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时隔三年,“假靳东”骗局再次浮出水面,持续将目标锁定在中老年女性群体。近期,上海静安警方展开专项打击行动,于5月至7月期间,奔赴多个省市成功抓获8名犯罪嫌疑人。案件背后,暴露出网络诈骗手段的升级与老年人心理需求的深层问题。2022年9月,市民王先生报警称,其年
时隔三年,“假靳东”骗局再次浮出水面,持续将目标锁定在中老年女性群体。近期,上海静安警方展开专项打击行动,于5月至7月期间,奔赴多个省市成功抓获8名犯罪嫌疑人。案件背后,暴露出网络诈骗手段的升级与老年人心理需求的深层问题。2022年9月,市民王先生报警称,其年过六旬的母亲深陷“明星崇拜”陷阱,加入所谓“靳东粉丝团”,在对方诱导下参与“应援投资”和“公益项目”,累计转账高达20万元。据王先生描述,母亲每天沉迷于一个以靳东照片为背景的直播间,虽然画面中并无真人出镜,仅有播放的视频与温柔的旁白,却让她深信不疑,甚至认为“靳东”正与她进行情感互动。
早在2020年,类似事件就曾引发社会关注。江西一位61岁的黄女士公开表示要嫁给靳东,理由是“靳东”已通过网络向她表白。她长期在假冒直播间购物,最终陷入情感与金钱的双重骗局。靳东工作室随后澄清,演员本人从未在任何短视频平台开设账号,所有“靳东”相关账号均为假冒。截至目前,警方已核实来自不同地区的5名受害者,均为6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涉案金额接近百万元。
据犯罪嫌疑人王某供述,他们通过网络下载明星照片和视频,利用变声软件模拟明星声音,在直播中营造真实感。团伙成员分工明确,有人负责吸引“粉丝”,筛选出易感人群后拉入“私人粉丝团”,再通过微信以“明星”身份进行一对一情感交流,甚至寄送红酒、香水等小礼物,逐步建立信任。一旦受害者放松警惕,便开始以各种名义实施诈骗。
如今,短视频平台成为许多中老年人日常娱乐的重要方式,但他们往往缺乏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容易被动接受平台推送的内容。南京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主任张纯指出,中老年女性因情感细腻、孤独感较强,更容易被温柔体贴的“偶像人设”打动。加之部分老年人听觉敏感、想象力丰富,面对精心设计的情感骗局,很难保持清醒。
对此,社会不应简单指责受害者“无知”或“轻信”,而应理解其背后的情感缺失。张纯强调,老年人对美好情感的向往是正当且值得尊重的。防范此类骗局,除了加强执法与防骗宣传,更需关注老年人的精神世界。家人应多陪伴,鼓励老人养宠物,狗能带来活力与安全感,猫则适合填补精神上的寂寞。多与年轻人接触,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不仅能提升价值感,还能增强社会连接。对于丧偶老人,寻找合适的伴侣共度晚年,既是情感支持,也是理性防骗的重要保障。关爱与理解,才是抵御骗局最坚固的防线。
来源:嘟嘟神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