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一季度意识形态研判报告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3-25 07:45 2

摘要:2025年第一季度,按照年度工作要点部署和责任体系安排,紧紧围绕中心任务,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进一步压紧压实意识形态责任制,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更严作风全面推进意识形态工作走深走实,现将意识形态领域分析研判情况报

2025年第一季度,按照年度工作要点部署和责任体系安排,紧紧围绕中心任务,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进一步压紧压实意识形态责任制,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更严作风全面推进意识形态工作走深走实,现将意识形态领域分析研判情况报告如下:

一、意识形态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思想引领,凝聚共识合力

坚持以理论学习为引擎,系统谋划、整体推进。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将学习研讨常态化制度化,确保理论学习和业务工作同频共振。第一季度累计组织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5次,围绕重点理论、重大主题开展专题研讨3次,切实提升了干部职工理论素养和思想境界。通过举办主题教育、专题讲座、形势任务宣讲等形式,营造浓厚学习氛围,引导广大干部职工以更加清晰的思想认知,把牢正确价值导向,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

将理论武装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印发《2025年意识形态工作要点》,明确年度目标、重点任务、责任清单,确保意识形态工作始终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第一季度召开意识形态分析研判会议2次,逐项梳理薄弱环节,细化整改措施,为后续工作夯实基础。

(二)健全责任体系,筑牢工作屏障

压实“一岗双责”,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链条,切实形成齐抓共管、协同发力的工作格局。党组主要负责同志带头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分管领导履行直接责任人职责,班子成员结合分工落实分管领域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确保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强化考核问责,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年度考核、述职述廉、巡视巡察等工作范畴,进一步推动责任落实到人、工作落地见效。

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选拔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突出的干部充实到一线,优化结构、激发活力。目前,已组建专兼职相结合的意识形态工作队伍12人,形成了“专人专责、全员参与”的良好态势。同步推进意识形态业务培训,第一季度累计开展专题培训3次,培训覆盖率达到100%,有效增强了干部职工识别意识形态风险、应对复杂舆情的能力。

(三)深化宣传引导,弘扬主流价值

紧扣主责主业,围绕重点工作,持续壮大主流舆论阵地。依托网站、微信公众号、宣传栏等平台,第一季度发布各类宣传信息95条,阅读量累计突破12万人次,有效扩大了工作成效的宣传覆盖面。通过开设“身边榜样”“先进人物”“奋斗故事”等专栏,深入挖掘身边典型、先进事迹,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弘扬崇德向善、担当有为的价值导向。

广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组织各类宣讲30余场次,受众超过2000人,切实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紧盯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我们的节日”“春风行动”等主题活动,传递正能量、汇聚新动能,为推动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四)加强舆情研判,防范化解风险

完善舆情监测预警机制,构建“日巡查、周通报、月分析”工作模式。明确专人每日开展网络巡查,实时掌握舆情动态,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预警、妥善处置。第一季度累计监测相关网络舆情21起,均实现快速响应、有效化解,未出现重大负面舆情扩散事件。

聚焦敏感节点和重点群体,定期开展思想动态调研,组织召开干部职工座谈会4次,发放调查问卷300份,深入了解思想困惑和现实需求,强化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及时消除误解与疑虑,有效预防矛盾激化。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实行信息报送“零延误”,确保各类突发舆情事件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处置”。

二、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理论学习深度不够,融合不强。部分干部在理论学习上满足于表面化、形式化,学习缺乏系统性、思辨性,导致理论武装与业务实际结合不紧密,影响引导力和影响力的发挥。

二是舆情应对能力不足,防控措施有待加强。面对复杂多变的网络舆情环境,部分责任部门敏感性不足,存在信息反馈不及时、处置手段不多元等问题,影响舆情处置的效率和效果。

三是思想动态掌握不够全面,宣传引导存在盲区。因人员力量有限,部分基层单位对干部职工的思想动态、心理诉求掌握不及时,思想引导和情绪疏导存在“盲区”,影响工作的精准性与有效性。

三、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的主要措施

(一)强化思想引领,筑牢信仰之基

坚持理论学习走深走实,完善常态化学习机制,拓展学习平台和载体,推动理论学习向基层延伸、向纵深发展。创新学习方式,采取案例教学、实境体验、互动交流等方法,增强理论学习的实效性和吸引力,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建立典型宣传长效机制,注重从实际工作中挖掘先进典型,形成“一个带一片”的示范效应,引导干部职工坚定理想信念、弘扬优良作风,切实把理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治理效能。

(二)健全风险研判,提升防控能力

进一步完善意识形态领域风险排查、分析、预警、处置工作机制,定期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形成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做到隐患早发现、问题早化解、风险早处置。健全信息通报机制,落实突发舆情“日报告、零报告”制度,确保信息畅通、反应迅速。

加大舆情应急演练力度,健全多部门协同联动处置机制,完善应急处置流程,提升快速反应和妥善应对能力。整合资源,打造“线上+线下”“全网覆盖”舆情监测体系,提升大数据分析研判能力,精准掌握动态、科学决策处置。

(三)突出正向引导,营造良好氛围

坚持内容为王、传播为要,强化“主流+多元”“传统+新兴”融合传播,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宣传格局。围绕重点领域、重点项目,策划推出更多“接地气、聚人气、有温度”的宣传产品,充分展现改革发展成果和干部群众良好精神风貌,提升宣传引导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加强基层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优化培训内容和方式,开展分层分类精准培训,提升宣传思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用好典型引领、文化润心、服务暖心等方式,持续丰富宣传载体,提升基层宣传思想工作实效。

(四)加强队伍建设,夯实基础保障

继续强化意识形态工作“第一责任人”责任,压实班子成员“一岗双责”,持续完善责任体系和推进机制。加强对基层单位的督导检查,建立健全督查、考核、奖惩机制,层层传导压力,推动责任落实。

加大意识形态工作保障投入,完善工作条件和信息化建设,健全工作考核和评价体系,激发工作活力和创造力。加强意识形态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疏导,营造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四、下一阶段工作打算

2025年第二季度,将继续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紧扣意识形态主责主业,统筹推进思想引领、宣传引导、风险防范等各项重点任务。一是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深化风险排查整治,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二是坚持全员参与、全域覆盖、全程管理,推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细落实。三是创新方式方法,拓宽宣传渠道,不断增强意识形态工作吸引力和影响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思想保障和舆论支撑。

来源:忻闻访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