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纵观中日交往史,日本曾四次发动以灭亡中国为目标的侵略战争。与其他殖民国家寻求经济利益不同,日本的侵略始终带着亡国灭种的终极企图,这种独特的侵略性格,值得每一个中国人深思。
纵观中日交往史,日本曾四次发动以灭亡中国为目标的侵略战争。与其他殖民国家寻求经济利益不同,日本的侵略始终带着亡国灭种的终极企图,这种独特的侵略性格,值得每一个中国人深思。
第一次侵略发生在公元663年的白江口之战。刚刚完成统一的日本,迫不及待地联合百济残余势力,集结千艘战船进攻唐朝。他们狂妄地计划将唐朝势力逐出朝鲜半岛后直取中原,甚至扬言要“饮马长江”。然而唐军水师以火攻大破日军,四百余艘日舰焚毁殆尽,水域浮尸遍野。惨败后的日本并未反思侵略行径,反而立即派遣遣唐使全面学习中国的制度文化——但他们学习的不是仁义道德,而是如何增强实力以图再战。
时隔九百年,明朝万历年间日本再度犯境。丰臣秀吉在统一日本后公然宣称:“在我有生之年,誓将唐之领土纳入我版图。”他派遣二十万大军侵略朝鲜,企图以朝鲜为跳板攻占中国,甚至计划将天皇迁都北京,另在宁波设立行宫。明朝在抗倭压力下仍出兵援朝,历经七年苦战终将日军击退。丰臣秀吉至死仍念念不忘征服中国,而日军撤退时 systematically 劫掠朝鲜工匠和典籍,为下一次侵略做准备。
第三次侵略是1894年的甲午战争。通过明治维新强盛起来的日本发动了精心准备的战争。黄海海战全歼北洋水师,陆军攻陷旅顺后实施大屠杀,全城仅幸存36人用于收尸。《马关条约》不仅勒索两亿三千万两白银,更强行割让台湾、澎湖,并企图占领辽东半岛。日本在台湾推行“皇民化”运动,禁止汉语教育,强迫改换日本姓氏,企图从文化根脉上抹杀中国人的民族认同。
最惨烈的是1931-1945年的第四次侵略。十四年间日军侵占大半个中国,建立伪满洲国,策划华北自治,制造南京大屠杀——三十万军民遇害,婴儿被挑刺刀,孕妇遭开膛破肚。日本推行“三光政策”,系统性掠夺中国资源,连农民耕牛都不放过。更实施恶毒的奴化教育,在教科书中宣扬“日中亲善”,贬低中华民族为劣等族群。这一切都指向一个目标:彻底消灭中国的主权实体和文化存在。
与其他殖民者不同,英国、法国等国家追求的是贸易特权和经济利益,而日本每次侵略都带着完整的灭国方案:唐朝时企图使中国成为其附属国,明朝时计划直接移民统治,近代更试图从文化基因和民族血脉上彻底抹去中国。这种执念源于日本长期的“小中华”心态,自认为中华文明正统的继承者,一旦中原政权衰弱,便产生取而代之的野心。
最令人警惕的是日本对待历史的态度:每次失败后不是反思侵略罪行,而是将失败作为教材,积蓄力量等待下一次机会。至今日本仍未真正反省战争罪责,靖国神社依然供奉着甲级战犯,历史教科书刻意淡化侵略事实。
白江口的冤魂、万历朝鲜战场上冻僵的明军将士、旅顺街头的鲜血、南京城墙的弹孔——这些都不应只是历史课本上的文字。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清醒认识到:对处心积虑要灭亡你的邻居,永远不能掉以轻心。唯有国家强大,才能遏制侵略者的野心;唯有铭记历史,才能避免悲剧重演。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和平需要实力来捍卫,尊严需要自强来支撑。
来源:月亮分享