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脖价格大跳水,周黑鸭利润暴涨228%,消费者却买不到便宜鸭脖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30 17:02 1

摘要:当“鸭脖三巨头”在2025年半年报里集体交出“营收下滑”的成绩单时,资本市场却给出了耐人寻味的回应:周黑鸭、煌上煌市值逆势上扬,绝味食品虽市值略降,但仍在百亿关口徘徊。一边关店、少卖9.66亿元,一边赚钱能力反而增强,卤味龙头们正在经历一场“阵痛式换挡”。

当“鸭脖三巨头”在2025年半年报里集体交出“营收下滑”的成绩单时,资本市场却给出了耐人寻味的回应:周黑鸭、煌上煌市值逆势上扬,绝味食品虽市值略降,但仍在百亿关口徘徊。一边关店、少卖9.66亿元,一边赚钱能力反而增强,卤味龙头们正在经历一场“阵痛式换挡”。

一、门店瘦身:从“跑马圈地”到“提效止血”
2025年上半年,三家公司门店合计减少超过1100家。煌上煌半年关店956家,几乎每天关掉5.2家;周黑鸭净减167家;绝味食品虽然未披露具体数字,却用“战略性优化网点”暗示了同样的动作。过去十年,卤味品牌信奉“门店即流量”,如今却主动“缩骨”,目的只有一个:止血提效。周黑鸭在财报中直言,关闭低效门店后,单店销售额反而有效增长,收入降幅被控制在2.9%。当“规模崇拜”退潮,“单店模型”重新成为王道。

二、利润悖论:卖得少,却赚得多
营收下滑并未拖累利润,核心原因是“鸭成本”大幅走低。煌上煌前15大原材料里,鸭脖价格同比跌去近四成,直接拉低生产成本;周黑鸭顺势优化供应链,毛利率从55.4%抬升至58.6%,净利润飙涨228%。不过,同样的降价红利在绝味食品身上并未完全兑现——其净利仍下滑四成,暴露出在费用控制、产品结构上仍有短板。原材料价格波动只是放大镜,真正拉开差距的,是各家的精细化运营水平。

三、消费场景重构:从“路边摊”到“全时段、全渠道”
当年轻人不再为“逛街顺手买根鸭脖”买单,三巨头把目光投向更碎片化的消费场景:
• 绝味食品切入音乐节、露营等“夜经济+社交”场景,把卤味塑造成“社交货币”;
• 周黑鸭发力本地生活平台,利用外卖+直播,把门店变前置仓,实现“线上种草、线下核销”;
• 煌上煌则绑定演唱会、IP联名,用情绪价值带动冲动消费。
线下门店“缩表”的同时,线上渠道、即时零售、海外市场、复合调味料等新曲线正在补位。周富裕一句“不会简单因为原料降价就降价”,也道出了行业共识:未来的竞争不是比谁更便宜,而是比谁更懂“场景”、更懂“人心”。

四、资本投票:市值上涨背后的新逻辑
尽管营收下滑,但截至8月28日收盘,周黑鸭年内市值仍上涨逾30%,煌上煌上涨近50%,资本为何“用脚投票”?答案在于盈利质量。门店收缩、库存降低、毛利率抬升,意味着企业开始从粗放扩张转向高质量成长。对于二级市场而言,利润增长比规模增长更具想象力。绝味食品净利下滑导致市值承压,也再次证明:在存量竞争时代,利润表比收入表更能决定估值。

五、未来展望:卤味赛道的“第二增长曲线”
三家公司在半年报里不约而同提到“复合调味料”“海外市场”“预制菜”“会员数字化”。卤味主业的增长天花板若隐若现,但“鸭味”品牌的心智红利仍可迁移。谁能在调味品、零食化、零售化赛道复制“鸭脖式成功”,谁就能在下一轮竞争中胜出。正如绝味在调研中所说:“深耕细分需求,多品类全渠道建设非常重要。”这句话,点破了卤味行业的下一站——从“卖鸭脖”升级为“卖味道解决方案”。

来源:大卫行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