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云南省中医药学会学术流派传承专委会学术年会”顺利召开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31 09:01 3

摘要:2025年8月22日至24日,由云南省中医药学会主办,云南省中医药学会学术流派传承专业委员会承办的“第七届滇南医学流派学术发展大会、云岭扶阳大会暨2025年云南省中医药学会学术流派传承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在昆明召开。本次大会以“学习中医经典、传承扶阳学术、弘扬

云南中医

2025年8月22日至24日,由云南省中医药学会主办,云南省中医药学会学术流派传承专业委员会承办的“第七届滇南医学流派学术发展大会、云岭扶阳大会暨2025年云南省中医药学会学术流派传承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在昆明召开。本次大会以“学习中医经典、传承扶阳学术、弘扬滇南医学”为主题,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医药专家学者、临床医师、科研工作者、研究生等300余人共聚一堂,探讨中医流派传承与发展的路径与策略。

云南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邱勇教授、云南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郭兆刚教授、云南省中医医院院长顾海潮教授,全国名中医、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经方学院院长黄煌教授,广西自治区名中医、北京同有三和中医药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刘力红教授等专家出席。云南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云南省中医药学会学术流派传承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彭江云教授主持开幕式。邱勇书记代表云南中医药大学致辞,介绍了学校在医学教育、科研、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工作成果,强调将持续深化滇南医学研究与实践,助力云南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顾海潮院长从医院角度出发,回顾了滇南医学流派的历史渊源与特色,汇报了医院在流派和名医工作室建设、临床和科研创新方面的进展,表示将继续担当滇南医学传承与发展的“主阵地”。郭兆刚副会长代表学会致辞,总结了近年来流派专业委员会在名医挖掘、文献整理、专著出版、品牌论坛与传播方面取得的成果,鼓励大家以此次大会为契机,共同推动滇南医学实现新突破、焕发新光彩。

开幕式现场

邱勇书记致辞

郭兆刚副会长致辞

顾海潮院长致辞

彭江云主委主持开幕式

为期一天半的会议内容丰富充实,精心安排了十六场专题报告,多位中医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带来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学术分享。黄煌教授讲解了《三黄泻心汤的临床应用》,系统梳理该方在临床运用要诀。刘力红教授以《略谈四逆汤与四逆法》为主题,深入阐释了“四逆”的理论基础,内涵和外延。陈明教授聚焦《“随其所得”调脏腑》,结合经典与临证实例,强调因机制宜的治疗思维,彰显中医辨证论治的灵活性与深刻性。冯全生教授探讨《名医活态传承促进中医学术流派发展的有关问题思考》,以问题为导向,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出通过师承教育与数字化技术结合实现学术流派可持续发展。邱勇教授带来《云南民族医药发展研究》系统梳理云南民族医药资源与特色疗法,为云南中医药多元化发展和民族医药的现代转化提供思路。熊磊教授探讨《中医芳香疗法与青少年抑郁》,将传统香疗与现代心理学相融合,为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了自然温和的干预策略。温伟波教授分享《佤族医药千年智慧与医疗实践》挖掘佤医药的独特价值,拓宽民族医药应用视野。

黄煌教授授课

刘力红教授授课

冯全生教授授课

陈明教授授课

邱勇教授授课

熊磊教授授课

温伟波教授授课

管遵惠教授分享《管氏过梁针治疗急性脊髓炎恢复期经验》,展示了特殊针法在难治性神经病变中的显著疗效,凸显针灸技术在康复医学中的重要作用。夏惠明教授介绍《中医推拿治疗抑郁症的临床观察》,从气机与心神角度推论出推拿调心调身的双向调节机制,为非药物疗法治疗情志病提供新路径。易修珍教授从《升降学说与妇科临床》角度出发,结合多年临床心得阐释气机调畅在妇科病中的核心地位。欧阳晓勇教授介绍《戴氏经方医学流派学术思想》,清晰呈现该流派重视脉证合参、药症相应的诊疗体系。

管遵惠教授授课

夏惠明教授授课

易修珍教授授课

欧阳晓勇教授授课

王寅教授讲解《金匮方论扶阳法探赜》,贯通经典条文与当代实践,进一步夯实了扶阳法的学术源流与证据基础。吴文笛教授、姜莉云教授、李兆福教授则分别从《三经四纬五方论治体系构建与应用》《云南吴氏扶阳理论在疑难脾胃病中的运用》《附子之道:溯本经源,贯通古今药理》展开报告,多维度剖析吴佩衡扶阳学派的理论体系与临床应用特色,深化扶阳法的理论建构,更为疑难病治疗提供切实可行的临床解决方案。侯宾教授分享《医道至尚——透视兰茂的多维人生与“奇侠”风采》,从医学史与文化双重视角再现滇南医家兰茂的学术贡献与精神品格,激励后学继承传统、弘扬医道。

王寅教授授课

吴文笛教授授课

姜莉云教授授课

李兆福教授授课

侯宾教授授课

本次大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在学术交流层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更打破了地域限制,实现了学术资源的共享与互补。会议系统展示了滇南医学的学术体系与成果,增强了其在全国中医学术流派的影响力,为云南中医药品牌的打造奠定了坚实基础。云南省中医药学会学术流派专业委员会将继续搭建高水平交流平台,推动学术流派传承与创新,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助力“健康云南”“健康中国”建设。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见证中医药事业更加辉煌的明天。

供稿丨毛丹宁 刘念

来源:许晓锐x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