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比较忙,后面也是,因为到了密集发布年报的时间段了,我读年报的效率应该已经非常高了,尤其是我《A股核心资产研究汇总》表内的公司,因为非常熟悉了。
最近比较忙,后面也是,因为到了密集发布年报的时间段了,我读年报的效率应该已经非常高了,尤其是我《A股核心资产研究汇总》表内的公司,因为非常熟悉了。
不过出于严谨,我还是会多看看细节,该核算的也会认真核算,所以还是很耗时间。
而且年龄越大精力越有限,再加上南方的气温回升了,人很容易乏,人民日报说中午1点到3点是午睡的黄金时期,响应号召,中午得睡一觉。
所以文章少发了一点,老朋友们勿怪!
最近好多位朋友来问我某财经大V的事,好像是什么10分钟卖了多少会员吧,我是从来不背后评价别人的,所以我没有看法。
而且我也不认识,这几年陆续也有几位我的读者朋友跟我提到了,所以我早就有所耳闻,也仅限于此。
任何人出名了,都有好处和坏处。
好处自然是号召力强,坏处是很多眼睛就会盯着,背后会有很多人说。
我写文章也有几年了,最开始的时候我也想着作为一个老年事业,粉丝量高一点好,就跟朋友唠嗑一样,人多热闹。
不过越到后面越发现不是这么一回事,阅读量高的时候,评论就多了,评论多了不好的言论就出来了。
我其实很欢迎探讨,跟我私聊过的朋友应该知道,有时候我甚至会像写文章一样大段大段的回复聊天讨论。
但是很多人似乎有个不好的习惯,他有不同的意见不会抱着讨论的态度来沟通,要么是指责,要么是阴阳怪气,还有更甚者言辞激烈,脏话连篇。
我写的东西当然不一定对,只是我个人的偏见,我在专栏里一直也是这样提醒的,当然可能会有错误或者漏洞,这很正常。
所以我很欢迎以一个正确的心态来讨论,不欢迎偏激的态度。
这也是我现在写文章很随意的原因,我已经不在乎流量了,反正现在也已经有这么多老朋友了,也够了,所以我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好内容就行了。
我这是拿我自己做例子,告诉大家不要去背后评价任何人,你可以自己思考,不管是好的方面,还是不好的方面,自己心里知道就行,没必要去网上表达心扉。
至于别人赚钱的问题,这更正常了,挺好的一个事情。
如果你是某个人的付费用户,那么你只需要考虑自己是否获得想要的即可,如果不是别人的付费用户,我觉得任何评价都是不对的。
这其实跟投资的逻辑是一样的,只有当你长时间跟踪某家公司,研究足够深厚,真正看懂了,觉得公司不行,那就拉黑,觉得公司优质,那么就可以在合适的价位买入,就这么简单。
每个人一辈子只有三件事,第一件是生存,这是基本,第二件是赚钱,这是发展,第三件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是境界。
然而在这三件事的执行过程中,同时会伴随着花钱,因为世界运行的本质就是交易。
种一块地需要买种子,发展需要投入,做事情需要学习。
好像大部分人对学习的投入都有吝啬的感觉,可能这就是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区别。
古人有一字值千金,当然这有点夸张,但是知识付费从来都是正常的。
我自己每年为知识买单的金额都很高,比如软件使用,最贵的就是Wind,比如买正规的产业研究报告,一份就是好几千,每年都要买好多份,比如买书,我的阅读量非常高,每年至少要买一两百本书。
还有其他媒体的付费内容,还有请教别人问题主动付费等等,我都记不清每年要为知识付费多少钱了。
本质上知识也是一种商品,也有成本,比如我的知识,是花了这么多年的时间,花了这么多的资金成本才获得的,这都是成本啊。
只是在很多人看来,就几句话的事情,或者打打字的事情,凭什么要为这样的事情付费,更何况网上有那么多免费的内容。
所以角度不一样,看待事物的方式就不一样,也就有了不一样的人生。
至于知识付费之后,能不能获得同等价值的结果,这个确实无法衡量,每个人都不一样。
同样一个知识,对有些人有用,对有些人可能就没用,这一点我感受很明显,我买过那么多书,并不是每一本书都值得看,买过那么多付费内容,并不是每个内容对我都有用。
再比如我的会员专栏,也不是对每个人都有用,比如对短线投机者就没用。
另外同样一个人,对不同东西的价值的感知力也不一样,这是由意识形态决定的,比如两个本质上价值相似的东西,可能在其中一个获得很大的收获,另一个可能就无感。
这是我对知识付费这个事情的看法,至于具体的人物,我没有看法,也不了解,所以也别问我了。
我只能说我自己,总之我是很随意了,反正我平时也要研究的,有多少人看我的内容,有多少人加入我的会员专栏,也都不在意了,就当写日记。
下面简单说一下中远海控的年报,这是我今天刚看完的。
都知道中远海控是强周期公司,业绩完全取决于航运价格,所以可以说是一家很简单的公司。
中远海控2024年营收2338.6亿,同比增长33%,归母净利润491亿,同比增长105.8%。
增收增利,原因很简单,去年因为红海那档子事,海运量价齐升,尤其是第四季度,表现非常好,利润翻了5倍。
先来看“量”方面。
去年货运量2593.9万TEU,同比增长了10%。
如果减去中国大陆的货运量,也就是对外货运量2036万TEU,同比也增长了6%。
一方面是红海导致航线绕道,需要的运力增加,再加上港口拥堵,正好中远海控这几年新增了大量的运力。
截止到去年末,公司就订造了24艘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舶,包括12艘2.4万TEU型的和12艘1.4万TEU型的,而且正在改造的还有8艘。
到现在为止,中远海控旗下自营集装箱船队规模 538 艘,运力约332万标准箱。
如果把所有正在建造的船加起来,手持新造船订单共计 43 艘,合计运力约 75 万标准箱,也就是中远海控很快能达到400万标准箱以上的运力。
只要有生意,货运量可以突破3000万TEU,所以去年生意好自然就运得多。
然后再来看“价”的方面。
按照收入来看,航线收入2113亿,同样减去中国大陆的121亿,对外货运量总收入1992亿,也就是平均9784元/TEU。
年报还给出了折算美元收入,大概1375美元/TEU。
这个价格相比2023年,大概增长了30%。
就这么简单,量价齐升,所以业绩表现很好。
业绩好再加上现金流非常充裕,优秀的公司自然就要分红。
2024年分红两次,中期分红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52元(含税),末期分红每股派发现金红利1.03元(含税)。
如果再加上去年近35.57亿的回购,中远海控的股息已经突破11%。
另外中远海控同时还发布了未来三年的分红规划,原话是:
“的现金红利总额应占公司当年度实现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30%-50%。”
也就是未来三年都是去年这个水平,拿一半利润来分红,也算很大方了。
因为中远海控还有这么多船正在新造,估计还会继续买船,资本开支会持续保持比较大,所以留下部分利润很正常。
今年中远海控的利润应该是会下滑的,红海这个因素肯定会解决。
而且外部不确定性因素也挺大的,比如李嘉诚卖港口这个事情到现在还闹得沸沸扬扬,因为影响确实会比较大。
来源:木禾投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