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与它们立场鲜明对立的网友,一针见血指出:一个阶级中难免有背叛个体,但不能以个体的特性来否定阶级的属性;有的地主不是恶霸,甚至有毁家纾难投身民族解放事业的、有投身革命加入人民阵营的,但不能由此推定地主阶级不是剥削阶级,是被革命的对象;有的农民是痞子无赖,有给恶霸
“热播”大剧万物生,我没有看,只是看了许多剧评和评论。
从观众剧评和网友评论来看,对立明显。
某阶级后人激动得涕零,它们悲愤地回忆,祖上勤劳几辈子,乐善好施,修路架桥,造福桑梓,结果后来被一夜清零;幸亏它们基因好,现在又好过了!
与它们立场鲜明对立的网友,一针见血指出:一个阶级中难免有背叛个体,但不能以个体的特性来否定阶级的属性;有的地主不是恶霸,甚至有毁家纾难投身民族解放事业的、有投身革命加入人民阵营的,但不能由此推定地主阶级不是剥削阶级,是被革命的对象;有的农民是痞子无赖,有给恶霸地主当狗·腿子的、甚至有投靠日伪做汉奸的,但不能由此否定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的生力军。这个道理很简单,学过一点儿辩证唯物主义常识的就能明白。
地主勤劳抠搜,和狗争屎;地主子弟参加了革命,赈济乡邻;农家子弟游手好闲、好逸恶劳。这几个典型,塑造得真典型,全部是极端化的个例!
剧中佃户家的女儿嫁给大她三十岁的老地主,因子而贵,成了霸道填房,还把娘家照顾好了,一人得子,全家富贵,这是东方版的灰姑娘吗?
浪哥是六零末,小时候不但听说过地主,还见过地主呢!但没听大人们说我们村那几个地主有啥恶行,也可能我们村的地主都是小地主。只是见过所谓地主家的老宅,房子盖得稍微高一点儿,后山墙裱有一层青砖,看起来比一般人家气派。
我小时候村里还斗过地主,不过也没见被斗的有多惶恐、批斗的有多气愤,批斗会结束散场时,被斗的和批斗的竟然亲亲热热拉呱起来。记得有次斗地主家老婆子,那天执勤的民兵是刚从部队复员的年轻人,不知他那天犯了啥邪性,一脚把地主婆拐棍踢飞了,险些让人家摔倒。结果散会后回到家,他爹拿着铁锨追了他两条胡同。
小时候,恶霸地主的形象是从课本、小人书和电影上得来的。那时课本上有刘文学保护集体财产被地主杀害(浪哥1974年上学,我学的课本上就没有了),小人书《一块银元》里有恶霸地主李三刀,电影《闪闪的红星》中有恶霸地主胡汉三。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不会因为有个别“不恶”地主和个别“非善”农民的存在而改变,当两个阶级的矛盾激化到你死我活,就会爆发一次农民起义。封建社会的农民起义,只会造成皇位替代,暂时缓解阶级矛盾,但难改周期率。直到代表人民利益的共产党出现,农民革命才有了正确的主张和方向,最后通过“打土豪、分田地”,从根本上解决了存在两千多年的阶级矛盾。
现在有周扒皮后人攻击高玉宝,刘文采后人公然为他招魂,再到文学作品为地主“开美颜”,难道胡汉三又回来了?
反映中国人民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不管是小说还是影视,都不能以极端夸大阶级中个例的手法去掩饰整个阶级的属性。否则,就是否定革命的必然性。
“幻想团”的崽崽们,冯大娘手中的老枪,依然能打响!
来源:沧浪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