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波│ 西子湖畔的科技风与长城精神的邂逅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31 07:02 4

摘要:他在电话中告诉我:战友熊秋实担任主任的中国长城学会企业文化科技工作委员会,即将在杭州西子湖畔举办第二届长城公益西湖研讨会暨天天乐数字经济产业转型升级高峰论坛。熊秋实问我:是否愿意参加?

作者/王云波

八月的连云港,酷暑炙人,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然而,战友刘金成的一通电话,却宛若一缕穿越盛夏的清风,携着远方的沁人气息,轻轻拂散了我周身缠绕的闷热。

他在电话中告诉我:战友熊秋实担任主任的中国长城学会企业文化科技工作委员会,即将在杭州西子湖畔举办第二届长城公益西湖研讨会暨天天乐数字经济产业转型升级高峰论坛。熊秋实问我:是否愿意参加?

这突如其来的邀约,让我这个退休后惯于蜗居的人,恍惚间仿佛听见了时代的潮声又一次拍岸而来——它朝我伸出了一只有力的手。我没有犹豫,欣然应允。

中国长城学会企业文化科技工作委员会主任熊秋实致辞

为了给这趟赴会旅程增添一抹新鲜感,我选择了从未乘坐过的连盐铁路高铁南下杭州。这是条客货两用铁路,尤其是货运功能,对于正在寻求突破的苏北沿海城市盐城和连云港而言,意义非凡。它向南连接宁启、新长铁路,融入苏南网络;向北对接陇海线,打开通往“一带一路”的大门。也是陇海线和“一带一路”交汇点的荣光和锦上添花的伙伴。

但许多连云港人和盐城人都为连盐铁路的时速只有250公里而感到愤愤不平,也有一些外人对此冷嘲热讽。殊不知这是国家对区域港口协同发展的智慧布局,避免了同质化竞争。仿佛血脉般既输送活力,也承载重量。它缀在国家铁路网的长卷中。以往从连云港至上海,舟车劳顿、时光漫长。如今,连盐铁路终于为这片土地画上了贯通南北的一笔。使苏北踏入上海“三小时都市圈”,深刻融入长三角的经济图景之中。

列车它不疾不徐的飞驰,穿行在苏北、苏南的原野之间。铁路沿线的风景次第展开:方田新绿,远村如画,偶尔掠过水塘与树林,仿佛大地正以柔和的笔触书写夏日的诗行;蓬勃生长的城镇与宁静古老的村落。

一条铁路,是一种承诺,也是一种力量。它让遥远变得亲近,让隔绝变得联通,让沉寂的土地听见时代的脚步声。当列车呼啸穿过夏日的风与冬日的雾,我们也许才会真正明白:所谓发展,不只是桥梁与轨道的铺设,是现代科技拉近人与远方之间,那一寸寸接近的温暖与光明。

车轮铿锵,似与心跳合拍。我倚窗而坐,看天光云影共徘徊,享受窗外的鱼米之乡景象。车厢里似乎也飘荡着春风的韵律,不知谁的手机在播放歌唱家阎维文演唱的歌曲《春风十万里》。

“一声布谷啼春风十万里,
枝头桃花红陌上杨柳绿...
春风春风十万里十万好消息,
春天是一个多彩的梦,
蓬勃勃洒满中华大地...”

铁路不只是铁路,它是土地的脉络,是时代的脚步,是科技创新的成果,更是一段心情的旅程。

列车抵达终点,一座宏伟的现代化枢纽扑面而来——杭州东站。它不愧为华东的重要门户,沪昆、宁杭、杭甬、杭长等多条高铁在此交汇。行至站内恍若步入一座未来之城。站厅宏大明亮,流线型的结构、巧妙融汇现代气象与江南灵韵。

人群穿梭,却秩序井然,指示清晰、换乘便捷,教人不由感叹:这已不只是一座车站,而是一座微型城市,巨大的玻璃幕墙将自然光慷慨引入,处处体现着人性化与智能化的融合。站内丰富的商业业态,从地道小吃到国际品牌,满足了南来北往旅客的多元需求无一不体现出人性化与智能化的完美结合,让每一位旅客都能轻松找到目的地,享受便捷的出行体验。彰显了杭州这座生态文明城市的担当。

杭州东站,它见证着旅程的起始与归宿,是科技串联起人与城的相遇与故事。在这流动的时代里,它正以宽阔的怀抱,等待每一个路过的人。

——若他日你经过此处,不妨稍稍放缓脚步,感受这座车站所蕴藏的江南气质与现代心跳。

企业家圆桌访谈

8月16日,西子湖畔,期待已久的第二届长城公益西湖研讨会如期而至。会议的宗旨令人振奋:凝聚共识,引导民营企业洞察大势,借助科技力量转型升级,并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共促社会经济繁荣。会场汇聚了560余位热心公益的企业家和社会贤达,在潋滟湖光间共赴一场关于长城精神与科技未来的约会。围绕“弘扬长城精神、驱动科技创新、助力企业发展”展开深入探讨。

全国人大许嘉璐副主席的贺电越过千山万水,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马培华的致辞穿越云端,浙江省政协原副主席陈艳华、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党委书记周惠等领导分别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所有声音都在诉说着同一个主题——如何让蜿蜒两千年的长城脊梁,挺立在数字时代的潮头。

金灿荣教授

金灿荣教授深刻剖析了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国家战略,阐明了长城精神对于激发企业活力的时代意义。剖开时代的层理,将长城精神化作解码未来的密钥。那些垛口曾抵御过塞外烽火,今天同样能抵御时代的惊涛。

潘毅刚副院长聚焦企业优良作风的代际传承,勾勒出精神传承的路径图,给出了务实可行的路径建议。让人看见古老智慧如何在新商业文明中生根发芽。

当熊秋实主任说起“万里长城永不倒”时,每一个创业者都在其中照见了自己——原来我们修筑的从来不只是商业的城垣,更是民族精神的等高线。长城,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象征着自强不息与坚韧不屈。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今天,会议号召民营企业发扬“万里长城永不倒”的精神,在“两个不动摇”政策的鼓舞下,满怀信心,攻坚克难,将科技创新作为转型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并在追求“速度”与“高度”的同时,注入公益的“温度”。

千机科技机器人表演

会议的亮点无疑是科技与未来的碰撞。华为集团终端云智慧开发部部长涂丹丹、千机科技董事长石哲元、浙江大学教授张旭光,围绕AI技术在民营经济中的应用前景,展开了精彩对话。他们通过前沿案例和赋能展示,为企业的智能化转型提供了宝贵思路。随后的机器人表演,更是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科技的魅力令人叹服。

企业家圆桌访谈环节同样干货满满。海南联合航空旅游集团丁家斌、浙江健九鹤集团姚国祥、上海为莱之美品牌管理公司朱静云等八位成功企业家,分享了他们筚路蓝缕的创业历程和宝贵经验,为同行者点亮了前行的明灯。其中,天天乐(海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一凡的分享尤为动人,他讲述了如何将长城精神融入企业血脉,依靠科技创新打造“一村一品”产业链的实践,为长城精神在企业中的落地提供了生动范例。

全国道德模范、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标

一个温暖而庄重的时刻是,全国道德模范、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标被特聘为“长城公益形象大使”。他深情讲述了自己数十年如一日投身公益事业的动人故事,其身体力行践行社会责任的担当,赢得了全场敬意。会议还为6名在科技创新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领军人物和先锋企业颁发了荣誉奖牌和证书。

研讨之余,艺术的盛宴同样精彩纷呈。在现声我再次听到了著名军旅歌唱家阎维文与女歌手付芮的经典演绎《春风十万里》,总政歌舞团女高音歌唱家孙丽英的天籁之音,原武警总部歌舞团男高音歌唱家司红军的深情献唱,台湾“舞蹈王子”李伟淳充满张力的现代舞,以及健九鹤圆梦艺术团带来的《千手观音》、美人鱼舞蹈和精湛杂技,一次次点燃了现场的热情。陈光标先生也即兴登台献唱,展现了企业家多才多艺的一面。

歌唱家阎维文与女歌手付芮演绎《春风十万里》

将会议地点选在西湖之畔,实为点睛之笔。也凸显了熊秋实主任的用心。与会者们不仅沉浸在西湖的秀美风光中,更切身感受到了浙江杭州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和AI科技日新月异的浓厚氛围。这无疑是一次“借风扬帆”的成功实践。

一天的研讨与交流,为社会各界搭建了宝贵的合作桥梁,促进了信息共享与资源整合。更重要的是,它以不朽的长城精神为纽带,将公益的暖流与经济发展的浪潮紧密相融,为民营企业在时代的惊涛骇浪中如何扬帆远航、稳健前行,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也勾勒出了清晰的实践路径。

此次西湖之约,不仅是一场智慧的碰撞,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我从中深切感受到民营企业在新时代的信念与活力,也更深刻地体会到“长城精神”在今天的意义——它不仅是历史的象征,更是激励我们直面风浪、勇于创新的内在力量。

回程途中,我仍久久沉浸于这段经历之中,同时也带着几分遗憾与歉意。战友未叙由于熊秋石工作繁忙,未能找到合适的机会与他好好聊一聊,这是一重遗憾。合影未成:手机电量耗尽,未能与金灿荣教授留下一张合影;歌唱家阎维文就在我的前排就坐,我却未能上前与他合影。又添一重可惜。更觉不好意思的是扰友清梦:与我同屋的刘金成战友,因我打呼噜而影响了休息,第2天起床头晕眼花,差点使他无法以充沛的精力参与会议,想来仍感愧疚。

“春风春风十万里,十万好消息”,歌声飘扬处,我们看见新的希望正在萌发。杭州城的数字经济之风,拂过西湖的桃红柳绿,携带着长城的雄浑气韵,正奔向华夏大地的每一个角落。这不是结束,而是一场伟大征程的序幕——当古老的精神与未来的科技在西湖水影中交融,我们终于听见了春天破土而出的声音。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

王云波,1979年12月入伍,1981年上军校,1983年毕业,历任三十八集团军一一二师高炮团排长,通信参谋,通信股长,1989年调连云港警备区工作,1993年转业。转业后就职连云港市税务局现退休。

来源:大院子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