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凡是这样做的,看上去总是很机械、僵硬,给人感觉是在“认真地完成任务”。国体版八段锦配套的跟练视频就是这样,注重前后衔接,而且有音乐有口令,怎么看都像是“太极拳广播操”的复制。当然也不可否认有好处,就是初学者跟练能很快上手,这对于八段锦的
看过很多八段锦演示或教学视频,从预备式开始,每式前后的衔接动作都做得有板有眼,跟打太极拳一样,很注重前后式的动作衔接。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凡是这样做的,看上去总是很机械、僵硬,给人感觉是在“认真地完成任务”。国体版八段锦配套的跟练视频就是这样,注重前后衔接,而且有音乐有口令,怎么看都像是“太极拳广播操”的复制。当然也不可否认有好处,就是初学者跟练能很快上手,这对于八段锦的普及推广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
国体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还发布了竞赛版标准动作,用于八段锦竞赛,把健身气功搞成了武术套路表演,这就未免剑走偏锋了。搞得很多人只顾着考级、考裁判、参加比赛或表演,净做表面文章,不想着如何精进,对此我一向表示反对。
拳法的招式是前后连贯的,连绵不绝地打下来可以很好地练习身法。八段锦不是拳法,而是导引术,八式之间是相互独立的,或者说每一式都可以单独练习。导引术的练习重点并不是身法,表面看是活动身体、拉筋,真要练到位则要多注重内在导引。
顺便说一下,其实太极拳的招式也可以单练,比如手挥琵琶可以独立成桩(即三体桩、虚步桩),云手可以独立反复多练,左右抱球、左右野马分鬃也可以连起来反复练。这是因为太极拳属于内家拳,讲究内外兼修,单练一式的话,基本上也就跟导引术差不多了。
三体桩
将八段锦练成拳法,甚至套路表演,有很多弊病:
1、过于注重观感,或者说是旁人的眼光,自然就淡化了内在的要求。
2、将精力、心神分散在不必要的环节,这就属于无谓的消耗。而养生有个核心原则就是要减少不必要的消耗,练功更要追求投入产出的效率。
3、拿表演或比赛作为练功的动力无可厚非,但沉迷于此就大可不必了,自己私下练功时,还是应多注重各式的内在。
关于八段锦的要点,我在其他文章中已经讲了很多了,这里再结合本文内容强调几点:
1、松静是导引术、气功(一般认为气功包括导引术)精进的第一要务,要想精进就要尽快做到松静。很多人始终纠结于动作规不规范,练了几年了动作做起来还是磕磕巴巴,还在到处问第五式怎么做才对,还在问八段锦哪个版本好、金刚功是不是更好,等等,这样练功能好到哪去?须知,任何功法只是工具、路径,松静才是目的,不应本末倒置。
本末倒置
2、练功要专一,要心无旁骛,表演、比赛是功利意识在作祟,思想不“纯洁”了,练功就会过于注重外在,内在方面很难再有长进。所谓内在,除了松静,还包括呼吸柔缓匀且与动作高度匹配,以及脏腑运动、气血调动、经络导引,直至三调合一。
3、每式都要当成独立的功法来练,要有准备要有收功,这样才能真正将每一式做到位。我就发现很多人只顾着赶进度,只顾着前后式的衔接,比如第五式做得很累,腿酸、呼吸跟不上,就忙着做第六式,导致第六式也做得磕磕绊绊,然后第七式也是匆忙做掉,根本没用上“气力”,这种赶场式地练功,不是应付差事是什么?
新识评陈勇演练八段锦
本文为新识评陈勇原创,欢迎转发,但请注明出处,如有侵权行为必将追究!
来源:新识评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