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夜幕下的王府井步行街,霓虹与电子屏交织成光瀑,顾客挎着购物袋穿梭于品牌店,时尚女孩在试衣镜前转身,家长推着婴儿车正在挑选玩具,游人举着手机拍下京城特色糕点和老北京布鞋,某饰品柜台前,银发夫妇摩挲着景泰蓝手镯……
《民生周刊》记者 于海军
夜幕下的王府井步行街,霓虹与电子屏交织成光瀑,顾客挎着购物袋穿梭于品牌店,时尚女孩在试衣镜前转身,家长推着婴儿车正在挑选玩具,游人举着手机拍下京城特色糕点和老北京布鞋,某饰品柜台前,银发夫妇摩挲着景泰蓝手镯……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提振消费及扩大内需的高度重视。
北京作为全国消费市场的引领者、风向标,近年来通过政策支持、场景创新、品牌培育等系统性举措,全面激发消费潜力,推动城市经济稳中提质。2024年至2025年一季度,北京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步增长,服务消费占比持续攀升,消费结构优化成效显著,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精准施策夯实消费基础
“这台电视原价7999元,‘国补’直接减了800元,加上品牌促销和商场满减,最后买下来只花了5600元。”在北京市西城区某商场,沈女士指着新买的电视机说,她和丈夫趁着有家电补贴,把家里用了10年的旧电视换掉了。
不远处的洗衣机专卖店里,刚下单洗烘一体机的郭先生给《民生周刊》记者算了一笔账:“旧洗衣机每次脱水像拖拉机响,新机子节水指标超国标两倍,政府节能补贴抵了600元,厂家免费上门取旧机,总共能省1000多。”导购员补充道,去年前5个月洗烘套装销量同比翻番,部分机型补贴后价格比一些老款还低。
“智能门锁很好卖,我们店上个月就卖出100多套。”北京市丰台区某家电品牌负责人肖先生介绍,旧家电回收价最高能抵新款价格的15%,“昨天有顾客用5年前的旧手机折抵了450元,换了一台扫拖机器人”。
在丰台区某品牌电动车门店,正在试驾新车的王先生说:“国补加置换补贴能省1200元,旧车当场评估当场抵现。”店长周先生补充道,门店联合专业回收公司开展收购服务,销量大幅攀升。
3月6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的经济主题记者会上,商务部部长王文涛重点介绍了两项工作,一项是以旧换新,突出“加力扩围、惠民升级”;另一项是服务消费,重点是“对外开放、对内放开”。
去年,我国部署推进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让企业和百姓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优惠,有效激活了市场。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2024年,北京市围绕“以旧换新”“数字消费”“便民服务”等领域推出多项政策,直接拉动家电、汽车等大宗消费销售额超346亿元,并推动直播电商、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快速发展,认定13家“北京市特色直播电商基地”,落地10家跨境电商体验店。
提振消费,先要让居民有钱消费。近年来,北京市通过提高退休人员养老金、优化中低收入群体增收机制,提升居民消费能力。2024年,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增长4.5%,其中服务性消费占比达58.6%,对消费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3%,凸显政策对消费升级的撬动效应。
北京前门大街某店铺内,顾客正在选购食品。(图/于海军)
激发消费市场活力,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
大力提振消费,还需有能满足居民消费愿望的场景和服务。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创新和丰富消费场景,加快数字、绿色、智能等新型消费发展。完善免税店政策,推动扩大入境消费。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健全县域商业体系。
今年以来,北京市以“京彩四季 精彩消费”为总主题,聚焦“时尚·首秀京城”“漫步·游览京城”“冰雪·炫动京城”等“京彩四季”十二大主题场景,打造北京国际文旅消费博览会、体育消费节、全球首发节、国际美食荟等17项精品活动,引导各类市场主体举办多项覆盖商文旅体多元领域的促消费活动,激发消费市场活力,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
围绕北京消费季主线,北京市各区纷纷发力,推出各类精品活动,开启区域消费热潮,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更多惠民举措和更佳消费体验。
结合国潮国风热点,北京市众多老字号、国潮品牌、外贸企业等纷纷推出系列国货潮品。近百家重点商超,结合节日热点,推出打折、满减、满额赠礼等多重优惠。围绕“寻味京城美食”活动,众多餐饮企业推出满减满赠等活动。
围绕中国国际时装周、北京时装周等时尚活动,引导重点商业项目集中推出时尚品牌新季新品。朝阳合生汇、朝阳大悦城等商场商圈与品牌联动,举办嘿粉儿品牌全国首展、小马宝莉万马奔腾全国首展等活动,打造时尚潮流新体验。
今年,北京各区充分挖掘本区域资源特色,打造亮马河醒春启航、昌平草莓节、龙庆峡冰灯艺术节等融合类活动,一站式体验游购娱。
近年来,在传统商圈升级与新兴业态培育的“双轮驱动”下,北京消费场景持续创新。CBD·三里屯等四大国际消费体验区加速建设,融合“商业+旅游+文化+科技”元素,打造沉浸式消费空间。2024年,西直门等15个商圈完成改造,大型商业展会活动数量增长36%,夜间消费规模增长显著。
北京市数字消费领域也是亮点频现。北京市推动各区建设3个以上特色信息消费体验中心,培育30个直播电商基地,并通过“线下体验+线上下单”模式优化跨境电商服务。
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孟女士表示:“这几年无论是即时零售的便捷,还是商圈内的沉浸式展览,消费场景越来越多元,消费体验越来越丰富。”
着力培育新消费品牌与焕活老字号
“您瞧这千层底,老匠人一针一线纳的。”北京前门大街某老字号店员托着黑缎面布鞋,手指在鞋底搓出沙沙声。
广西游客覃女士扶着眼镜凑近看针脚,老伴儿举起手机说:“拍照给大家看,这鞋透气。”
柜台前摞着七八个试鞋凳,辽宁游客牟女士把脚往布鞋里塞:“嘿,软和,跟踩棉花似的。”店员麻利地走过来:“觉着合适可以多拿两双。”
在一家酱菜门店,20口青花瓷缸沿墙排开,戴白帽的老师傅抄起长木勺:“老字号的八宝菜,慈禧年间进贡的呢。”门店里各种口音的游客络绎不绝,来自郑州的夫妇往箱子里码玻璃罐:“以前就吃过。买一些,自己吃、送朋友都行。”
在一家老字号糕点门店内,玻璃柜里的艾窝窝堆成小山,店员指着豌豆黄笼屉:“刚做的,买点给老人、孩子尝尝。”收银台不时传来收付款提示音,一包包溢满了甜香的糕点已经送到顾客手中。
近年来,北京市着力培育新消费品牌与焕活老字号。截至2025年一季度,累计孵化新消费品牌超100个,其中亿级规模品牌20个,并打造50家老字号博物馆,推动“北京礼物”“北京优农”等国潮品牌走向国际。同时,首店经济蓬勃发展,累计引进国内外品牌首店3000家,国际重奢品牌旗舰店加速落地,进一步巩固北京的高端消费吸引力。
餐饮消费方面,北京市累计引进500个国内外知名美食品牌,培育30条“深夜食堂”特色街区,并推出“八大菜系体验之旅”等主题套餐,助力“国际美食之都”建设。
如今的北京,以“北京消费季”为主线,全年统筹举办“京彩消费”“夜京城”等超千场主题活动。2024年中秋国庆期间,重点商圈客流量同比增长显著,夜间经济、冰雪消费等成为增长亮点。
此外,北京市通过国际赛事和文化活动提升全球影响力。首钢园、五棵松等体育消费地标持续扩容,北京马拉松等赛事带动体育与文旅消费融合。
消费旺,经济兴。大力提振消费,激发消费活力,推动形成良性互动的内需循环,必将助力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从收入分配到社会保障,从场景创新到政策设计,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为进一步提振消费、扩大内需吹响号角。在政策红利与市场创新的双重驱动下,北京市将凭借更具韧性的消费生态,为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首都范本”。
原文刊载于2025年第6期、3月17日出版的《民生周刊》杂志
来源:东坡不做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