肤注入“纯素科技”标签;
爱茉莉太平洋则从蓝色小球藻中获得分子量更小的Blue-PDRN,相比传统的三文鱼PDRN,更易被皮肤吸收;
此外,韩国MNH生物与华熙生物也分别从鼠李糖乳杆菌与清酒乳杆菌中开发出微生物源PDRN,通过细胞代谢工程与DNA提取技术优化批次稳定性与功效一致性。
这些研究通过控制原料来源与提取工艺,实现DNA片段在活性、渗透力与安全性上的全面优化,具备独立的科研定位与成分价值。
而绞股蓝PDRN的出现,也正是对这一趋势的响应。作为中药资源中的“南方人参”,绞股蓝不仅皂苷含量丰富,其愈伤组织中的基因组DNA同样具备活性潜力。最新研究显示,这类植物核酸也能模拟修复信号,激活皮肤的屏障调节机制,为植物源PDRN打开了另一种思路。
技术拆解
研究团队从绞股蓝叶片中诱导出愈伤组织,并通过生物反应器扩大培养,再经超声波技术提取出分子量在50–1500kDa之间的DNA片段。该工艺提取得到的PDRN,与鲑鱼源PDRN在结构上非常接近,但全程不涉及动物组织,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纯素”来源。
那它到底有没有效果?研究给出了几个关键实验数据:
提升细胞活力:在实验室模拟中,绞股蓝PDRN能让角质形成细胞的活力提升近一倍,与鲑鱼PDRN相当。这意味着它能为皮肤代谢与修复提供能量支持;
修复皮肤屏障:绞股蓝PDRN显著增强了两种关键屏障蛋白的表达——丝聚蛋白和内披蛋白。前者决定皮肤的含水能力,后者影响角质细胞之间的黏合程度;
抗氧化能力强:它对自由基的清除效果可达到鲑鱼PDRN的92%,具备良好的抗氧化保护力;
促进细胞连结:它还能调节与细胞间“紧密连接”相关的蛋白,帮助皮肤细胞像砖块一样排列紧密,提高屏障完整性;
机制路径明确:通过进一步的基因分析,研究发现它可以激活皮肤中经典的抗氧化调控通路(NRF2/HO-1),这与目前多数再生类护肤成分的路径一致。
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细节,这类植物DNA并非通过传统提取皂苷的方式获得,而是依托愈伤组织——一种在植物自我修复时形成的细胞状态。这种方式不仅更容易实现规模化生产,也能提高提取物的活性一致性。
新美学评析
如今,功效护肤正逐步走向“机制明确”“路径清晰”,绞股蓝PDRN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值得思考的模型。它并不强调传统草本的“温和”“滋养”标签,而是通过结构片段激活皮肤的内在修复能力。这恰恰可能是下一代植物护肤原料的发展方向:不仅来源天然,更需具备现代生物学可验证的功效强度。
同时也可以看到,植物源PDRN的产业化仍处在起步阶段。如何控制DNA片段的长度分布?怎样保证不同批次的稳定性?是否具备长期使用的安全性?这些问题仍需通过更多实验与标准建立逐步完善。
但至少,从绞股蓝、玫瑰、小球藻,再到乳杆菌等微生物源PDRN的探索,已经在产业中逐步成形。它们的出现,让PDRN有望成为一个可被植入日常护肤、符合纯素理念、拥有明确机制的新型成分体系。这场以“核酸”为媒介的再生逻辑转向,或许正是理解功效护肤未来走向的关键切口。
来源:小鱼观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