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还有多少人记得 2019 年詹姆斯中国行的场景?上海站活动 VIP 票被炒到 3.8 万元,内场区域拉起三层警戒线,保安频繁呵斥举手机的球迷,“禁止拍照” 的吼声此起彼伏。而如今,2025 年的 “Forever King” 篮球之旅却宣布:全程 0 元,不限
还有多少人记得 2019 年詹姆斯中国行的场景?上海站活动 VIP 票被炒到 3.8 万元,内场区域拉起三层警戒线,保安频繁呵斥举手机的球迷,“禁止拍照” 的吼声此起彼伏。而如今,2025 年的 “Forever King” 篮球之旅却宣布:全程 0 元,不限拍摄,甚至设置专门的合影环节。
笔者认为,这种 180 度的转变,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詹姆斯团队与耐克对中国市场的一次精准战略调整。
用 “免费” 消解阶层焦虑,重塑品牌亲和力
过去十年,NBA 球星中国行的 “高冷范儿” 早已引发不满。2023 年某球星成都行,普通票定价 1280 元,却只能在体育馆外场看直播;2021 年另一巨星活动,规定 “禁止携带任何带有品牌标识的衣物”,本质上是用高门槛筛选 “高端消费者”。但数据显示,这种模式正在失效:2024 年 NBA 球星中国行平均上座率较 2019 年下降 27%,社交媒体上 “割韭菜” 的吐槽量增长 3 倍。
詹姆斯和耐克显然嗅到了危险信号。中国篮球装备市场虽然突破 800 亿元,但消费者结构正在变化:Z 世代占比从 2019 年的 31% 升至 2024 年的 58%,这群年轻人更反感 “被区别对待”。而本次的0 元门票直击痛点。抖音上 “普通人也能看詹姆斯” 的话题播放量破 12 亿次。当穿着百元仿版球衣的学生能和穿限量款的球迷坐在一起欢呼时,耐克想要传递的 “篮球无差别” 理念,比任何广告都更有穿透力。
用 “开放拍摄” 制造传播裂变,激活私域流量
禁止拍照曾是球星活动的 “铁律”,背后逻辑是 “稀缺性营销”:只有官方放出的高清图才有传播权。但在短视频时代,这种做法无异于自断传播渠道。2024 年某球星活动严格控拍,最终全网相关视频播放量仅 1.2 亿;而此次詹姆斯活动官宣 “全程可拍摄” 后,仅预热阶段就有 50 万球迷在抖音发布 “抢票攻略”,自发形成二次传播。
更深层的考量在于私域流量的沉淀。耐克小程序在抢票页面设置 “一键关注”,绑定后可接收詹姆斯独家训练视频。数据显示,活动上线 3 天,小程序新增用户突破 800 万,其中 72% 开通了会员。这些用户不仅能收到球鞋发售提醒,还能参与 “设计詹姆斯中国行 T 恤” 等互动 —— 这种 “让球迷参与创作” 的模式,比单纯卖票更能培养忠诚度。
长线布局篮球生态,押注 “代际传承”
15 次中国行的频率,让詹姆斯积累了独特的 “跨代粉丝”。35 岁的球迷王先生晒出 2008 年詹姆斯上海行的门票根,“当时我带着学生证排队 5 小时,现在要带儿子去看”;19 岁的大学生小李则表示,“爸爸总说詹姆斯有多厉害,这次终于能亲眼见识”。这种父子同场的场景,正是耐克想要的结果 。
免费活动还暗藏对草根市场的渗透。成都站特意安排詹姆斯指导青训营学员,这些孩子的训练视频将通过学校渠道扩散;上海站设置 “球迷 3V3 比赛”,获胜队伍能与詹姆斯击掌。这些细节指向一个目标:让 “詹姆斯” 和 “耐克” 从 “高端品牌” 变成 “陪伴成长的伙伴”。毕竟,现在陪孩子看球的家长,正是未来为孩子买球鞋的主力。
应对 NBA 在中国市场的信任危机
近年来,NBA 在中国的影响力遭遇挑战:2024 年常规赛转播收视率较 2019 年下降 43%,CBA 联赛的关注度反超 15%。詹姆斯作为 NBA 的 “门面担当”,此次 0 元行也是一种 “形象修复”。中国篮协数据显示,2024 年有 62% 的青少年认为 “本土球星更值得关注”,而詹姆斯需要证明:NBA 球星仍能为中国篮球带来正能量。
笔者认为,在当下这个流量去中心化的时代,与其用高价门票筛选客户,不如用免费打开入口;与其垄断传播权,不如让每个球迷都成为品牌代言人。这或许就是詹姆斯和耐克的终极目的:不是赚一次快钱,而是在变化的中国市场,重新坐稳 “篮球文化引领者” 的位置。
来源:解说阿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