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张检察官,感谢您一直以来的耐心帮教,我被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录取了!这次我想靠技术做点正事,像你们一样维护正义……”今年参加完高考并被录取的小吴告诉回访的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这个曾因一时好奇及贪念而陷入违法犯罪“漩涡”的“代码少年”,在检察机关
“张检察官,感谢您一直以来的耐心帮教,我被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录取了!这次我想靠技术做点正事,像你们一样维护正义……”今年参加完高考并被录取的小吴告诉回访的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这个曾因一时好奇及贪念而陷入违法犯罪“漩涡”的“代码少年”,在检察机关挽救下,重新走上了属于自己的人生“正”路。
2023年夏天,年仅17岁的准高二学生小吴,凭借出色的编程能力,动起了“赚快钱”的歪脑筋。通过境外加密聊天软件,小吴非法获取了10组公民个人信息,开发出一款数据查询App,可通过手机号非法查询到机主核心隐私信息。他以周卡、月卡、年卡、永久卡等形式出售该App的访问权限,仅一个月,小吴就非法获利合计5000余元。
尝到甜头后,在网友杜某“合作升级”诱惑下,小吴彻底迷失了,随即开发出了功能更强的进阶版App,新增了“短信轰炸”接口供杜某对外售卖。短短数月,他们对外销售访问权限千余次,累计非法获利达3.6万余元。
2024年7月,襄阳市公安局网安大队在网络巡查中捕捉到异常数据流,经过技术侦查,及时锁定了小吴及杜某的犯罪证据。当警察上门时,小吴才如梦初醒。“我只是想靠技术赚钱,没想到会触犯法律,我愿意接受法律的惩罚……”审讯室里,小吴低头忏悔。
案件移送检察机关后,追赃挽损工作迅速展开。办案检察官第一时间督促小吴、杜某退缴全部违法所得共计4.1万余元。
承办检察官经审查发现,小吴并非职业罪犯,而是一个法律意识淡薄、渴望认同的“技术少年”。为贯彻“惩戒+教育+挽救”的方针,枣阳市检察院在依法惩治精准打击其违法犯罪的同时,为其量身制定精准帮教措施,全力引导小吴重回正途。
枣阳市检察院邀请心理咨询师、网络安全工作人员帮助小吴重塑价值观,引导他将对编程的热爱用在正途上。社工老师带领小吴参与社区网络安全宣传活动,从最初的旁观者到反诈App的志愿讲解员,小吴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认同感逐步提升。
帮教过程中,检察官还敏锐地察觉到小吴与家人存在严重的沟通障碍,于是联系家庭教育指导站的老师对小吴及其家人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帮助重建和谐家庭氛围,为小吴回归正轨筑起坚实的后盾。
各方努力下,小吴深刻认识到了错误,积极参与帮教活动,获得帮教老师肯定。根据案件事实及各项情节,检察机关依法对小吴及杜某作出相应处理。
案件虽已办结,但办案检察官的思考并未停止。通过交谈,检察官注意到小吴所在的学校在网络安全教育与法治教育方面存在缺失薄弱环节。为从源头上预防类似案件的再次发生,枣阳市检察院未检部门专门制作了《网络犯罪预防》普法课程,深入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检察官结合真实案例,为该校学生生动剖析网络犯罪及法律后果,在学生们心中播种下法治的“种子”。
枣阳市检察院还以此案办理为契机,聚焦青少年易发多发犯罪类型、网络安全风险和个人信息保护等内容,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40余场。
“我要把对技术的热爱转化为学习动力,学成后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不负期望!”曾经误入歧途的少年小吴,正迎来自己人生的新起点。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