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周,一个家长群里讨论得火热。李姐说她的女儿特别“怪”,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要把枕头、被子摆成规定的顺序,稍微有点不对就睡不着。她还觉得自己家娃是不是“强迫症”?
孩子拥有这3个“怪癖”,其实是智力超常的表现,父母别太快纠正!
上周,一个家长群里讨论得火热。李姐说她的女儿特别“怪”,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要把枕头、被子摆成规定的顺序,稍微有点不对就睡不着。她还觉得自己家娃是不是“强迫症”?
我笑了笑:“或许不是‘强迫症’,而是孩子有独特的思维方式。”
其实,孩子小时候表现出的某些“怪癖”,很多时候并不是问题,反而可能是智力发育超常的信号。
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研究表明:“儿童的思维方式与成人不同,他们通过独特的方式来探索世界。”
以下这3种“怪癖”,也许正是孩子高智商的体现。
怪癖一:喜欢“重复做事”,
对某些行为乐此不疲
如果你家孩子一遍又一遍地看同一个动画片,或者不停地玩一个小玩具,不要着急认为他“走火入魔”了。
儿童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重复行为能够帮助孩子加深对事物的理解与掌握,是大脑构建与巩固思维模式的关键阶段。
我侄子小凯小时候喜欢拼积木,每天都要把一堆积木搭成同样的城堡。
大人们觉得这简直是浪费时间,可小凯却乐此不疲。
结果后来他在数学学习中表现得特别出色,空间感极强。
当孩子反复做某件事时,不要轻易打断或责备。你可以通过引导,让他在“重复中”找到新的挑战与乐趣。
怪癖二:对细节异常敏感,
小事也要“较真”
孩子对细节的敏感,很多家长会觉得是“吹毛求疵”。但其实,这种能力反映出孩子强大的观察力与思维深度。
心理学家加德纳在“多元智能理论”中提到:敏感型孩子往往具有极强的感知能力与细节分析能力。
我朋友的儿子小文,对颜色极其敏感。一次在美术课上,他坚持说老师调的绿色“有点怪”,后来仔细检查才发现,确实是因为颜料比例出了问题。
小文这种“较真”的习惯,也让他在后来学习科学时,能敏锐地发现细微问题并进行改进。
不要急于纠正孩子的“吹毛求疵”,尝试引导他把这种能力运用到学习与生活中。
怪癖三:独自沉浸在“幻想世界”中,
不喜欢社交
有的孩子特别喜欢自己一个人玩,而且总是对着空气自言自语。很多家长觉得这孩子“孤僻”,担心他长大后会不会不合群。
但其实,这种“沉浸”状态是孩子大脑高速运转的表现。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蒙台梭利指出:自我沉浸的孩子,往往具备极强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
邻居家的小梦就是这样一个孩子。她总喜欢一个人画画,自己编故事讲给玩具听。大人们都觉得她“太安静了”。
可后来,她在绘画比赛中拿了大奖,甚至被专业老师称赞为“天生的艺术家”。
如果你的孩子喜欢独自沉浸在“幻想世界”中,不妨给予他更多的支持与鼓励,也许这是他构建创造性思维的方式。
写在最后
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会表现出一些“怪癖”。
有人喜欢重复,有人对细节吹毛求疵,有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作为父母,我们要做的不是急于纠正孩子的这些行为,而是去理解、支持并引导。
也许,这正是他们智力超常的表现方式。
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孩子的潜力是无穷的,我们要学会用心去发现。”
来源:一周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