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免去职务,每月30元生活费,老战友们送物资、装暖气,很感动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2 18:27 3

摘要:那年冬天,雍村的村民们都在议论一件怪事:村东头老李家装了电话。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文章结尾

那年冬天,雍村的村民们都在议论一件怪事:村东头老李家装了电话。

那时候,电话可是稀罕物,别说村里,就连镇上也不多见。

有人悄悄问:“老李啥来头?”另一位老农摇头:“听说是从南京来的‘大干部’,可看他那身旧军装,也不像有多大来头啊。”

这事儿还得从十年前说起。

1969年,南京军区空军副政委李赤然被免职,理由是“政治问题”。

那会儿,运动正激烈,很多老干部都被波及。

他的军衔没变,身份却从将军变成了“待安置对象”。

带着妻子张秀英和两个孩子,他被安排到了陕西西安郊区的雍村。

房子是村里拨的,一间土坯屋,屋顶漏风,墙角潮湿。

每月生活费一共30块,一家四口,全靠这点钱撑着。

那时候的30块钱,不算少,但绝对养不起一个还要供孩子读书的家庭。

国家每月人均生活费标准在10元上下,但那是单身工人,不是带着俩娃的退休军官。

张秀英身体不好,孩子一个上中学,一个刚念小学,家里开销全靠李赤然一个人,日子紧得像绳子勒脖子。

可李赤然没吭声。

他从来不是那种会抱怨的人。

说起来也怪,从红军开始打仗,到抗战、解放战争,再到后来授少将军衔,他几乎没有真正“享过福”,但也从没低过头。1955年授衔时,他才47岁,正是干劲十足的时候。

调到南京军区空军后,负责政治工作,一直做得很扎实。

可风向一变,说“有问题”就有问题了。

到了雍村,他照样干活,挑水、锄地、砍柴,有时还帮村里人修水渠。

身上的军装褪了色,帽徽也摘了,可走路的姿势还是挺的。

他从不主动提起过去的事,有人问起,也只笑笑:“当过兵,退休了。

可村里人不是傻子。

他们看得出他不一般。

李赤然不爱说话,但做事有板有眼。

冬天烧柴,别人点不着,他三两下就搞定;有个娃娃识不了字,他一教就会;谁家有难事,他总是第一个帮着出主意出力。

时间久了,大家都叫他“李老”,不是因为年龄,而是因为服他。

真正让村里人吃惊的,是那几个来访的“客人”。

有一年冬天,李瑞山来了。

那会儿他是陕西省革委会主任,地位不低。

他看了李赤然家那破房子,脸都沉了下来。

没多久,就派人来修屋顶、装电话,甚至给配了辆旧轿车——那可是七十年代初的事儿,普通干部连自行车都没几辆。

再后来,白占玉也来了,是省煤炭局副局长,专门送了暖气片和煤炭。

到了腊月,李家屋里居然比镇上都暖和。

有人嘀咕:“这李老到底啥来头?”可李赤然一句没解释。

老兄弟们还记得我,”他说,“就够了。”

这些老战友,有的是领导,有的是老部下。

可无一例外,都是在他最艰难的时候,悄悄来帮上一把。

哪怕只是一袋米、一壶油,也得千方百计送来。

那时候的物资可不是超市里随便买的,米面油都要票。

有些战友家里也不宽裕,但都愿意为他挤出一点。

说白了,不是为了还人情,是因为心里清楚:李赤然,不该落到这一步。

李赤然也不是光等人帮。

1970年,书法家舒同被下放到西安某工厂劳动。

他早年是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那会儿也被打成“走资派”。

李赤然听说后,立刻写信给有关部门,说明舒同的身份和工作经历。

几个月后,舒同被调回市区,恢复了原来的专业工作。

舒同后来见他,说:“老李,你这是雪中送炭。”李赤然笑道:“咱们要是都不说话,那就真没人说了。”

还有一次,刘志丹的夫人同桂荣来访,那天正好家里没啥吃的。

李赤然翻了半天,找出几两白面,做了顿“干粮饭”招待。

张秀英偷偷说:“家里都没粮了,你还拿出来。”李赤然只说了一句:“不能让人家空着肚子走。”

村里有个老红军,姓张,孙子得了肺炎,没钱买药。

李赤然听说后,第二天就把自己攒的几块钱送过去,还托人从城里买了药带来。

张大爷逢人就说:“李将军,真是个好人。

他还教村里几个娃娃识字,讲红军故事。

孩子们都爱围着他转,喊他“故事爷爷”。

有时候,他会讲到长征时如何过草地,也会说起抗战时如何突围。

他从不夸自己,只说:“那时候,大家都一样。

1978年,运动结束,相关政策开始纠偏。

李赤然的问题被正式“平反”。

通知下来那天,他没说什么,只是坐在院子里抽了半支烟。

第二天,他穿上那件旧军装,去了省军区报到。

被安排为顾问,主要是做一些思想政治工作,偶尔给部队讲讲战斗经验和革命传统。

他讲得不多,但讲得真。

我们那个时候,”他说,“打仗不是为了升官发财,是为了能让后人不再挨饿。”

1982年,他正式离休,搬到了城里。

日子平稳了,也宽裕了。

有时间种花、练字、看看书。

张秀英身体好了些,两孩子也都成了家。

他最喜欢的,是坐在阳台上晒太阳,看着街道上来往的人,一句话不说。

1990年春天,李赤然去世,享年82岁。

葬礼那天,雍村来了几十号人。

有人带了自己孩子,有人带了自家产的鸡蛋,说:“李老,人走了,可我们记得。

从那以后,雍村的孩子再也没喊过“故事爷爷”。

参考资料: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

罗平汉主编,《共和国将军志》,解放军出版社,2007年。

陕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陕西省志·人物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

舒同回忆录整理组,《舒同回忆录》,人民出版社,1988年。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编,《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名录》,军事科学出版社,1996年。

来源:招财辽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