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讣告!她不幸去世,年仅35岁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30 17:01 4

摘要:你很难想象,这个从河南贫困小山村走出来的姑娘,是靠着怎样一股“拼命三郎”的劲儿,一路考到南昌大学,又以全年级第一的成绩保送北大,一口气读到了博士。

都说医者不能自医,这话听着像句老掉牙的俗语,可当它真实地发生在一个人身上时,那种扎心的感觉,比任何电影情节都来得猛烈。

35岁,本该是人生最黄金的年华。对于黄丹丹来说,也确实如此。她是北大首钢医院肿瘤科的主治医师,是别人口中的“天之骄女”。

你很难想象,这个从河南贫困小山村走出来的姑娘,是靠着怎样一股“拼命三郎”的劲儿,一路考到南昌大学,又以全年级第一的成绩保送北大,一口气读到了博士。

事业、爱情、家庭,在她博士毕业那年,仿佛所有美好都约定好了似的,一并绽放。她留在了北京,有了自己的小家,还有一个可爱的儿子。

可命运偏偏就爱开这种残忍的玩笑。

2023年12月,一张体检报告单,像一颗惊雷,把她的人生劈成了两半。报告上写着“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四期”。作为肿瘤学博士,她比谁都清楚这几个字意味着什么——晚期,癌细胞已经扩散到了骨髓。这就像一个顶级的赛车手,突然被告知,自己的赛车引擎已经彻底报废,而且是在全速冲刺的赛道上。

换作是你,会怎么样?崩溃?大哭?躲起来?

黄丹丹没有。她选择了一种谁也想不到的方式迎战——她把战场搬到了抖音,开了一个叫“丹丹的抗癌日记”的账号。她不卖惨,不煽情,而是用最专业的知识,记录自己化疗的反应,分享饮食建议,甚至手把手教大家怎么走医保报销流程。她仿佛在说:“你看,癌症来了,但我们不能慌,得科学地、有尊严地跟它干!”

视频里的她,哪怕因为化疗掉光了头发,脸因为激素副作用肿得像个馒头,还能笑着自嘲:“你们看我现在这造型,像不像动画片里的面包超人?”这份乐观,让无数隔着屏幕的网友既心疼又敬佩。

可镜头外的残酷,远不止于此。她的丈夫后来在微博上透露,这一年八个月,她经历了六轮高强度化疗,做了一次痛苦的自体干细胞移植,甚至尝试了最前沿的CAR-T疗法。她几乎用上了所有能用的武器,可癌细胞实在太狡猾了。

到了2025年3月,战局急转直下。癌细胞转移到了大脑,她的世界开始变得模糊,看不清东西,连说话都变得含糊不清。

她最后一条视频,是在7月10日发的。画面晃得厉害,声音轻得像耳语,但每个字都敲在人心上:“大家记得体检,别等像我这样……” 这句话,与其说是建议,不如说是她用生命发出的最后一声呐喊。

8月15日凌晨,这个爱笑的“面包超人”,还是永远地停在了35岁。她没能等到神经痛过去,也没能等到下一个春天。

黄丹丹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生命在绝境中能迸发出多大的能量。她用医生的身份,为患者点亮希望;又用患者的身份,为大众科普真相。她的一生,短暂却无比厚重。

这不仅仅是一个医生的悲剧,更是对我们每一个人的提醒:生命这趟列车,从不为谁停留。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却忘了世事无常。所以,别再把“忙”当成借口,去忽略身体的信号;别再把“体检”当成可有可无的流程,去透支未来的健康。

珍惜当下,认真生活,定期体检。这或许就是我们能从黄丹丹医生那里,学到的最后一课,也是最重要的一课。愿天堂没有病痛,愿那个爱笑的姑娘,一路走好。

文/阿景

来源:阿景畅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