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教育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科学技术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明确了“教联体”各主体的职责任务,要求相关部门、街道社区、社会资源单位在各自职能范围内落实育人责任,与学校建立工作对接机制
转自:南湖晚报
N记者 沈爱君 王国伟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2024年,教育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科学技术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明确了“教联体”各主体的职责任务,要求相关部门、街道社区、社会资源单位在各自职能范围内落实育人责任,与学校建立工作对接机制,有针对性地推动解决学生成长中的突出问题,为学生参与文化学习、体育锻炼、艺术活动、劳动教育、科学教育、社会实践、课后服务等提供全方位保障。
红船旁的莘莘学子,怎样成长为“大国少年”?嘉兴市新闻传媒中心日晚报事业部积极探索,在2022年南湖晚报视频号直播专栏“嘉有儿女”的基础上,推出了“嘉有大国少年”的教育创新项目,结合“教联体”工作方案要求,针对家长育儿的难点和痛点,整合优质资源,设计推出线下趣味活动,鼓励家长和学生常年免费参与,从而提升嘉兴孩子的人文素养和科技素养。
5场大型活动,惠及上千学子
孩子“小升初”常常引发家长提前焦虑,小学六年级该怎样为即将到来的初中生活做好准备?小学时代怎样积累科技素养以便在初中阶段把科学课“成功拿下”?
家里的电器,总是孩子最先学会组装和操控;外出看到新鲜玩意,孩子就挪不动脚步,必须去亲近一下;学校里的科技活动和发明创造,孩子总是乐在其中……你家孩子是否也有上述爱好和能力?那就一起来和名师提升科技素养吧!
通过高考入读名校是万千学子的梦想,高中三年该怎样规划?10门功课该怎样合理分配时间?怎样的习惯有助于提升学习效率?一场报告会为学弟学妹们搭建了向优秀学长求教的桥梁……
5月25日,嘉兴市新闻传媒中心日晚报事业部推出了“嘉有大国少年”项目的首场线下活动,晚报教育记者沈爱君负责的“爱君家长会”首次线下集结。之后,又陆续举行了“青少年趣味科技专场活动”“优秀学子报告会”等大型线下活动。
5场线下大型活动,吸引了来自我市各中小学的近千名学生参与,其中7名学生作为“大国少年”科技素养领域的优秀代表,参加了在乌镇举行的全国青少年劳动技能与智能设计大赛全国决赛,并如愿摘得金、银、铜牌。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当人工智能越来越深入我们的生活,拥有良好的科技素养成为孩子们快乐成长、积极成才的必要基础。为了助力更多嘉兴孩子成为“大国少年”,“嘉有大国少年”项目邀请了嘉兴市实验小学信息科创中心主任、全国青少年高级科技辅导员徐德亮为孩子们作《科普筑梦,赛场冲锋》的讲座和实验指导;华航唯实机器人有限公司创新竞赛负责人、全国青少年劳动技能与智能设计大赛机械臂协同赛项指导老师胡鑫,带着模拟机器人到活动现场进行趣味讲解和模拟操作指导。
出征国赛获大奖,小组讨论勤动脑
8月16日和17日,中国自动化与人工智能教育大会暨全国青少年劳动技能与智能设计大赛全国决赛在桐乡乌镇举行。来自学术界、教育界、产业界的1000余名代表参加开幕式,近150万人次线上参会。大赛以“数字化赋能教育发展,新质力夯实人才根基”为主题,共设置超级工匠、机械装载、AIGC设计、智能编程等13个赛项,吸引了海内外近20万名学子参赛。经过选拔,最终有万余名选手晋级全国决赛,在13个赛项中展开角逐。
“嘉有大国少年”项目选送的7名学子在之前的省赛中胜出,参加了此次全国决赛的机械臂协同赛项。其中,小学组的郑谦益和初中组的陶奕然、姚张意辰3位同学获得金牌;小学组的王泓栎、杜念泽、汪哲锐3位同学获得银牌;小学组的盛煜晨同学获得铜牌。
作为红船旁的“大国少年”,既有赛场上的沉着应战,也有话筒前的侃侃而谈。8月24日,“嘉有大国少年”小班化活动的第一场线下活动,在嘉兴市新闻传媒中心南区举行。2个多小时的快乐烧脑活动后,“大国少年”们纷纷感叹:“脑洞大开,欢乐开怀!”
为了让具有不同天赋和兴趣的孩子能在自己向往的领域得到更好的锻炼和提升,“嘉有大国少年”项目在嘉兴丰川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的爱心支持下,设计推出了小班化公益化的线下素养提升活动。8月24日的首场小班化活动主题为“做文理并重的大国少年”,与前面5场大型活动不同的是,此次小班化活动,每个孩子面前都有一个话筒,孩子在动脑的过程中“想说就说”,说错了没关系,说对了有奖励。
嘉兴市第十四批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费岭峰特级教师工作室首批成员李亚群老师,以生活中常见的二维码为抓手,带领“大国少年”们开展“探秘二维码”的连环动脑游戏。
日常生活中,付款码、校园码、乘车码……这么多的扫码人群和用途,二维码会被扫完吗?“我认为不会,全世界都在用二维码,这么多人每天用这么多次,如果会扫完,早就扫完了。”“我也认为不会,因为二维码发明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如果会扫完,怎么可能会用到现在?”……“大国少年”们纷纷发言,说得头头是道。
李老师用数学原理告诉大家:二维码会被扫完。因为二维码的尺寸是有限的,所以二维码的数量是有限的。但是,扫完所有的二维码,需要相当长时间。孩子们心服口服地笑着点头,同时也了解了“次方”的含义和用法。
作为人文素养的领读老师,晚报资深教育记者、优质阅读推广人沈爱君与“大国少年”们共同品读了“好爸爸带领儿子走出绝境”的感人故事,引导“大国少年”们静心品味关键词句,领悟文字背后的深意,从而提升理解与表达的能力。
作为教育创新项目,“嘉有大国少年”项目将陆续推出更多提升中小学生素养和能力的公益活动,欢迎孩子和家长关注参与。
“大国少年”出征国赛心得
盛煜晨:这项科技活动十分有趣,是通过电脑来指挥机械臂装卸一些块状物。在参加省赛时我出现了小失误,好在我很快冷静下来,调整好心态,重新开始设计和操作,成功拿到银奖。虽然这次国赛我只获得了铜牌,但同样证明了我的努力。我长大以后要从事科技领域的工作,为祖国的科技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郑谦益:能参加全国大赛,我感到特别开心和自豪,虽然最后拿到了金牌,但比赛过程还挺考验人的。通过这次比赛和学习,我学到了好多新知识,原来智能科技这么厉害!未来我想深入学习更多关于机器人和科技领域的知识,长大后设计更出色的智能机器,帮助人们完成更多事情!
汪哲锐:比赛正式开始前,我的心里就像压着一块石头。但随着计时开始,我慢慢平静下来,最终经过反复调试和操作,我准确完成了所负责的内容。这时,我的伙伴杜念泽也完成了他负责的内容,我们小组完成了所有项目。我举手请裁判评分,内心充满期待:“希望我们能获得金牌!”裁判认真评估后,我在评分表上郑重地签下名字。这一刻,属于我的比赛圆满落幕。
杜念泽:我和同班同学汪哲锐一起组队报名参赛,队名“奋发向前走”,我负责仿真软件部分,他负责机械臂操控。经过努力,我们在国赛中获得了银奖,我很高兴。接下来我要学好课内知识,加强运动,利用课外时间学习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知识,因为我的理想是成为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工程师,让中国科技走在世界前沿!
王泓栎:平日里,我对有趣的科学小制作与机械原理很着迷,所以毫不犹豫地报名参赛。这次比赛既考验电脑操作的准确性,也很考验心态和应变能力。比赛时间过半,我深吸一口气,以便保持冷静,同时重新连接机械臂,调整机械臂的角度,终于成功夹起了“不听话”的正方体,完成目标动作!这次比赛不仅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和程序思维,更让我收获了克服困难的勇气与喜悦,未来我会继续努力探索科学世界,发现更多可能!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